第五章服務業的區位特性概念一中地理論(克氏)1.商閾與商品圈(中地範圍劃定的原則)(1)商閾─能維持一家商店營運的基本顧客群居住範圍(代表商店開店成本)。(2)商品圈─指顧客願意到該商店接受服務的最大移動距離(來客數×消費金額=商店收入)。(3)相關性(A)商品圈>商閾→獲利良好(吸引新店家加入)(B)商品圈=商閾→剛好維持經營,但難以獲利(C)商品圈<商閾→難以維持經營(A)(B)(C)2.中地(提供消費者商品或服務的據點)(1)商品等級─依商品價格和消費者購買頻率區分商品等級商品價格需求頻率願意移動距離(商品圈)高級高低大低級低高小(2)中地等級─依提供商品種類及等級高低區分中地等級商品等級種類範圍(腹地)個數商閾分布舉例高級高至低多大少大交通方便,人潮聚集百貨公司低級低少小多小均勻便利商店3.商圈(1)大量商店密集的地區→形成聚集經濟的效益(2)形成差異化商品的概念→吸引大批消費者聚集(3)如台北公館、台中逢甲、高雄三多商圈為結合夜市文化與商業活動;台北信義商圈則為百貨型態的商圈。概念二零售業態與變遷1.傳統零售業型態雜貨店商店街百貨公司區位鄰里、巷弄間常見零售業鎮上最熱鬧的那條街交通方便的市中心區商閾小中大中地低級中級高級特色交易量小、運送成本高、進貨間隔高街上比鄰排列各種專賣店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求-----為商品圈—為商閾的範圍2.經營環境變遷(1)資訊技術的革新與應用(A)通訊技術革新、網際網路普及─電視購物及網路商店興起(B)電子貨幣使用(信用卡)─遠距消費進行,在家購物風潮(2)物流系統的發展(A)物流─以物流中心為核心的商品配送系統,可降低倉儲成本或分享業者的消費資訊(B)宅配─將商品交到消費者手中的運送系統,讓遠距離購物意願提升(3)消費者的消費習性改變─都市化發展、消費資訊普及化、消費意識抬頭→一次購足、購物便利化、休閒化的趨勢→更多樣化、細緻的業態分類。3.新型零售業型態便利商店(最具生命力)購物中心(複合式經營)無店舖販售(最有發展潛力)區位住宅區(家庭主婦)→人口流量大的三角窗(上班族和學生族)以都市外圍郊區為主(需大面積土地)虛擬通路服務食品與民生必需品→外食族、季節性商品滿足消費者休閒、購物、便利等需求服務郵購、電視購物、直銷特色非實體服務內容─善用物流系統發展「代收、代送」業務集合多種行業、業態商家於一地(具停車場、中心商店、契約商店及服務設施)低價為主要訴求備註最初扮演取代雜貨店的角色原型來自美國(台灣屬於地域型購物中心)消費者保護法有7天免費退換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