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1、统计调查对象:除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单位,均需上报各类服务业财务状况统计报表,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2个行业及其他房地产业1个大类。2、上报网址:(温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报表在线填报系统)。3、上报时间:2007年年报2008年1月25日前上报。2008年定期报表:3月15日前上报1-2月份统计报表,6月15日前上报1-5月份统计报表,9月15日前上报1-8月份统计报表。4、报表调整说明:为与2007年新会计制度做好衔接,2007年年报和2008年定期报表《服务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调整了以下几个指标:(1)“财政拨款”调整为“财政拨入(补助)收入”,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行政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拨入经费”,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2006年对应“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拨款”。(2)“人员支出”调整为“工资福利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人员支出”。(3)“公用支出”调整为“商品和服务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公用支出”扣除“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后的数据。(4)“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调整为“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对应数据都可以从当年“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相应科目加总得到。该指标由原来“公用支出”的小项调整为“商品和劳务支出”的并列项,对应的平衡关系也作了调整。25、主要指标审核关系:(1)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F103-1):04≥05;05-06-07-08=14;当13≥0时,08≥09+10+11+12+13。(2)服务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F103-2):01≥02;04≥05+06+07+08;09≥10+11+16+17;11≥12+13+14+15;17≥18+19;20=03+04-09。6、其他填报、操作说明:(1)修改信息:点菜单项“修改信息”,可以在此页面修改密码,输入旧密码和两次输入新密码后,点“确定”,即可修改登录时的密码;同时也可以进行单位用户信息修改,比如修改统计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要求所有单位都填写正确的服务业统计人员的手机号码,以方便我们短信群发,有利地工作开展)。(2)查看与修改报表:点菜单项“查看与修改报表”,进入查看与修改页面,点击列表中相应月份上的“查看”,即可查看该月报表,同时点击页面上的“打印本页”即可打印报表留底存档。如果报表仍处于填报期内,则用户还可以点击“修改”,对报表进行相应改动;若已超出上报截止日后,则不允许修改,显示“---”。(3)公告栏:点菜单项“公告栏”,可以看到管理员的联系方式以及公告信息(包括主要指标解释、工作通知等)。7、联系电话:市统计局(88967589)鹿城(88030255)龙湾(86966795)开发区(86995502)瓯海(88509932)洞头(63482212)永嘉(67222186)平阳(63733857)苍南(68881663)文成(67862462)泰顺(67592446)乐清(62522484)瑞安(65812928)3服务业统计报表指标解释一、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F103-1)本表适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服务业法人企业填报。服务业企业会计制度包括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水利工程管理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城市合作银行会计制度、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等的企业(单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1、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项的年(期)末数填列。2、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年(期)末数填列。3、本年(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由于有形或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价值,按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提(算),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数据填列。4、全部营业收入:指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年(期)末累计数填报。5、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活动的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的本年(期)累计数填报。6、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而发生的成本。根据“利润表”或会计科目中对应项的本期累计数计算填报。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报告期内从事主要经营活动取得收入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营业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根据“利润表”中对应项的本期累计数计算填报。8、费用合计:指企业报告期内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的合计。营业费用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对应项的本期累计数计算填报。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计算填报。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已减汇兑收益)、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资发生的其他费用。根据“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9、税金: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表”或“管理费用”科目中有关项目归纳填报。410、差旅费: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项目填报。11、工会经费:指企业按规定计提的拨交工会使用的费用,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项目填报。12、上缴的各种费用:是指企业报告期内实际交纳的工商管理费、税务代理费、年检费、消防费、卫生费、联防费、绿化费等。13、利息净支出: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填列。14、营业利润: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根据会计“损益表”中“营业利润”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15、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期末累计数填列。16、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报告期应交的所得税。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年(期)末累计数填报。17、应付工资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应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它反映企业本期累计提取的应付工资总额,而不是会计“应付工资总额”科目的余额。根据会计“应付工资总额”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如果企业工资不计入“应付工资总额”科目,可根据有关会计科目填列。18、应付福利费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累计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总额,它反映本期应付福利费总额的全部发生额,而不是会计“应付福利费总额”科目的余额。根据会计“应付福利费总额”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如果企业提取的福利费不计入“应付福利费总额”科目或不提取福利费,而是直接在有关费用中直接列支,其福利费可根据有关会计科目分析填列。不包括企业按净利润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本期发生额。19、保险费:包括劳动、失业保险费和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费。劳动、失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支付离休、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疗费(包括支付离休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照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交纳的失业保险基金。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是指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费,如果医疗保险费从应付福利费总额中列支,则不包含在此。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20、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指报告期内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企业支付的职工住房补贴。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相关成本、费用项目归纳计算填报。21、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在报告期内在企业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平均人数。包括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其它人员。计算方法:报告期内月数平均人数之和报告期内各月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其中:从业人员月平均人数=(月初从业人员数+月末从业人员数)÷25二、服务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F103-2)本表适用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填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包括各类行政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但不包括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包括执行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如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家物资储备资金会计制度等)以及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但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1、年(期)末资产: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末(或报告期末)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年(期)末数。2、固定资产原价: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资料计算填列。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年(期)末数。3、上年结余:指行政、事业单位上年结转本年的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及经营亏损。根据“收入支出表”中的“上年结余”项填报。4、本年(期)收入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在本年(或报告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根据“收入支出表”中的“收入合计”项填报。5、财政拨入(补助)收入: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预算经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拨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经常经费和专项资金,不包括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行政单位根据“收入支出表”中的“拨入经费”项填报,事业单位根据“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项填报。6、上级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根据“收入支出表”中的“上级补助收入”项填报。7、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收入支出表”中的“事业收入”项填报。8、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收入支出表”中的“经营收入”项填报。9、本年(期)支出合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