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气象服务-1-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陈俊春邱声春(江西省赣州市气象局江西赣州341000)摘要根据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赣南实际,提出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明确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具体工作思路。一、找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赣州市提出了“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要求,气象服务应在巩固以往为“三农”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切入点。(一)从发展新产业中切入在新农村建设中,赣州提出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发展新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明确了做大做强果业、生猪、蔬菜、花卉等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发展烟叶、工业原料林、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对脐橙产业,赣州提出了“要把赣南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脐橙主产区,把赣南脐橙培植成超百亿元产值的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早在2002年,赣州市气象局就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从赣南脐橙种植生产中关键气候要素入手,专门从气候角度出发,针对脐橙气候适宜条件,运用GIS技术,对赣南发展脐橙进行气候论证和区划。此外,在赣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组织下,由气象局、果业局、柑桔研究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估小组,以“赣南脐橙种植气候区划”为依据,对宁都、兴国、瑞金、会昌和石城等五个县(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其它产业转为脐橙产业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和评估,这对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气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农业气象、气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一是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引进进行气候∗收稿日期:2006-10-30本文得到詹丰兴同志的指导,致以谢忱气象软科学2007年第1期-76-可行性论证;二是利用3S技术为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尤其要在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性质、坡度、植被、土壤稀土含量等因素,利用3S技术对赣南脐橙产业的开发布局区划到村组;三要对“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提供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二)从建设新村镇中切入过去,农村建房大多是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地理,切坡建房相当普遍。由于当时的条件,没有考虑小气候因素的影响,以致出现因暴雨型地质灾害倒塌、冲毁房屋,或是因房屋建在雷暴多发区,常遭遇雷击而导致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全市因山洪地质灾害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损坏房屋1337间,倒塌房屋208间,损坏农田471亩,直接经济损失达842万元。2006年1-7月全市发生雷灾事件15起,因雷击死亡6人,伤4人。在新农村建设中,赣州提出要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作为气象部门可以直接参与当地的村镇规划,为其提供规划区的气象—地质灾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使村镇建设避开暴雨型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雷暴灾害多发区。(三)从培育新农民中切入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在“新农村建设网”中专门开设“农民网校”,提供农业、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网上课堂。二要积极参与当地的“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当地实施乡村干部知识技能过关、大力培训乡村干部等方面,派出天气、气候和农业气象方面的技术专家进行授课,向农民传授有关气象与农业生产技术,宣传科学防范气象灾害的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增强科学生产和气象灾害防范意识。2004年以来赣州市气象局派出技术专家为乡镇干部培训班和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方式可以继续,并进一步加强。三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四要为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开展小气候评价和分析,还可以协助相关部门在中心村建一些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宣传画廊等。(四)从农民现阶段的迫切需求中找准切入点2006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象部门在当地农工部的支持下,组织了大范围、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气象服务来保障,特别是干旱、洪涝、暴雨型地质灾害、雷电灾害、大风冰雹等预报是农民最迫切的需求;还有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气象部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销售、病虫防治等提供针对性强、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和信息服务,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这些无疑是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最好的切入点。气象服务-77-二、抓好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着力点(一)加快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的建设速度中小尺度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小、时间短、突发性强等特点,其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而当前气象监测站网远远不能满足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要求。2005年和2006年,赣州市政府连续两年下发专门文件,具体部署“全市中小尺度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网”建设。目前已建成四要素自动气象站123个,两要素站46个,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继续采取以地方财政为主体、部门支持、社会(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的投资建设力度。在站网的布局上,首先要实现每个乡镇都建有加密自动气象站,优先完善赣州东北部、西部、南部暴雨、强对流天气多发区的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建设。另外,在雷电灾害多发区要建设大气电场监测站,在干旱区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站。通过3-4年的努力,全面建成布局合理的赣州市中小尺度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网。(二)着力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建设要通过建立研究型业务和完善科研课题经费投入机制,重点加强以下几项科研开发。一是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预报工具、方法和预报员经验的气象预报业务平台。着重开展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逐步实现气象预报在时、空上的无缝隙、精细化要求。二是加强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短时强降水等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研究,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三是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重要农事季节关键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建立完善乡镇预报业务系统。四是开发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分析、评价业务服务系统;五是建立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三)不断丰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要在现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要求,不断开发针对性强、适用性好、需求量大的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产品。一要开发山洪地质灾害、暴雨、短时强降水、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二要开发农村气象指数预报服务产品,包括施肥、施药气象指数和农村生活气象指数预报产品等。三要丰富农业气象情报、预报、评估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产品。四要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提供产业布局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和新品种引进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五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建设,开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动植物重大疫情预测等服务产品。(四)着力加强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的建气象软科学2007年第1期-78-设与协作准确的预报和丰富优质的服务产品,只有及时传递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才能发挥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作用和效益。而目前的状况是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信息传输渠道不畅,有的甚至是闭塞,已经成为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瓶颈”。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一要充分依托省政府的新一轮电话、广播电视、宽带网“村村通”工程,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工程建设,建设基本覆盖全市的新一代农村气象警报系统。二要加强与广播、电视、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和单位的密切协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声讯电话(12121)、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在第一时间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并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三要积极配合我省1000个“信息化新农村示范行政村”和100个“信息化新农村示范乡镇”的“千村百镇”信息化新农村示范工程以及全省30个农业信息超市的建设,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四要建立一支以村干部为主的乡村一级气象信息代办员队伍,负责转发农经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收集上传气象灾情和当地农民的意见建议,同时负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等,也可以与当地政府聘任的乡村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员结合一起。(五)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是防灾抗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广大农村最为需要,广大农民群众也最为欢迎。气象部门必须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这项工作。一要加强装备建设,按照400—600平方公里面积配备一套作业系统的标准完善人影作业装备建设。二要结合《江西省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及《香港供水水源区—东江上游人工增雨基地》两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抓好赣南果业(脐橙)抗旱与水库蓄水型作业基地、森林防火作业基地、烟叶种植区人工消雹作业基地和东江上游人工增雨基地建设。三要按照“五个一”(一辆运载车、一台火箭发射架、一部GPS、一台笔记本电脑或移动支撑系统、统一服装)的标准,每个市、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标准化的作业分队。四要建立完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提高人影作业的科技含量。五要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体系和地方财政投入机制。六要积极开展防旱抗旱、水库增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森林火灾扑救、城市降温等人工增雨作业。三、把握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结合点(一)与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结合起来2006年1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气象服务-79-[2006]03号),进一步明确了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提出了气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指导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尚方宝剑”。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国发[2006]03号文件来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二)与实施“三大战略”结合起来“人才强局”、“科技兴气象”和“拓展领域”是气象部门正在推进实施的三大战略。三大战略中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撑,拓展领域是根本任务。加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身就是拓展领域的重要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类气象人才管理制度,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在培养气象业务服务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同时,要突出培养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研究型业务,不断增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三)与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工作结合起来当前,气象部门正在进行新一轮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市、县两级气象局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重点加强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人影、雷电等轨道业务建设,将各业务轨道铺设到农村。要建立以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重点的气象业务技术体制、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从而保证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四)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是赣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气象与各行各业关系密切,尤其是与“三农”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气象部门应该加强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农工部以及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与协作,认真做好“结合”的文章。如:加强与矿管部门的协作做好农村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与防御工作;与农业部门联手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预防工作;与果业部门合作做好赣南脐橙的系列技术服务工作;加强与广播、电视、电信、移动等单位的协作,共同解决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问题。参考文献[1]陈双溪,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可以有更大作为,中共江西省委农工部内部刊物《江西农村工作交流》,2006年第5期.[2]赣州市委农工部,赣州市气象局,气象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查与思考,市政府内部刊物《情况与研究》,2006年第13期.气象软科学2007年第1期-80-宁夏北部地区“三农”气象服务现状调查∗陈彦虎(宁夏石嘴山市气象局宁夏石嘴山753400)摘要调研突破传统的问卷方试,采用气象工作人员与农口部门、乡镇、农户面对面座谈、咨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