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医改形势下的基层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主题一、新医改政策重点解读二、如何把握好新医改和重建好的机遇主题一、新医改政策的框架与重点二、新医改为基层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带来的机遇三、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四、基层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理念和基本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4月6日正式发布)新医改总体框架--“一个大厦”和“四梁八柱”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信息系统法律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监督服务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1、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2、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3、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4、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5、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药品监管——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7、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7、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推进依法行政(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30元,2011年增加至15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重建使用我市卫生院基本设施建设跨跃了50年如何把握好新医改和重建后的机遇新医改=新机遇重建=重生思路=出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转变服务模式:卫生院的出路在于摆正功能定位,扬长避短,转变服务模式,变坐堂待诊为走进村庄,走入农户,与村级卫生组织合作共同开拓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一级预防服务,开展防治结合的二三级预防和家庭服务,只有占领了农村百分之九十人群的卫生服务市场,才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疗服务预防为主、早防早控----卫生服务(群体性、政策性卫生服务)促进健康、增进和谐----健康服务(个体性、公众性卫生服务)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院服务(就医、就诊服务)不仅是要把病人当亲人,更应当使病人把我们医务人员当亲人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任务1、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2、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防治;3、医疗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4、乡村医生技术指导及培训;5、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6、康复技术指导;7、基本医疗服务各项工作信息管理收集与报告。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抓好医疗服务(1)医疗条件和环境,增加基本设备,保证工作开展;(2)有针对性开展特色工作,如中医中药、骨科、专科、慢病科等;(3)实行巡回医疗,提高卫生院的信誉;(4)有针对性培养各类专科人员,提高卫生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行风建设,搞好医患关系。(5)强化“三基”工作。预防为主、早防早控----卫生服务(群体性、政策性卫生服务)促进健康、增进和谐----健康服务(个体性、公众性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卫生信息网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七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公共卫生服务框架疾病救治体系基本医疗服务系统急诊急救系统康复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框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监测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地方病防治与管理职业病防治与管理慢性病防治与管理预防接种及制品管理流行病监测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与食品卫生监测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产儿科医疗与护理优生、优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公共卫生服务框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的处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理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的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处理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卫生行政监督——卫生行政许可和执业许可.——现场监督检测、采样.——调查取证及控制措施.——卫生学审查和竣工验收。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卫生信息分析论证卫生信息收集及录入卫生信息评估及处理卫生信息的利用卫生信息网络及平台建设卫生信息的管理政策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框架社会保障体系资源供给财政投入环境保障财政投入≠资金拨付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2009-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资金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元/人/年,市级财政补助2元/人/年,县市区财政补助1元/人/年。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现阶段,全市城乡统一启动国家确定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项补助标准的提高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有条件的县市区应适当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居民满意率达85%以上。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二)健康教育(三)儿童保健(四)妇女保健(五)老年保健(六)预防接种(七)传染病防治(八)慢病管理(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为重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内容并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2009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以上,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5%以上。内容和基本要求内容和基本要求(二)健康教育。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文图和影音资料、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设电视台健康频道或栏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传播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健康教育文图资料不少于12种,影音资料不少于6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1个,宣传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换1次;每个基层医疗机构每年至少举办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和基本要求(三)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实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儿童保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均应达80%以上。内容和基本要求(四)妇女保健。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重点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合格产前检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