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夏杰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论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整合问题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第一部分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一、城市转型与现代服务业关系•(一)城市转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工业化催生城镇化;•但城镇中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及城镇人口较大规模的集聚,必须有现代服务业支撑•城镇规模和品质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程度直接相关•传统的工业城市或者资源型城市都经历单一产业结构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存,再转向服务经济为主的时代。也就是说,要实现城市转型,就必须用现代服务业逐渐替代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那些日益衰退的资源性产业或传统的工业,才能维系该城市的增长。•案例:北京石景山区;河南焦作;休斯敦;(二)城市转型的目的:产业升级、提升品质、增强功能•1、产业升级是城市转型的共同追求•(1)何谓产业升级?•(2)产业升级的路径•第一,不是简单地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问题。关键抓产业园、产业群、产业链。•第二,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服务业代表了产业升级的方向,因而要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2、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品质提高:城市转型的另一重要目的•(1)现代服务业高度发展,才有可能提高城市功能(承载和辐射)•(2)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城市形象很大程度上依赖现代服务业的发达及业态的丰富。A5101520B25与城市中心距离3.制造业竞租曲线2.传统服务业竞租曲线1.现代服务业竞租曲线每亩土地租金图不同产业在城市土地分配中的竞租模型二、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城市产业升级•(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和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是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产业。•2.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设计咨询、商务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法律服务业等。•3.基本特征•一是服务的技术含量高。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大量的前沿尖端技术,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供服务,其进入门槛高;•二是高增值性。生产性服务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且集约使用人力资本与科技资本,在服务过程中会产生很高的增值;三是从业人员素质高。从事生产性服务业者大多是较高的人力资本者。•四是产业的集聚性。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密集性与知识密集性,使其发展过程更多地依赖于非正式知识传播网络,这种网络在产业集聚时最容易形成。(二)产业升级的内涵与三种形式•一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而通常又把产业升级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产业链上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延伸;•二是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三是创建新产业。•在以上三种形式的产业升级当中,对中国企业来讲,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因为在国际分工中我们长期处于低端制造环节。比如“芭比娃娃”玩具,目前几乎全由中国加工生产,但中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没见只有0.35美元,而拥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美国公司每件可以得到7.9美元。(参阅陈清泰著《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第104-107页,中信出版社)(三)产业转型升级为何如此紧迫?•1.思考迈克尔.波特关于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他把后发国家集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Factor-driven)。这一阶段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几乎都得益于某些基本的生产要素,比如,拥有自然资源或者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Investment-driven)。这一阶段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升级主要由投资供给推动,后发国家利用产业政策、高储蓄率等优势,大规模投资产业与基础设施,后发国家很有可能出现“赶超”,但随之而来就是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产能过剩”与“要素”成本上升,较高的通货膨胀。•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Innovation-driven)。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优势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贡献率在这一阶段越来越少,企业不仅要引进和运用国际先进技术,而且还要不断地对这些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企业是否具有消化吸收和创新改造外国先进技术的能力是一国产业达到创新驱动阶段的关键,也是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的根本区别。在这个阶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不是价格优势,而是产品和技术差异及其优势。•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Wealth-driven)。获得经济财富是这一阶段的驱动力。在这个阶段,产业竞争依赖已经获得的“财富”,有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力图通过影响政府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实业,而不是再创新,从而导致国家竞争力下降。•改革开放初期及其之后的十年,中国是生产要素驱动;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进入了高储蓄率的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对后发国家而言,能否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一道艰难的门槛。怎样理解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按照波特的四个阶段论,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但也累计了许多矛盾,特别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现代生产模式相矛盾(现代生产越来越精细化、柔性化、高级生产性服务要素在产品投入比重越来越高)。•此外,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被替代,而新的比较优势又没有建立起来,处于“真空期”,由谁来弥补这个“真空期”呢?就是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的过程。(四)生产性服务业是如何促进产业升级的?•1、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1)商业、交通、通讯等流通服务业通过建立市场网络,在集中固定的生产与分散变动的需求之间架起桥梁,将空间和时间上分割的市场联结起来,扩大了交易网络的延伸范围,扩大了市场规模。而规模经济的扩大将摊薄企业产品的成本。•(2)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支付体系,提高了支付效率,促进了交易活动的开展。•(3)商务服务业中的广告等,为搜索交易对象、获取可靠的交易信息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交易的搜寻成本。•(4)会计、审计、法律、税务等逐渐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专业化发展,有效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降低了交易的执行成本。•2、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了制造业的效率•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把社会中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导入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通道,因此,它能够提高商品和服务业生产过程的运用效率、经营规模以及其他投入要素的生产力,并同时增加其产出价值。•3、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通过提供周到全面的生产性服务而降低地区内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创业门槛,极大地提高制造业的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还通过知识、信息以及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贡献而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专业性的知识、最新的信息、先进而周到的技术性支持等多方面内容而提高区域内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创新能力。4、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的主要途径总结: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机理(五)以服务业集群发展策动制造业升级•1、以服务业集群策动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简称GVC)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集群升级一种较好的方法。那种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在购买者驱动的GVC中,就会尝到快速升级和“自动”实现机制的甜头,实现从进口零配件进行装配→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进行→设计自己的产品→在地区或全球市场上销售自主品牌产品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正确的选择是:经由在制造业集群低端发展路径中逐步加入高端功能性的服务要素,摆脱跨国公司通过GVC的治理机制对发展中国家本土制造业集群的功能锁定,并沿着价值链逐步攀升。•2、以服务业集群策动制造业集群升级的着力点•1)商贸物流体系的建立是集群生存发展的基础•2)物流园区的形成与发展对制造业集群升级尤为重要•3)会展是产业集群在追求创新过程中不断获取外部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且特殊的平台•3、发展服务业集群、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对策建议•1)营造促进集群企业非主营业务外包的环境•2)实现服务业集群资源在更大区域内的配置和共享•3)选取部分服务业集聚区,进行财政收入和税收优惠支持试点•4)区别对待“纯服务业集群”与“依托制造业的服务业集群”(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思路•1、加强产业关联,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特别要在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基本前提下,树立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大思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力,特别是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2、因地制宜发展制造业,创造广阔的市场需求,提高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力•3、发达地区要跳出本区域视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其对外辐射力;欠发达地区则要有针对性地承接并逐渐根植本地化•4、细化专业化分工。鼓励制造业的服务环节从企业剥离,即企业将内部的非核心的服务经济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来做,不仅使制造企业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箭双雕”的选择。•5、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本•6.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7、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逐步引领国际标准,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与全球高水平对接三、以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功能•1、承载力:城市最基本功能•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直接决定了城市承载力。•城镇化不断提高对城市承载力提出了挑战。•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是应对该挑战的重要出路•2、辐射力:城市功能增强的必然要求•高端服务业、专业市场、品牌服务业园区、优质的商贸和旅游资源、金融期货交易市场,等等,都是城市辐射力扩散的重要因素。•3、控制力:城市功能的最高境界•金融等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地、国际组织都是城市具有控制力的最主要标识。四、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品质•(一)宜居宜业:城市品质的基本诉求,也是城市居民的“中国梦”•宜业:要有城市居民愿意做且能做的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且劳动就业系数较高,吸纳劳动能力较强,为居民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宜居: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服务品质较高和可及性较强。•(二)如何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1、创意产业:既能提升城市品质,也是城市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选择•2、大力发展舒适、便利、多元、多层次的商贸服务业•3、注重环境整治与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垃圾回收处理等)•4、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服务业发展必然经历三个阶段:传统商贸物流、支持工业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对人文关怀的休闲娱乐健康服务业等)•5、重视对人文关怀的休闲娱乐健康服务业等•第二部分现代服务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助推农业现代化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的误区:基于调研的思辩•(一)是纵向一体化,还是半截子产业化?•(二)政府补贴如何变成盈利模式?•(三)以农业产业化之名,行跑马圈地之实?•(四)打造全产业链:资本运营的狂欢?二、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一)推动龙头企业角色转换,变收购商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二)由扶持加工项目向补贴服务转型,拓宽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渠道•(三)以服务驱动链网、链群整合,抓住产业链两端和两翼•(四)重塑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终端专业化•(五)在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推广服务企业引领的农业产业链重塑•第三部分新城建设模式问题新城新业新模式:是产城融合还是依托行政中心搬迁再造新城?•(一)新城NewTown定义•(二)典型新城模式的产业特征•依据新城发展的内在核心驱动因素和城市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6大新城发展模式,即田园新城、产业新城、边缘新城、TOD新城、副中心新城和行政中心新城。由于行政中心新城是应政府需求所新建的、以政府和相关产业为主的,集居住、工作、生活为一体的新城模式,而南阳显然并不具备建设行政新城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