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态---兼论对湖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一、服务型经济崛起:事实与趋势•从消费者支出构成看,美国从1970年代已经步入服务型经济,今天美国经济中超过80%的就业和价值创造都来自于服务业,超过90%的企业都是服务性企业,曾经在工业时代崛起的大型企业如今也都完成了转型,例如,GE和IBM的大部分收入也都来自于服务。中国于2013年,服务业成为最大产业。未来这一比重将趋势性上升。最主要原因L生产率提升让人们休闲时间更多。未来企业家的目标就是让吃喝玩乐更爽。从美国经验来看,随着工业化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不仅人们的财富在增加,消费者会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服务,更重要的变化是人们的工作时间在减少,休闲时间在增加,而且会有更多的人提前退休,加之寿命的延长,人们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服务型经济的核心无非就是抢占人们的时间,抢占人们的注意力。•二、对中国服务业发展最新形势的判断•1、非制造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发展活力进一步焕发。•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14年1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止跌回升,较10月份微涨0.1个百分点,达到53.9%,这表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在新常态下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而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本月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为50.3%。这意味着,非制造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发展活力进一步焕发。56.054.653.455.054.554.855.555.054.254.454.053.853.951.451.050.550.250.350.450.851.051.751.151.150.850.34748495051525354555657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2、非制造业市场需求略有增长,外部需求有所减少。•11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0.1%,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略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略有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分行业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其中邮政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市场需求有所增长;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市场需求有所减少。而新出口订单指数止跌回升,增加0.3个百分点,为49.3%,但仍然低于临界点,这表明外部市场需求仍然不振。51.051.050.951.450.850.852.750.750.750.049.551.050.149.949.450.148.351.751.052.750.249.851.650.849.049.34647484950515253542013年11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2014年2月2014年3月2014年4月2014年5月2014年6月2014年7月2014年8月2014年9月2014年10月2014年11月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3、就业回稳,但压力仍然较大•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回落走势,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达到49.5%,这说明非制造业就业回稳,相比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出1.3个百分点,这说明非制造业在稳定就业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仍然位于荣枯线以下,这意味着仍然有较大的压力。分行业看,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8%,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建筑业企业用工量增速加快。51.951.149.750.951.450.250.950.449.349.649.548.949.549.648.748.248.048.348.348.248.648.348.248.248.448.24647484950515253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和收费价格指数双双回落,通缩压力显现•收费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双双回落。11月份,反映终端需求收费价格指数为47.7%,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的销售或收费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下降。分行业看,服务业收费价格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建筑业收费价格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则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央行日前降息有助于未来非制造业投资企稳,未来一段时间,货币财政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宽松,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5、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持续回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7%,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仍接近高位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市场预期仍持乐观态度。61.358.758.159.961.561.560.760.461.561.260.959.959.7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2013年11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2014年2月2014年3月2014年4月2014年5月2014年6月2014年7月2014年8月2014年9月2014年10月2014年11月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三、服务业发展新动态:融合、创新、集聚•(一)融合发展•1、产业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大趋势•产业间融合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当今世界,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是在融合与互动中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服务投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加入延期付款、培训、服务合同、咨询服务等服务,以新的服务领域来获取竞争优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制造企业服务化”;二是“服务型制造”。也有学者表达为:工业服务化、服务化工业化(比如教育、医疗、游戏等)•缺乏融合与互动:制造业大而不强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制造业产出约占世界的20%,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公认的世界工厂,但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也缺乏自己的世界级的品牌,哪怕是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企业也十分依赖进口,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仍然很低。所以我们仍不是工业强国,也不具备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原因有三:一是中国缺乏“匠人文化”,是典型的“官本位文化”,即便是有知识的“文人”也把“入仕”为己任,不愿意花费毕生精力对产品制造“精雕细作”。二是没有强调知识和服务要素对制造业的渗透和融合,没有像德国日本那样走服务业与制造业“双轮驱动、比翼双飞”的道路。三是缺乏耐性与创新,浮躁之心之风是造不出的好的产品的。2、制造服务化•1)概念与意义•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新趋势,是指企业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加完整的“包(bundles)”,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等,即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的角色由物品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指出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在线支持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便捷化的电子商务等服务形式。•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产品延伸服务模式、产品功能服务模式、整合解决方案服务模式以及去制造化模式等。2)现状与问题•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但是服务发展相对滞后。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制造业,同时通过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条,导入服务,是带动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实现“双赢”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推动这些制造企业、产业导入服务,进行服务化经营,既有利于提升这些制造企业、产业的竞争力,又能带动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是利用制造业优势发展服务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是企业重大商业模式创新,内因是关键,但是政府引导和完善制造业服务化商业生态也非常重要,如政府可以引导发展制造业服务化需要的整合信息解决方案、融资租赁服务、3D虚拟设计等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3)推进制造服务化意义重大,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赢”的选择•随着劳动力和商务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中国制造”瓶颈日益严重,转型与升级已势在必然。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以其强大的支撑功能成为制造业增长的牵引力和推进器,是制造业起飞的“翅膀”和“聪明的脑袋”,生产性服务业既是催生其转型和升级的最重要动力,也是部分制造企业“华丽转身”的重要方向。•许多传统的制造企业也正在向服务企业转型。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企业重视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全球经济的控制力。比如大家熟悉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过去是以“硬件制造商”的形象来给自己定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硬件等IBM传统的支柱产品进入衰退期,IBM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1993年的亏损就高达81亿美元,公司濒临破产边缘,IBM被迫转型,即从硬件制造商到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重新焕发出活力,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要的、长期的选择。我们既不能沿用传统制造业老路子,也不能脱离制造业去单枪匹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在分工、融合、互动中实现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双赢”。特别要围绕制造业这个“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一个重要的出路,就是要细化专业化分工,鼓励制造业的服务环节从企业剥离,推进业务外包。即制造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实施外部化,比如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企业将内部的非核心的服务经济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来做,不仅使制造企业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箭双雕”的选择。4)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的重大创新•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产品延伸服务模式、产品功能服务模式、整合解决方案服务模式以及去制造化模式等。•产品延伸服务模式。在产品延伸服务模式中,客户拥有有形产品的所有权,而制造企业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重点,在产品的购买前、购买时以及购买后提供全面服务。由于制造企业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向顾客提供全面价值增值服务,有助于强化制造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产品功能服务模式分析。在产品功能服务模式下,产品的所有权为制造企业所有,制造企业提供的是产品和服务或功能的组合,顾客购买的是产品的功能而非有形产品本身,因而顾客只对产品提供的功能付费而不需要对有形产品本身付费。•整合性解决方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制造企业向顾客或消费者提供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其包含三大元素:服务、产品和系统,即制造企业将产品涉及的多种服务或产品功能整合起来,最终向顾客提供科技、产品和服务三方面创新的有机组合,以满足顾客的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去制造化模式。去制造化是指制造业企业退出低附加值的制造领域,而从事附加值相对高的上下游产业链服务环节。5)制造业服务化衍生的新兴服务业态•(1)IT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不管是哪种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几乎都离不开信息收集、处理、挖掘和使用,一些行业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展厅等功能,需要大力发展行业IT技术系统解决方案。•(2)3D虚拟仿真设计业。对于定制化行业和大型设备行业,实施服务化战略需要3D虚拟仿真设计的支撑。•(3)融资租赁业务。对于整体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长期受益,但是一般即期的资金压力比较大,需要整合金融业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4)教育培训产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