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服务供应链的港口服务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姓名:董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耿锡润20071201基于服务供应链的港口服务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作者:董涛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闫秀霞.孙林岩.王侃昌.YanXiuxia.SunLinyan.WangKanchang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特性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1)在深入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模式模型,并从运行域、层次域、构成域三个属性域给出了评价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的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熵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该模式进行了绩效评价.2.期刊论文宋丹霞.黄卫来服务供应链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供应商评价-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3)在对服务供应链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生产性服务外包视角的服务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提出了服务供应链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体系,包含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柔性、服务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潜力6个二级指标以及18个三级评价指标,并提出了一种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eesa,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且运用具体案例进行了验证.3.学位论文甘卫华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研究2007业务外包(Outsourcing)目前是国内外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自从1990年GaryHamel和C.KPrahar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业务外包(Outsourcing)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对业务外包的研究。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文献界定了外包的概念、指出了外包的风险以及评价了外包的福利效应。有关业务外包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实行了一项名为“生产分享计划(ProductionSharingScheme)”的政策,鼓励美国企业把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工序转移到海外生产。20世纪80年代后,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其业务经历了从“多元化”到“归核化”的转变,开始把部分非核心的业务转移到企业外部进行,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国际外包(OffshoreOutsourcing)。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推动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可以方便地在世界范围分配资源和利用资源,国际外包行业从最初的制造业外包向“服务外包”(ServiceOutsourcing)扩展。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从1981年到2003年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由8250亿美元增至15700亿美元'[195]。在国际服务外包日益普及的当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IT)的突飞猛进,软件和服务开始主导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软件外包(SoftwareOutsourcing)战略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引发全球软件产业的新机遇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全球应用软件外包服务市场以平均每年29.2%的速度增长'[161]。预计到2010年全球外包市场将达200,000亿美元,是当前跨国公司产值的5倍'[205]。我国凭借巨大的国内市场、低的人力成本、光明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的配套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以简单加工制造业为特征的第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抓住了机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以软件产业全球化为特征的第二轮经济全球化正推动知识型工作岗位不断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于任何致力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家,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政府、软件企业必须认识IT外包、软件外包的地位和意义,应该主动承接不可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提出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概念。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软件外包指数等概念在目前的文献中尚未出现,本文提出基于供应链的思想来形成、策划并管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并且,本文深入辨析了当前的一些热点概念,如IT外包、软件外包、离岸外包服务等。二是运用比较分析、统计相关分析方法,指出在目前以软件产业全球化为特征的第二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软件企业不能只依靠国内市场的内需来发展软件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来实现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联动,促进出口导向型软件服务企业的发展。三是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静态博弈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软件外包的水平,并讨论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形成及执行过程的相应决策。本论文以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2004-2005年在印度一年的访问研究经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个人访谈,力图回答以下问题:IT外包、软件外包、服务外包的概念、性质如何?如何影响中国的软件出口贸易?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是什么概念?结构模型怎样?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八章:第一章:为选题背景及论文框架。首先阐明本文论题设立的背景。然后,进行现有的软件业、IT外包、服务供应链的研究成果综述,并对上述资料综合评价,指出这些文献在关于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不足和不适,进一步阐明本文论题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路径、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为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的相关概念分析。这一章分为六节:第一节阐述了软件业结构和性质,主要说明软件业的构成及其服务业属性。第二节为IT外包的内涵及特点,通过回顾IT外包的发展阶段说明IT外包的市场价值。第三节描述了国际服务外包的内涵及特点。第四节分析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的概念,界定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的内涵。第五节主要分析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的特征及属性。第六节比较说明了IT外包、软件外包、离岸服务等概念的异同点。第三章:为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内涵与特征。这一章分为四节:第一节阐述了服务供应链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概念。第二节分析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描绘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第四节运用五力模型总结了离岸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竞争状况。第四章:为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现状分析。这一章分为五节:第一节描述了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链的类型、结构,指出重视我国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意义。第二节从宏观角度对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软件出口、软件业规模进行了相关分析。第三节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我国软件出口基地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节从中国外包型软件企业的规模、质量、利润、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雷达图说明中国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生产能力、市场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现状,为后面的对策研究奠定基础。第五章:为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形成以及决策。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指出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信息、渠道、价格的决策。第二节利用博弈论,从理论角度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需双方如何消除误解,增加成交可能性。第三节提出基于价值网络的定价理论与方法,说明接包方如何合理报价增加成交可能性。第四节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如何选择软件外包服务的合作渠道进入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第六章:为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执行以及决策。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运用报童模型分析了软件外包企业承接订单的最优决策,第二节运用质量轮模型阐述软件外包服务的质量评价与控制。第三节运用综合法模型和甘特图进行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的时间管理能力分析。第七章:为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策略。这一章从政府、企业的视角出发,即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提出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综合管理策略。前六节为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的政府管理建议;后五节为我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供应链管理企业对策建议。第八章:为结论及展望。本章主要归纳了全文的观点和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方向。4.期刊论文田宇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物流技术2002,(4)在总结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HP和LP方法,结合实例探讨了它的多源供应商选择以及最优采购量分配的问题.5.学位论文竺亚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与实施框架研究2006社区服务工作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使其逐步从原来狭义的福利服务向服务主体多元化、覆盖社区全体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方向拓展。当前社区服务的内容既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部分福利服务和公共服务,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囊括了许多市场和志愿互助服务。政府在实践中采取分类指导和管理的方法,对于前者,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对于目前居民需求量更大的市场化服务,政府通过社区服务的管理机构实施指导和调控,在管理模式和运作效率上效果不尽理想。因此,本文锁定社区服务市场化资源的管理难点进行针对性研究,解决其匹配成本偏高、运作效率偏低的问题。传统行政管理在社区服务市场资源管理和供需匹配过程中始终存在“结构松散、管理无序、缺乏标准、运行低效”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实现分类指导思想下价值观念的真正转变,在突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同时忽视了市场主体的利益追求,漠视了纳什均衡的存在;二是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供需要求和资源及其日益复杂的中间管理环节,对于供需双方的匹配还停留于自发的水平和阶段,导致匹配调控出现低质量、低效率、高成本的现象。而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此具有较大的启迪和适用性。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社区服务供应链与常规的产品供应链或单一服务供应链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符合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条件。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受政府指派的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实际扮演了供应链核心组织的角色,有责任和能力实现资源在社区服务供应链上的优化配置和快速流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并最终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这一社会公共服务目标。通过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经济学、博弈论、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数学优化方法,本文从综合管理和实施框架两个层面对社区服务供应链的框架结构、管理方法和信息系统的初步实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以实例—“社区服务超市”对这一管理模式进行了佐证。论文共由6章组成:论文第1章从当前中国社区服务现状出发,总结了社区服务的特点和问题,指出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对社区服务市场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随后论文提出了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和大纲。论文第2章对社区服务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未将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加以研究,因此直接的理论依据无从参考,只能借鉴供应链管理、博弈论、系统论和数学优化的有关理论对社区服务信息和资源的调控进行研究。论文第3章对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论文指出,社区服务供应链是供应链“网络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组件”三者的结合体。社区服务供应链包含社区服务组织方、服务联盟方、用户方3大角色、6大业务流程和管理组件。通过对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框架的建模、分析与综合,从根本上提出了社区服务供应链不同于制造业供应链和单一服务供应链,具有特殊性。论文第4章研究了社区服务供应链供需匹配平衡的算法。论文首先从整体上建立了社区服务供应链的价值模型,并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提出了社区服务供应链的优化思路。然后论文针对社区服务供应链中的6个管理问题,使用数学优化方法、排队论、层次分析法、遗传算法分别设计了数学模型,求解并提出优化算法。由于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设计和实施涉及复杂的算法,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在实践中一般通过开发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实施管理,因此论文第5章基于面向对象设计、三层架构等技术,对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初步规划,并介绍了社区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初步实例——“社区服务超市”,以此对论文的成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第6章总结了论文所做的工作、创新、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开展方向。6.学位论文王超峰随机环境下物流服务供应链分包合同策略研究2008目前关于供应链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以制造企业或零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