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变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区卫生服务变局:从基本医疗到健康管理——香洲区社区卫生发展系列报道之二“林阿姨,您昨天有没有按时吃降压药?”“林阿姨,这两天过节注意千万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呀”住在上冲村的林梅阿姨自从在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过高血压后,每个月都要接到中心医生两三次这样的询问电话。“他们每月都会来给我测血压,我如果感到不舒服,会最先时间打电话给社区医生。”林阿姨说,这些年她的血压在社区医生的管理下,一直出于平稳状态。由单纯的基本疾病诊治,到开展慢性病管理、全科医师团队上门访视——在市政府提出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背景下,香洲区社区卫生服务开始出现新变局。(小标题)防病胜过治病在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健康之家”,记者看到30多位高血压病人会主动找医生谈谈最近的身体情况,有没有坚持每天走3公里,有没有戒烟戒酒,有没有保持心理平衡。在轻松的谈心环境中,5名医生逐个仔细询问病人的情况,并把保健知识教授给给病人。对慢性病的管理,是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为突出服务特色。从2007年5月起至今,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伴随情况进行了危险分层,现已管理治疗高血压患者430多人,97%的患者控制在目标血压范围内。林梅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患高血压已经10多年了,因为一直不规则用药,出现头晕等现象。自从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后,对其用药种类和时间就行了调整,就控制在正常血压范围内了。“要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家并不容易”,谈起刚刚开展工作时,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吴金花非常感慨:“当时,我们拿着听诊器、血压仪到上冲村做免费的体检,很多居民都是避而远之,甚至有的看到我们就把门关上。他们觉得没病做检查是不吉利的,也怕我们是骗钱的。”事实上,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方面的免费经常每年要投入3-5万元。经过三年多的磨合,居民不但接受了定期的健康体检,而且都与医生成了熟人,有事情就咨询社区医生,不仅照顾自己的身体,甚至家人有什么健康问题也会带到社区医院看病问诊。香洲区社区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文安博士说,不少市民误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是一个看病的机构,实际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看病只是社区最基本的一种功能。”张博士认为,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改变现有“公立医院”偏离公益性、过度医疗服务的现状,重视防病胜于治病,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小标题)社区居民有了健康守门人重在防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解决公众健康问题的第一道防线。但是,真正做到防病胜于治病,还需要大批基层医务人员的努力。香洲岭南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李春瑛没有名片,她随身携带的是一张服务居民健康联系卡,上面印有她的名字和电话。“我只要看到居民就会派一张,希望能够及时帮助他们。”岭南社区卫生服务站曾经因为是“小病免费治疗”的试点在行业内颇具声誉。“在公共卫生服务上,我们一直是给予足够的重视。”李春瑛解释道,卫生站虽小,但也承担者社区居民糖尿病、高血压、儿童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李医生从事医务工作约30年了,她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未能有持续财政投入的“给政策”局部医改方针,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从“重预防”逐步滑向“重医疗”,且从农村向城市集中。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政府对基层公共卫生投入的严重不足。“非典”过后,中央到地方政府亡羊补牢,开始加强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九大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管理、慢性病预防控制、重性精神病管理。这需要基层卫生机构拿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落实。谢医生是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生,他读了五年的医科大学,去年又通过了全科医生的考试。许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去大医院从事专业,而是安心呆着社区中心,每天给一些老人看病。“让我留下来的是一份成就感”,谢医生说,每当病人出现身体状况,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这对我是一份信任,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在大医院,只是单纯的诊治,与病人的交流并不多。而在社区,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病人,不仅可以给他们治病,还可以教他们如何预防疾病,关心病人的整个病程,是一种“社会-生理-心理”结合治疗的医学模式,“我感觉所学的医学知识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经过香洲区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努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逐步构建。以慢性病管理为例,目前已逐步进入家庭,逐步探索设置家庭病床,建立高血压、II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结核病随访制度,开展残疾人家庭康复指导。此外,香洲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建立了辖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何时看何病,开的什么处方,看病医生是谁,都有档案记载,方便了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据统计,2010年度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达到(230)万人次,约占全市总门诊人次七分之一,家庭出诊服务(4000余)人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达(507)次,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468)期,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0万多)份,计划免疫“六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展开。全区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5万)份,其中电子档案(48万多)份,慢性病患者系统管理(1.8万)人。依托社区卫生的医疗救助和康复网络,对全区(500)多名贫困残疾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和康复指导,促香洲区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小标题)公共卫生服务仍需加大投入力度目前,香洲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张文安更想用“骨头”来形容。因为这是公益性质的,社区卫生机构在此方面的投入成本远远大于政府补贴。以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每年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为3万元左右,但实际上中心要投入约20万元。拱北中心执行主任刘海宝说,这其中包括户外宣传栏制作、健康教育、老人、妇女免费体检、到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等多项服务。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级别的,李春瑛算了一下,每年公共卫生服务要投入4万左右,而政府补助只有8000元-9000元,可谓杯水车薪。“当然,这块骨头上也有一点点肉。”张文安解释说,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基本医疗。比如,我们为经常深入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居民对自身健康情况关注度提高,会增加门诊量。特别是一些在社区医院看好病的老人,往往都会动员全家都在社区医院就诊。“虽然这部分的门诊量很小,但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这证明居民的卫生意识增强了,我们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起到了成效。”对此,建立完善政府考核、购买服务的补偿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今年,珠海市政府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将提高到30元,比卫生部规定的新标准超出10元。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市、区两级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并逐步建立以人均公共卫生经费为核心的社区卫生补助体系。同时,还将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绩效因素,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核拔政府补助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报记者胡晓虹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