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经济区位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二节零售业区位论第三节服务业区位论经济区位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二、基本概念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四、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经济区位理论(资料来源:HaggettP.Geography:AModernSynthesis.RevisedThirdEdition.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Inc,1983.369)图4.1沃尔特•克里斯塔勒经济区位理论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经济活动加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都对城市形态、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进行研究。◆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经济区位理论二、基本概念1.中心地区域的中心,供给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心。经济区位理论2.中心性◆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C=B1-B2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商品和服务的总量;B2——中心地供给自身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经济区位理论3.商品的供给范围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最大的销售距离)。◆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需求门槛)或最小必要需求量。经济区位理论4.中心地的等级(1).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能够提供高级商品或服务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只能提供低级商品或服务的为低级中心地。(2).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上限越大,有高级职能(包括低级职能);反之亦然。乡镇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油条早点摊一般餐馆高级饭店经济区位理论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经济区位理论(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1.基本前提第一,均质平原: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匀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经济区位理论第二,交通条件相同: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第三,就近消费: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第四,商品价格与质量相同,交通费由消费者承担: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经济区位理论(1)单一企业形成的圆形市场区(2)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3)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成正六边形的市场区结构。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经济区位理论图4.3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3.中心地系统的构造:多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经济区位理论图4.4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经济区位理论4.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市场区数量关系:1,3,9,27,81…,按3的倍数递增。因此,市场原则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中心地系统。经济区位理论5.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1,2,6,18,54…,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数量按3的倍数递增。经济区位理论6.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经济区位理论表4.1市场原理基础上的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中心地等级中心地数服务区数服务半径/km服务范围/km2提供商品的种类数MAKBGPL486162541862172924381279314.06.912.020.736.062.1108.044134400120036001080032400409018033060010002000合计729…………服务区人口数3500110003500010000035000010000003500000中心地的人口数1000200040001000030000100000500000……经济区位理论(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经济区位理论图4.6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经济区位理论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区的数量:1,4,16,64,256…,按4的倍数递增,因此,交通原则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K=4中心地系统。经济区位理论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数量按4的倍数递增。经济区位理论(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经济区位理论图4.7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经济区位理论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级中心地市场区域数量关系:1,7,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行政原则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7系统。经济区位理论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级中心地数量关系为:1,6,42,294,…。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数量按7的倍数递增。经济区位理论(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经济区位理论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经济区位理论(资料来源:Allen,Unwin.SystematicGeography.London:BrianKnapp,1986.459)图4.8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发展经济区位理论四、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一)理论和现实意义(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2)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经济区位理论(二)存在的问题(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2)K值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3)把消费者看作“经济人”,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4)忽视了集聚利益。(5)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经济区位理论第二节零售业区位论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二、零售业区位模型三、零售引力模型经济区位理论消费市场状况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零售业间的竞争地价的作用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经济区位理论1.消费市场状况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分布密度呈比例。消费者收入。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示在市场区域的总购买力和收入等级间产生的购买行为模型的差异上。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是对零售区位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要求不同。经济区位理论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相反,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零售区位趋于分散。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经济区位理论QP1(a)反映商品价格和消费量的需求曲线变化KF(b)反映交通费和距离的变化关系KP2(c)反映购买价格(商品价格与交通费之和)与距离的关系KQ(d)反映购买量和距离的变化关系图4.4交通与消费者的空间需求关系经济区位理论3.零售业间的竞争关于区位空间竞争的认识竞争者之间是集中还是分散与企业的经营种类和市场的特性等有关同业与不同业种间的竞争,均表现为联合与集聚趋势经济区位理论4.地价的作用交通便捷性、空间的关联性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影响区位地价。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是决定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经济区位理论图4.5地价与零售业区位关系经济区位理论二、零售业区位模型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经济区位理论(一)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普劳德福特划分法中心商业区外围商业区主要商业街近邻商业街孤立商店群侧重零售业位置与特征划分经济区位理论贝利划分法呈同心圆分布的零售业空间类型市中心级(CBD)区域中心级社区中心级近邻中心级传统购物街型空间城市干道型空间郊区新带状型空间高速路沿线型空间呈带状分布的零售业空间类型输入品市场汽车街印刷区娱乐区家具区医疗中心专业化空间经济区位理论1、霍伍德、博伊斯的核心-边缘结构图4.6中心商业区的核心-边缘模式(二)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经济区位理论2、戴维斯的中心商业区空间融合模型图4.7零售业区位的空间融合模式经济区位理论三、零售引力模型1、赖利零售引力模型当在A和B两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城市,两城市向B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与到C城市的距离比的平方成反比。如果两个城市的规模差距太大时,向某地的零售引力与其离两城市间的距离比的3次方呈反比。经济区位理论2、赫夫的等概率引力模型图4.12等概率线与购买行为经济区位理论第三节服务业区位论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经济区位理论1、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近消费者布局;2、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为对象,提供其运行服务需求的,近城市中心区布局;3、具有办公机构性质的服务业–发挥管理职能的业务中心与办公机构,布局城市中心–企业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城市次中心–从外部支援企业活动的服务业,布局市中心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经济区位理论营利性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层次性: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经济区位理论1.在某一个城市布局时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该城市能够接受企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服务区的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量的分配状况;不同服务行业的总体消费潜力;其他竞争者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竞争程度等。经济区位理论2.城市内部某区域布局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服务区和具体服务设施对顾客的吸引力;竞争企业的量与质;到达该服务设施的交通通达性;该区域的居民特性和风俗习惯;该区域的空间扩展方向;该区域的基本概况等。经济区位理论3.具体地点布局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经过该地点的交通状况和交通发展潜力;相邻企业的基本情况;停车场的充足性;在该地点布局的综合费用等。经济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集聚理论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经济区位理论1.中心地理论根据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等级,企业有不同的门槛和范围。高级产品或服务要求规模更大的消费或服务市场,受距离衰减规律的限制也较低。销售商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远;低级产品或服务购买率较高,市场范围小,销售商之间的距离很近。中心地理论完全也可适用于办公机构的区位选择。服务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