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卫生部从1993年开始,每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前三次调查结果对促进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高卫生行政科学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按计划,2008年将开展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我中心在认真总结前三次调查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领会卫生改革及发展新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框架及内容。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的卫生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预测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长远健康问题,为卫生改革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卫生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资料。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在关注以往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等相关核心内容的同时,还将根据当前卫生改革的需要增加新的调查内容,特别是加强了对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的信息收集,如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及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提供质量及效率等内容。一、调查目标(一)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二)了解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及特点,分析居民服务利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居民服务利用的经济负担。(三)了解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研究医疗保障制度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四)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和服务质量,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发现服务提供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五)了解医务人员的需求、思想以及他们对卫生改革的期望,分析供需双方对医疗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揭示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二、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定量调查与社会学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医务人员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和专项调查等构成。三、调查时间现场调查拟定于2008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与以往调查保持一致。四、调查内容(一)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1.调查人口与社会经济学特征-人口社会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教育、职业等-家庭社会经济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与条件等2.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居民患病伤情况:了解两周患病、意外伤害和慢性病的患病名称、频次、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短期失能:病伤所致的休工、休学和卧床的发生情况及程度-长期失能:病伤所致的劳动能力丧失、长期活动受限、老年看护及社会关怀等3.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因病治疗情况,包括自我医疗、就诊、住院等-需求未满足程度及原因:未治疗、未就诊和未住院的发生水平及原因(二)居民的疾病经济风险分担1.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系统的组成(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险的种类(社会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商业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险覆盖情况:不同医疗保险覆盖人口情况、不同人口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等)-各类人群的医疗保险覆盖水平2.主要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保险制度的组织与管理-筹资与资金管理-资金的补偿与支付方式3.风险分担-补偿范围与种类-补偿水平等(三)居民的满意度1.对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满意度:利用服务的方便程度、医疗服务价格、信息沟通渠道等2.医疗服务提供过程的满意度: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服务提供的及时性、服务流程等3.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满意度:医疗保障水平、获得补偿的方便程度等(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可及性1.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提供的制度安排、服务提供的内容及费用、居民获得服务的程度2.物理可及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与资源配置、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方便程度3.经济可及性:服务价格、个人支付能力和医疗风险分担水平(五)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利用及其费用1.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居民利用公共卫生服务的类型及利用水平:预防保健、重大传染病治疗、慢性疾病防治等-个人支付的费用2.门急诊服务利用-服务利用水平、就诊地点选择及原因等-门诊服务费用及个人支付水平等3.住院服务利用-住院服务利用水平、程度、服务类型、住院地点选择及原因等-住院服务费用及个人支付水平等(六)医疗服务的质量及效率1.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基本结构:人员、设备、组织管理等-实施过程:技术管理要求、医生诊疗行为等-医疗效果:疾病转归、满意度等2.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投入:人员、设备、经费等-产出:开展服务内容及提供服务数量等(七)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筹资1.县级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来源及数额-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2.县级卫生费用的机构流向及数额-医疗-公共卫生-卫生行政及保险管理机构-其它(八)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的收支及运营状况1.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状况-收入来源及数量-支出类别及数量-收支平衡状况2.医疗卫生机构运营情况-运营投入:人力、房屋设备、信息管理等-产出:诊疗效果、满意度等-投入与产出的转换:服务提供过程及数量等-运营环境(九)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数量、结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分布等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服务提供能力:岗位设置、人力资源需求及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服务数量等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教育与培训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服务意愿、报酬与激励机制(十)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的装备情况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装备-房屋:面积、功能、产权、建筑年代、配套设施等-设备:种类、数量、购置时间等2.设备利用与维护3.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十一)医务人员执业环境与满意度1.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2.医务人员社会价值观、薪酬、激励机制等3.工作环境、执业风险与压力、工作强度与满意度4.对医疗卫生改革评价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