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苏州市作为长三角都市圈中的重要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劳动力快速集聚。截止今年9月底,流入人口598万人,与户籍人口接近1: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已成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我市始终树立共建、共享、共融的理念,将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解决苏州人口问题和实施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中央《决定》和国务院《条例》为指导,以理论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特色,以机制创新为手段,积极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和优质服务新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提高社会和谐程度,为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一、高层倡导,将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摆上重要位置(一)坚持人口研究理论先导。近年来,苏州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发挥苏州市人口学会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深化人口研究,从战略上把握好人口发展问题。始终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后开展了人口宏观调控政策、外来人口居留状况、差别特征和政策响应、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及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要课题研究,为科学制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政策制度等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和有力支撑。(二)加强领导倡导达成共识。以学习贯彻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为契机,加强宣传倡导,明确基层职责。组织各市(区)、镇(街道)党政领导深入开展《条例》学习,撰写署名文章,在苏州日报开辟“学条例明职责”专栏刊登,并将24篇署名文章汇编成册,推动基层学习领会、抓好落实,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三)强化目标管理创先争优。每年都将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条线目标坚持定量与定性结合、规定与自选结合;部门目标坚持资源整合、共同协作和政策衔接。年初下达任务,年终由领导小组组织督查评估。专门设立人口计生年度创新奖和镇级基础工作创新奖,各地都将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作为申报的重要项目,获奖占比达35%以上,探索创造了大量好的经验与做法,有效推动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攀升新水平。二、创新机制,促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水平推进(一)制度创新,推进免费服务全覆盖。2008年4月,全市城乡统一实施《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制度,制度集免费技术服务、奖励政策告知、义务责任承诺、生育避孕管理等于一体,提供“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等系列服务,对国家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以及我市新增的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一次性奖励项目全部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推进免费服务全覆盖。2009年下半年,为了更好地体现计生即民生的宗旨,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流动育龄妇女领取《管理服务卡》的条件和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管理服务卡》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增加了一孩生育证明登记服务,参加生育保险的持卡流动人口可以免费领取优生健康券,这些为苏州逐步拓展和实现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公共服务全覆盖奠定了基础。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共发放《管理服务卡》77.22万册,覆盖面达70%。同时,加快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世代服务“1+X”的模式,全市构建了融宣传倡导、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人员培训、药具发放、行政服务于一体的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近三年来,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经费支出1792万元,形成了“六免一奖”的苏州均等化服务特色,惠及124万多流动育龄妇女。(二)手段创新,建立公共服务引导机制。坚持信息引导,提高服务效能。全市建立了以社区为单位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依据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由社区上门核对登记,将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录入系统,重点对发生怀孕、生育、计生手术等服务对象实行跟踪随访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和出生性别比监测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问题。同时,全面启用全国流动人口PADIS平台,实现流动人口怀孕、生育、免费服务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网络协作。一是加强宣传倡导,促进观念转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努力把流动人口融入苏州的生活文化氛围中。每年春节前后,部门联合开展“春风行动”,“送服务、送政策、送关怀”、“百村千企优质服务百日行”等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和流动群众的欢迎。与全市“生育文化节”相结合,举办“新苏州女孩才艺表演”、“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帮助新苏州人确立新型婚育文化观念。二是给予亲情关爱,增进社会融合。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开通12345和12356便民维权服务热线、为流动人口计生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将“关心新苏州母亲健康、关怀新苏州女孩成长”纳入全市生育关怀思源工程,建立扶贫帮困基地,开设爱心超市,设立“生育关怀救助金”,1500多户外来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得到经济上的帮扶。在流动人口工作生活较为集中的单位、社区,建立“新苏州人计划生育俱乐部”、“外来人员之家”等自治组织,凝聚新苏州人,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苏州。(三)方式创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综合执法。2007-2009年,我市连续三年统一开展流动人口计生专项整治集中行动,规范流动人口的生育行为和生育秩序。全市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对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单位开展排查摸底、宣传教育、服务维权和现场执法。全市补办《婚育证明》10万多张,已婚育龄妇女持证率提高至60%以上,落实补救措施2492人,在整治行动中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全市坚持以块为主、部门协作,抓住办证、用工、房屋租赁、培训、提供服务等有效环节,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综合管理。启动实施流动人口“强基提质”工程,以创建示范镇(街道)、示范单位和实施重点工作季度通报制度为手段和载体,固强补弱,争先创优,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张家港市建立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统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做法,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常熟市依托外来人员集宿区的管理平台,强化了部门齐抓共管。二是推进区域协作。我市先后与省内苏北5市,陕西、浙江、安徽、河北等流入人口集中的省市签订双向合作协议,将计生服务和便民维权服务列入协作重要内容。各市(区)分别与230多个县区建立了双向机制,探索建立服务互补、信息互通的长效协作机制。三、提供保障,为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良好环境(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的重要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坚持从尊重人权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流动人口计生统筹管理、均等服务这一重大民生问题。2004年,全面启动实施“新苏州人”计划,统一对流动人口的认识,确立“市民化”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生“同宣传、同服务”模式。2007年苏州市出台《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要以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为目标,以建立和实施联席会议、信息共建共享、联合执法管理和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等四项机制为基本内容,积极构建高效、及时、便捷、有序的适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新体制。2010年苏州市出台《关于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强基提质”工程的意见》,计生、民政、综治、卫生部门联合召开全市启动大会,明确要按照“城乡统筹、强基提质、创新创优、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示范镇(街道)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率先实现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全覆盖,建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均等服务新体系。同时,各级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及研究相关问题。各级还建立了督查制度,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列入年度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之层层得到了落实。(二)健全网络,提供队伍保障。在机构精简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市不仅确保原有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稳定,而且增设了专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编制。目前,市及八个市(区)组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其他区也都有专职岗位和人员。同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全市116个镇、街道配有专兼职流动人口工作人员245名,下辖社区普遍设立计划生育助理员公益岗位。三个老城区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由市、区财政保障,实行区聘、街道管、社区用的办法,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60多名社区计划生育助理员,建立了一支开展日常工作的基层管理队伍。同时,加强与人社部门协作,建立新市民服务中心,实行联合式办公,“一门式”办证,“一条龙服务”和“信箱式管理”。(三)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到位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流动人口计生事业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及各县级市、区在保证人口计生事业经费逐年递增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由苏州首创的《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制度,明确将计生免费服务和奖励政策纳入地方公共财政。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项资金4953万元,年均递增34%,重点保障免费服务和信息工作经费,近三年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经费投入达1792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实践,我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构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优质服务”新体系,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国务院《条例》精神,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法制化建设,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生“强基提质”工程,建立健全“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优质高效”的工作机制,实现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全覆盖,真正将苏州构建成为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