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贵州省印江自治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贵州省印江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摘要:“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是适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切实有效地解决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可延续性,对提升儿童的教育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教师专业发展一、行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是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教师专业化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提高教师的质量、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非仅通过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教学工作条件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尊重教师职业特点,从整体上对教师职业赵德涛2加以审视。”教师专业化最终体现于个体专业发展的水平,依赖于个体专业发展的追求。而以导师制为依托的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框架的核心就是提升广大农村教师监测爱生学校实施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保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的实施正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对象是黔东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江自治县是贵州的省级贫困县,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交通不便等方面原因,这里的基础教育发展困难。已有研究认为,教育质量较差是制约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教师素质不高则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是紧迫的,通过“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的实施来提升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成为专业化的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的探究。”“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从教师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以解决教师亲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切入口,既结合了当地的教育实际情况,又使教师主动解决教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省、县导师团队的理论优势,也为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积累了经验。因此,“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的内容很广,我们观察的重心在于了解和透视3教师如何通过行动的改变影响其专业成长的。因此,本文力图通过描述一个农村小学教师通过行动变化影响自身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来探究:1.“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2.影响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两者是同义的,只是前者强调发展过程,而后者主要是指发展的结果。”可见,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成长就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而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来实现。“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虽然还没有一个具体模式,但它需要正确的教育专业知识。无论是导师还是合作者(教师)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对“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本质的了解,这样才会少一些随意性。而在黔东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素质、民族习俗以及社会环境都可能是影响“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实施的因素。因此,导师制在初始阶段想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束时达到的结果之间是有一些差距的。项目初始,我们本打算以“参4与式培训”有关的行动为切入点,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解决问题、提升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和漫长的,经常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我们的计划和方法,我们的角色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也正是本项目的特点之一。教师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也有一个不断适应、接受的过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一方面在实践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无形中使得自己的专业发展态度、教育教学观念、方法以及研究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改变和提高。“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正是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导师制培养了教师面临实际问题时的决策和反思能力,打开了教师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成长之路。二、行动的思路与方法(一)行动思路本文以印江自治县木黄民族小学向老师为个案,通过我们与向老师之间的协同行动,来解决向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来促进向老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深入了解向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并协助向老师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而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向老师在研究意识、方法上的变化,解决教学问题能力上的变化以及对学生、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关注的重点。5我们将以向老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为主线索,在描述向老师行为变化的同时,从中发现和总结他的专业成长过程和特点。(二)行动方法本行动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个案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收集等方法。1.个案研究法质性研究的个案研究“侧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或问题,尤其强调对于事件的真相、问题形成的原因等方面,做深刻而且周详的探讨。”本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探索教师在教师支持服务体系中如何影响自身专业成长的,考察影响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尝试着去理解这一切而不是为了验证结论。木黄民族小学是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中心小学。其教学条件在印江还算稍好的,但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就是比较差的了,2008年全校共43名教师,但学历起点低,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与学历合格率不相符合。教学质量不明显,学生的学业进步极为迟缓。由于农村山区办学条件差,教师都千方百计往县城调动,造成县城学校的教师有剩余,而乡镇学校教师短缺的现象。选择这所学校教师进行“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工作的试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木黄民族小学地处黔东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陵主峰梵净山脚下,地处两省(市)三县(印江、松桃、秀山)交界处,距6印江县城41公里,它位于印江县东北部,服务半径为3个管理区,2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96个村民组,6771户,总人口为28468人。国土面积137.74平方公里。有适龄儿童1980名,其中女童995名。学校于1988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挂牌成立,是一所6年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12378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56名,其中女(生)512名。教师54名,其中女教师28名。2008年4月9日,我们县级导师团队一行6人来到木黄民族小学,开始了“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试点的基线调研工作。在之后的近一年半时间里,我们和这里的老师、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接触和交流,对木黄民族小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和老师们合作的过程中,向老师在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对向老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资料积累和直观感受,这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比较好的事实基础和交往条件。2.观察法“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的实验研究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对向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非参与型观察,积累了42节课堂观察记录。其中对向老师进行了10节课堂观察,对他的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观察。对木黄小学的其他老师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堂观察,特别是授课的形式、课堂师生交流等方面7做了重点观察。通过这些观察,使我们对向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发生的变化有了切身的体悟,奠定了进一步交流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对学校的环境、老师的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做了观察和记录。表1课堂观察情况表语文课数学课自然课美术课思品与生活实践课示范课向老师的课10节(五年级)其他老师的课1节(一年级)2节(二年级)2节(三年级)2节(四年级)2节(五年级)1节(六年级)1节(一年级)2节(二年级)2节(三年级)2节(四年级)1节(五年级)2节(六年级)3节(六年级)2节(三年级)1节(六年级)4节(六年级)2节(四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3.访谈法在实验研究期间,我们先后与向老师进行了10次课后访谈和对一些问题的深入访谈。通过整理这些访谈资料,我们发现了一些反映向老师想法的信息,并且验证了一些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况。同时,我们还与其他教师进行座谈和集体访谈,召开研讨会,起到一个互相交流和了解的作用。下课后、操场上、办公室、餐桌旁都成了我们导师团队和老师们交谈的好机会,有时无意的闲聊却也给了我不少启发。此外,我们与20多名学生进行了集体、个别访谈。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对教师教学的看法和意见,以及学生的变化。8表2访谈情况表向老师访谈学校领导访谈其他教师集体访谈其他教师个别访谈座谈学生访谈研讨会10次3次8次7次4次5次(集体访谈3次)2次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各自独立运用的。在使用观察、文献分析的同时使用访谈可以起到相关检验实验研究结果的作用。在访谈中,我们对受访者在观察中的行为表现、文本资料中记录的想法在意义层面上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询问。而在访谈中获取的信息,也通过观察、实物分析等方法得到验证。因此,通过往返不断的、各种方法之间的交替使用,试验研究的结果才有可能接近一致。表3县级导师团队在木黄民族小学活动情况表领导访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女生访谈座谈示范课研讨会次数3次25次42节5次2次4次2节2次三、行动的过程(一)进入现场2008年4月下旬,我们进入木黄民族小学开始了与教师们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的实践。之前,我们县级导师团队于2008年4月9日深入木黄民族小学及其社区进行基线调研,对学校的基本9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我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于向老师向老师,男,土家族。他家在距木黄镇不远的另一个乡,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学校领导为了让向老师安心工作,便将他的妻子安排在学校食堂帮忙,因此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在思南师范的学习为向老师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师范抓备教案和五环节教学法抓得紧。所以,刚上班时用不着别人指导自己就能写教案。”(2008/4/9木黄民族小学向老师老师访谈)从师范毕业到现在已经十八年了,今年是向老师从教的第十八个年头。回忆这些年,向老师向我说起了他呆过的几个学校。在新业乡文昌(村小)一待就是14年,学校有8个教师,其中有3个还是民办教师。印象最深的是教室、宿舍特别破旧,教室没有玻璃,学生程度差。刚开始(工作)热情保持了两年,可是没有压力,看别人也吊儿郎当,学生旷课,老师就没有信心。后来在天堂镇陡溪(管理区完小)待了2年,管理区完小相对于村小来说要正规得多。在木黄民族小学已经2年了,在这里自己还念了一个函授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但现在我教的是数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很多时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二)向老师的行动研究1.发现问题10试点校里重点观察的对象确定以后,我们把深入课堂听课与观察作为切入点。所以在一开始就和合作者共同讨论他们教学中最感兴趣、最困惑的问题,希望从中能发现教师们的共同和最大需求。在确定需求驱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合作者一听到该项目是中国—联合国儿基会开展的就觉得不知所措。所以我们换了一个角度,鼓励向老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入手,研究与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向老师针对自己带的五年级数学课的情况,准备把自己的需求方向定为“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因为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确实表现得‘轰轰烈烈’,可是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多。”(2008/4/9木黄民族小学向老师访谈)。对这个问题他很感兴趣,而且和自己的教学工作也紧密联系,因此,他决定把“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定为自己的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向老师自己特别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上课时间也比较紧,学生真正投入到学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