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管部门如何从服务行业向服务社会转变运管部门如何从服务行业向服务社会转变。在第一次业务讲座中,傅局长已经对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的转型发展问题已经进行了讲解,站位很高,主要是从宏观方面讨论,我这次主要立足于微观方面,从我们运管部门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方面与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探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为什么要转(也就是客观形势对我们的要求)、二是向什么目标转(也就是职能转变的方向性问题),三是如何转(也就是职能转变的重点和方式)。第一部分下面,首先探讨,为什么要转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从国家层面、行业发展层面和当前我们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为什么要转进行探讨。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从上到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近几年2来,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从当前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与总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包括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主体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政府结构不合理,职责关系不顺;政府管理方式需要改进,行政效率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上,再次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即: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也对政府职能转变做出了明确要求。重点仍旧是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进而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变。从交通运输发展的大形势来看: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再次将交通运输作为重要领域,按照新的职责,交通运输部实现了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统筹规划发展,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实现各种交通运3输方式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无缝’连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交通运输部也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全国“两会”之后,部党组就紧锣密鼓地多次召开会议,对部机关的机构改革和职能确定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总体改革目标、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今年3月28日,杨传堂部长在部机关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动员会上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关系全局,关系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关系交通运输对外形象,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打好这场转变职能攻坚战。提出了“三要”思路,明确了职能转变的六个方面:“三要”思路: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激发交通活力,促进行业繁荣发展。要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宏观管理,多思考、多研究影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上。具体到六个方面就是:一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4投资项目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二是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把政府“不该管、放得下”、社会组织“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三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四是优化职能配置,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职能,加强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和规范市场秩序职能,处理好部与其他部委、部管国家局的关系。五是严格事后监管,加快研究转变职能后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六是强化行政问责,把权力和责任捆在一起,有权必有责,切实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并提出了交通运输部改进工作作风28条规定、开展了为期五年的“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组织了行业大调研活动,进行了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拉开了交通运输领域深化改革的大幕。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个子系统,我们运管部门必须积极适应上述改革的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思路、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转型,进而有5效应对新形势,打开新思路,实现新发展。从当前我们的工作来看:就我省道路运输工作而言,“十一五”以来,在“有为才有位,有位大作为”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全省运管系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山西道路运输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这里简单的归纳为“三个滞后”:1.行业发展滞后。道路运输市场发展活力不足,经营主体散、弱,竞争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市场管理难度大;企业服务意识不强,只重自身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服务效益,品牌优势还没有形成;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对企业经营行为约束力不强;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冷、硬、横”问题依然存在,难以适应和满足高品质运输服务需求;运输市场供给能力不足,城市公交车辆紧缺,全省城镇人口万人拥有公交车不足5标台,远远低于万人拥有15标台的国家标准,影响了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和公益性的发挥;汽车租赁发展缓慢,网点分散,租还车不便;货运服务品种单一,难以带动货运业结构调整;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大型综合性运输枢纽和货运6站场建设滞后,规模小、数量少、水平低,距离“旅客换乘有效、货物流转顺畅”的高质高效运输服务还有差距;城乡道路运输发展不平衡,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服务不均等,乡村与城市货物流通不畅,统筹城乡、区域客运协调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乡运输一体化发展的需要。2.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滞后。在管理理念上,“收得多、罚得多、拿得多、花的多”的定式思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插入小店罚款的图片,比如去年小店区运管所和永和县运管所就因违规上路检查收黑钱,受到严肃处分,说明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是“重收费、轻管理,重罚款、轻管理”管理思想,对公共行政、公共服务的认识不到位,服务观念和群众意识淡薄)。另外就是,仍旧局限于传统的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上,眼界不够开阔,对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的发展认识不足,对甩挂运输、城市配送、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等了解不多,缺乏引导,致使一些领域被其他部门抢占,使我们丧失了发展的主动权;对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研究不够,准备不充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感性认识上,不能俯下身去研究如何实现客货运输的无缝对接,使我们道路运输在发展上落后于民航和铁路。在管理的方式上,还是停留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上,习惯于审批、许可、检查,对市场发展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对市场发展的预测和前瞻不够,在许多时候不是积极7主动地引导和培育市场,反而是跟着市场走,甚至存在管理落后于市场发展的状况。工作中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拿我们的汽车租赁、物流服务备案来说,2011年《省道条》发布伊始,两项工作处于探索磨合阶段,但两年半过去了,两项工作进展仍不尽如人意,还超过三分之一的市仍没有将汽车租赁企业纳入管理。3.队伍素质和能力滞后。队伍规模大而管理能力不强、人员多而专业人才匮乏,整体素质不适应管理职能需要,是当前我省运管队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干部职工队伍学历层次较低,前年,省局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开班研究生班时,通过学历摸底,我们全系统1.7万人,但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却不足800人。由于文化专业和政治素质的先天不足,加之专业性管理人才缺乏,导致我们行政执法不规范、工作效率不高,驾驭市场和服务社会整体能力受到了限制,不能很好地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一些基层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些运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服务观念淡薄,责任心差,工作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不愿担当,甚至有个别抱怨管得太多、管不过来。就像李局长讲的一样,当时我们接手治超工作,包括市、县运管机构主要领导在内的,许多人都反对,生怕揽上麻烦、背上包袱。能干的人永远不会嫌自己肩上的8担子重,只有没能力的人才抱怨事情太多管不过来。因此,在我省这样一个以公路运输为主导的省份,我们运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这一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监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为全面全省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道路运输保障,既是职能所系、也是为民所需。第二部分形势要求我们转,那么,应该向什么目标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职能转变的方向。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运管部门职能演变的历史和规律,运管部门的性质定位和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一、运管职能演变的历史和规律对道路运输的管理,最早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我国就有了使用牛马车,为人类进行运输的相关记载。而,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主要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这60多年,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计划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9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运输企业基本上为国营企业,道路运输由隶属于政府的交通专业运输企业承担,运输活动主体性质单一,主要从事计划性、指令性生产任务,运输市场尚未正真形成,对运输活动的管理也停留在通过计划直接指挥运输企业生产经营上,工作职能多是具体的货源组织、生产调度、运价管理、运费结算等。(二)计划管理向市场引导过渡阶段这主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国家道条出台前的时间段。这一时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需求,缓解运输生产力紧张的局面,从1979年起至1985年,原交通部相继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及我们常听到的“有路大家行车”,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三个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三个一起上”的政策。但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违规经营的问题也随着出现。为此呢,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原交通部、国家经委颁布了《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和《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以及《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条例》。明确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和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搬运装卸、汽车维修以及运输服务等管理工作。我们道路运输管理职能框架由此奠定。10(三)法律授权阶段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了立法规范。这时,我们的职能除了前面讲的客、货、维、驾、站场管理外,还包括为实现这些职能而延伸出的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信息服务和应急保障等具体管理职责。另外,根据地方性法规、规章或政府委托,一些地方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还承担着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机动车停放管理以及我省特有的源头治超等管理职能。(四)调整与拓展阶段这主要是指,2008年至今,国家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两次大部制改革的时间段。单就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演变过程来看,此阶段是法律授权阶段的延续和发展,但从改革的层面的来看,这一阶段却是我们运管部门克服阵痛、自我超越的重要转折阶段。这里要提到三大标志性事件:一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改变了我们的经费来源,实现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此时开始,我们运管部门没有了自身利益,不再靠收取运输管理费过日子,我们工作的重点也随之改变。11二是大部制改革,成立交通运输部。城乡客运,二元管理体制,被彻底打破,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以及现代物流发展等一批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新职能归入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第三个就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从2008年起,国家连续实施了两次大的机构改革,邮政、民航、铁路等先后并入交通运输部,目的就是要不断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我们的工作方向,也开始转向了发挥我们道路运输,机动灵活、组织多样、服务齐全、覆盖面广的比较优势,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提供服务保障。通过职能的演变历程我们看到,实质上就是由简单的运输生产管理逐步发展到对市场资源进行调配,是依靠行政指令、命令逐步发展到法律授权,是从初期的发展运输生产力逐步发展到联系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是微观向宏观、行政干预向依法治运、发展生产向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最终的落脚点是公共服务。也是转变职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