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旨在实现与维护公民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在2007年7月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议上,柳斌杰署长强调了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构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新时期政府和民众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本文拟从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内涵、特点、建设的意义、建设的标准等内容。同时,结合重庆市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一、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及特点1.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相关企业、非政府组织和自然人积极参与,使公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得以保障、落实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行宏观管理和政府监管,确立完备的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构建完善的出版基础设施和文化生态体系,建立健全人才、资金、政策保障体系,制定统一规划和实施有效的运行机制,开展相关的服务和文化活动,使之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激发公民的创造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出版公共文化保障体系和业务体系两个部分,遵循系统性、统筹性、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创新性、绩效导向的建设原则,将文化建设与公民权利紧密结合,力求达到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引导积极、组织有力的目的,是文化发展、以人为本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2.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1)政府主导性政府是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对整个服务的构建、规划及运行具有主导作2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负有主要职责。第一,为全社会的公共价值观提供保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思想上把握全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第二,为出版公共文化发展、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法规保障,积极进行宏观政策上的引导和调控,协调管理;第三,为完善出版公共文化发展的运行机制提供环境保障,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技术、服务机制,健全运行评估机制;第四,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财政、基础设施、人才的保障,在资金方面统筹规划,建设文化产品的供给和设施网络,培养相关人才。2)参与广泛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活跃因素。企业的发展源于社会的支持,因此企业也应以行动回报社会。企业可通过生产文化产品、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投资援建出版服务基础设施等方式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中来。非政府组织也是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是一种自发的民间组织,或是行业协会、学会之类的社会团体。它是为适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而产生的,体现“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引入非政府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工作,保证市场秩序,促进生产发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公民既是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对象,也是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作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参与者,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遵守和维护出版服务体系的有关规则,自觉参与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保障自己的文化权利,又努力做好自身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3)服务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人民群众对出版物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因此,出版公共服务也具有层次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趋势。随着年龄、文化程度、思想观念、兴趣爱好、阅读目的不同,地域、行业、阶层、代际之间的认识差异日益明显,人的追求和需要也更加的多元化。因此出版公共服务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方3式。服务方式除了提供出版物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之外,还可以开展各种与出版相关的活动,这是服务多样化的一种体现,进而实现服务的公众性和差异性的统一。4)公益性和社会性,保障公民权利建立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公益性职能,不同于企业的赢利性特征。作为政府,对出版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引导积极舆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推动文化走上良性循环发展轨道,推动文化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构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首先应满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保障。公民的文化基本权利包括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等。构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必须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及服务。保障人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是对一个健康、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建立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二、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1.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传统体制下,政府奉行的是“管理行政”,公众被看作是被管理者,政府“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意识还不到位。出版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出现供需不统一的现象,对公众的需求缺乏积极的回应。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职能定位不准确,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是要进行出版公共服务改革,形成以公众为主导的社会价值环境,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于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文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上来,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服务型模式的转变。2.缩小区域和城乡差异,繁荣文化市场,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文化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异很大。这一现状严重影响了公民权益的实现和保障,成为了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因此,要加大对公共4出版体系的建设,通过协调和统筹,平衡地域差异,缩小城乡差异,建立出版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阅读积极性,加速出版物的有效流通和有益知识传播,活跃文化氛围、繁荣文化市场,使群众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得到维护,因此,建立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效途径。3.发挥文化的价值与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和主动创造。从根本上讲,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国民的普遍认同,这一切只有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才有可能。积极发展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建设出版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是保证和谐文化建设实施的基本措施,是实现和谐文化的正确路径和现实选择。4.深化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家已经发展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阶段,加强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可能。同时,整个社会体系建设也得到加强。在城市化步伐加快过程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重要的标志。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现状要求必须完善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使其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现状,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5.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目前,社会主义文5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将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充分认识构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基础服务体系、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公共出版环境、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开展多元化、多层次服务、保证人员和资金建设投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广泛和基础的文化服务,活跃文化氛围、繁荣文化市场,把市场所不能解决的一些公共文化领域中的问题由政府来解决,使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更加完善,运用更加健康;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从根本上保障其享受文化的权利,实现公民享受文化权利的起点平等和机会平等。让人民充分享受到文化的权利与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才能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筑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追求,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能力。三、国内外关于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先进经验介绍与借鉴当前,为了落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国家开展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知识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一系列重大公益性文化建设工程。在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国内外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1.国内好的范例浙江、江苏、深圳等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中,坚持按照国家“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中心文化站的建设标准,加大投入,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书屋和文化站。北京在构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上,形成了很好的选书配书制度,实行了严格的书目评审程序。江西瑞金、贵州贵阳、广东等地,在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有很好的经验。他们在人员的管理,培训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6上海在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建设上,采取不同媒体之间的互补,成效显著。香港和澳门地区组织文化志愿者参与活动,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体系,值得借鉴。此外,浙江嘉兴等地,推出了“流动图书馆”和“汽车图书馆”,满足了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国外的例证英国对扶持公共文化,以文化培育国民精神、保持国家活力的重要性取得了较高的认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公共文化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初建、增投、开源、统一目标等几个时期,英国政府在公共文化体系管理方面坚持的“一臂之距”(Arm'sLengthPrinciple)原则,是英国公共文化体系的显著特点,它保障了英国文化事业持续不断的发展。英国的“一臂之距”就是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文化艺术委员会,这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组织,政府每年按时把款项拨付给他,文化委员会根据自身规划的目标来安排各种投入,保证了文化的发展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将文化事业与创意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逐渐发展出一种大文化统一管理的模式。美国波士顿图书馆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很多与图书馆相关的读书、展览活动。此外,波士顿剑桥图书馆的馆际交流以及网上服务经验也值得借鉴。各种媒介的整合与互动大大地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与效益。阿根廷政府正在实施的一项为低收入居民免费送书计划,书本由国家文化部门和地方文化部门配送等等。四、重庆市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现状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新生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主城区和三峡库区以及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区域差距显著。根据重庆市的特殊市情,我们选取了其中18个区县作为考察对象,进行调查,从主城区和农村两个方面对重庆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1.重庆市主城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现状(1)主城区出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数量较多,规模较大,覆盖面广,能够较好地7满足城镇居民的业余文化需要。图书馆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