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合作模式的探讨2汇报内容•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挖掘市场潜力,密切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3前言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高校培养大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将培养的人才按需输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使他们尽快尽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2004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将达到280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和教育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近几年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各类高校来讲,拓宽毕4前言业生就业渠道,培育和拓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黄河科技学院经过多年探索,主动出击,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教育理念,积极与人才市场联系,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了人才市场,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新模式,毕业生不出校门,通过设在学校的人才市场即可找到满意的工作。现结合黄河科技学院毕业生安置的有关情况,探讨一下高校如何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合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毕业生就业新模式。5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更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珍贵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其就业也应通过市场机制运行配置,只有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合理就业,才能把这部分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出若干明显的特点和趋势。市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及其对就业工作影6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响日益增强。1994年以前,计划分配还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但是仅仅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分配派遣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由此确立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并出现了相应就业去向合同化、就业手段信息化和就业指导专业化等一系列就业工作的新趋势。这种趋势是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工作机制和工作7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方法的扬弃。是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场革命,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两种机制都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作为民办大学的黄河科技学院,早在办学之初,毕业生就开始走向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1985年黄河科技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高考落榜生(待业青年),当年我们就与郑州市人才中心签订了用人协议,等两年后这批学生自考毕业,顺利地通过人才中心安排到各用人单位,首批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诚信度和学生8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就业的信心,此后我们又拓展到与省人才市场、省、市、乡镇企业局及各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997年4月,黄河科技学院多方联系,经河南省人事厅批准,把中原人才市场引进学校,设立中原人才市场航海路分市场,现为黄河科技人才交流中心。每周六、日都要举行人才招聘会,不定期举行大型人才招聘会。人才市场成立7年来,先后举办周末人才招聘会800余次,来自全国各地7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到市场招贤纳士,110万余人次应往届毕业生和社会各界求职人员到市场求职择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毕业生就业服9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务,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将本校的毕业生信息宣传出去;与此同时,还通过人才网站,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出来。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的多种合作,学校先后与河南、广东、深圳、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等地510家大中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让用人单位了解这里的学生,也让学生们能够走出校门,到工作的一线去认识自己,锻炼自己,同时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早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帮助用人单位保质保量地选拔优秀毕业生,10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深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德育在素质教育的比重将上升到更为突出的位置。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中拜金主义和追求个人私利的思想倾向有膨胀的趋势。以前“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祖国的挑选”等富有感召力的主题,在今天的毕业生就业教育中,已难以发挥原有的效力。多年来,黄河科技人才交流中心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择业观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还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把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结11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合起来。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择业标准努力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统一起来,实现所学专业、个人能力与职业岗位的有机结合,不为眼前的某种实惠所迷惑,避免择业的短期行为;举行“著名企业家创业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成才之路报告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增强他们职业自豪感和立志献身社会的光荣感,同时用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和自身成才的体会为毕业生讲解艰苦创业与个人成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毕业生进行严格的岗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一出校门就具备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我校长期重视毕业生与社会中介组织、用人单位的联系,我们能及时而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了解社会对专业、层次的需要。因此,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统一,知识是工具,只学到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而应当善于使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对知识的发展就是创新,创新型人才还应具备多种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现实财富的观念13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能力。这不仅是时代对新型人才的最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知识贡献和人才贡献的集中体现。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具有质量高、变化快、多层次、多规格、动态性强等特点,公办高校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努力作一些调整,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往往步子较慢,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使民办高校“英雄有用武之地”。民办高校充分发挥自主性强,机制灵活,善于利用本地公办高校和社会各界办学潜力等优势,面向市场需求,突出14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黄河科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理念,为社会主义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入手,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超前意识,不断更新和扩展学生的知识与信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发挥信息网络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提高学生的素养,全面升华人格魅力。15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经过2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黄河科技学院特色的人才模式: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新创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黄河科技学院20年来,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万多名,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敬业精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市场经济的锻造中锤炼出来的“黄科院”人,其市场意识十分强烈。黄河科技学院紧紧把握市场规律,追踪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规16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划办学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设置。十分重视专业的前瞻性、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产学结合的独创性以及实习内容的综合性,致力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性、应用性、复合性人才。黄科院不断加大对社会的调查力度,通过人事部门、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从多个方面反映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力求准确掌握人才需求信息,制定切实的招生计划,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培育紧缺专业和热门专业人才,强化“拳头”专业,调整专业设置。学校本着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17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的原则,开设了一些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例如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早在80年代中期,社会已不欢迎那些专业知识单一,缺乏各种能力的毕业生,急需既懂专业技术,又会经营管理、又能搞公共关系的复合型人才时,黄河科技学院就及时增设了通信工程、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艺术设计、工商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十几个专业;同时增设了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新兴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学校根据加入WTO后,我国部分产业将“直通”式进入知识化时代,部分处于工业18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化或传统阶段的产业必将在技术上优化、改造、升级,各类产业在相当范围内将不同程度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情况。从培养目标考极力塑造熟悉国情、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WTO基本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各类人才。及时为毕业生举办WTO培训班,并分批对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WTO知识培训。在教学组织实施上,面向市场,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实际技能培训,努力使学生既有“文凭”,又有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意向深入实际的考察调研,使学生亲身感受市场的压力,形成了主动的市场意识。学生可以参加19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各种专业的职业证书考试。不少学生是揣着两张或多张证书走上工作岗位的。在学生实际技能训练方面,精心组织,尽可能多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工作,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意向深入实际的考察调研,使学生亲身感受市场的压力,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了主动的市场意识,为他们竞争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市场反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部门领导,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20挖掘市场潜力,密切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影响广泛、牵动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人才市场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学校与企业的也越来越密切。各级高校在面向市场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在政策和具体的操作上,改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生就业规范化、流向合理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思考,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21挖掘市场潜力,密切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加强学校与社会就业机构的合作。作为人才市场供给方,高校要以市场需要为办学原则,学校生产出来“产品”质量一定要好,学校的“产品”也必须要销得出去。不仅要“招”的进来,还要“送”的出去,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建立畅通的渠道。进一步加强与人才市场的合作,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根本的途径。高等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生结构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思想品德、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方向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22挖掘市场潜力,密切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尽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大都停留在与大公司、大企业的合作上,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很不够。这里就涉及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到底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