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文学翻译胡显耀——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hapter11.⽂学翻译的内容:对⽂学作品的语⾔形式、艺术⼿法、情节内容、形象意境等的再现;2.⽂学翻译作品的语⾔特征: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抒情性;3.⽂学翻译作品的特点:审美性、形象性、创造性、抒情性和模糊性;4.奈达对翻译的定义:翻译等值论(意义和⽂体的等值);5.⽂学翻译的双重含义:⽂学翻译作品(构成“翻译⽂学”体裁)、⽂学翻译⾏为(创造翻译⽂学的过程);6.翻译⽂学与⽂学系统的关系本质:翻译⽂学的地位问题;7.20世纪70年代以⾊列学者埃⽂-佐哈⼉:多元系统论——明确提出翻译⽂学是本民族⽂学多元系统的⼀部分(a.多元系统“萌芽”/“年青”状态b.多元系统“边缘”/弱势状态c.多元系统“危机”/转折点/真空状态);8.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谢振天等⼈:创造性叛逆——译者主体创造性和⽂学翻译作品的汉语属性是这⼀论断的主要依据;9.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傅雷:神似论;10.中国学者钱钟书:化境论;11.前苏联学者费道罗夫:等值论翻译标准(思想内容、修辞、作用等值);12.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奈达:等效标准(源语和目标语读者反应⼀致);13.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林语堂:忠顺美标准;14.严复的三字翻译标准:信(⽂学翻译的基本伦理,本质上是⼀种维持翻译存在的必然因素和基本伦理)、达(⽂学翻译的必要条件)、雅(译者的主体选择);15.严复主张雅的理由:a.为让译本符合当时的⽂章正轨,流传久远b.为更通顺流畅的传达原作之深义;16.实践中的翻译⽂本选择:看似是译者选择了个别⽂本,实际往往是社会⽂化通过奖励和提⾼译者声望等⽅式对译者进⾏筛选;17.对原作的研究:对原作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检索和研究、对作者居住地的考察、历史研究、版本研究、⽂学研究、评论;18.⽂学译本的创造:a.译者考虑如何实现⽂本目的,尤其再现语⾔艺术形式b.考虑当时的⽂学翻译规范对译⽂的接受或排斥c.译者正视自⼰的主体作用,协调自⼰与⽂本目的和翻译规范的关系;19.翻译可能受到外⼒的删减和改变;20.林纾:25年里翻译了11个国家98位作家的163部作品,其翻译更恰当的称呼是“译述”或“改写”;Chapter21.⽂学翻译是⼀种富于创造性的,⾼度复杂的艺术形式,它要求译者准确的理解作为艺术品的原作,并创造出同为艺术品的译作。这对译者的职业道德(从事任何职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语⾔资源(扎实的双语语⾔功底/熟练地语⾔驾驶能⼒/⾼屋建瓴的语⾔视野)、⽂学修养(丰富的⽂学知识/较⾼的⽂学造诣/了解相关⽂学知识)、艺术感悟(认清自⼰擅长的⽂学派别——傅雷多译巴尔扎克作品)和知识面(杂学)等⽅面的要求极⾼;2.⽂学翻译者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从事⽂学翻译必须进⾏的⼀项长期的准备⼯作;3.⽂学翻译的准备⼯作:拟定翻译计划(拟定质量要求、⼯作报酬、翻译时间)、收集⼯具资料(硬件和软件双重准备)、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其他译本、分析读者对象;4.分析读者对象的基本原则:根据读者群体的需要选择原作、根据读者知识⽔平使用恰当的语⾔、根据译本读者对象群体的不用层次调整翻译策略;5.现代⽂学翻译时常用的⼯具:字词典、⼯具书、翻译辅助软件、⽹络资源和各种参考资料;6.越来越多的译者已经开始在⽂学翻译中利用机器辅助翻译⼯具。7.三个CAT⼯具:PowerTranslator(特⾊是TranslateDotNet模块的多语⾔、数据库支撑和⾼准确率)、Trados(Translation+Documentation+Software,特⾊是翻译记忆,可⼤量减少重复劳动,提⾼翻译效率)、雅信CAT(特⾊是采用翻译记忆和灵活的⼈机交互技术,系统有自学功能);8.⽂学翻译的实务:版权问题、图书出版合同、译作出版问题;9.中国三⼤英语权威之⼆:王佐良、江枫;Chapter31.⽂学⽂本解读的三个阶段:⼀般性阅读、细读、批评性阅读(⽂学翻译中主要的解读⽅式);2.英国学者利奇提出语义的七种类型:概念意义(conceptual)、伴随意义(connotative)、社会/⽂体意义(social)、情感意义(affective)、反映意义(reflected,最常见的形式“双关语”)、搭配意义(collocative)、主位意义(thematic)——联想意义;3.形式意义也称⾔内意义,指语⾔形式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意义。形式意义在⽂学⽂本中作用更胜,这是由⽂学作为语⾔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学⽂本的“形式即意义”;。包括:搭配意义(通过语⾔之间的搭配习惯⽽产⽣的联想意义)、主位意义(说话者在组织信息时利用次序、焦点和强调等⽅式所表达的意义);4.就意义的种类⽽⾔,⽂学⽂本中语⾔的联想意义更重于其概念意义。它包括隐含意义(通过词语所指内容所产⽣的联想意义,相当于比喻义或引申义)、⽂体意义(词语所引起的关于语⾔运用的社会环境的联想意义)、情感意义(词语表达情感和态度的联想意义,也就是“感情⾊彩”);5.⽂本形式的解读:语⾔形式(语音/词汇/句法/篇章层面)、修辞⼿段(语音/词义/结构修辞)、⽂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学风格、创作⼿法;Chapter41.⽂学译本的产⽣不是简单的复制,也不是单纯的再现,⽽是⼀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2.⽂学创造的立场:⽂学译者在创造⽂学译本之前,综合各种因素所做的基本选择和出发点。这些基本选择包括:如何处理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如何处理源语和译⼊语的关系;3.20世纪六七⼗年代德国出现了翻译“目的论”,也称功能翻译理论,注重⽂本功能;4.最早提出归化、异化概念的学者: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5.当代翻译学中明确提出归化、异化理论的学者:意⼤利裔美国学者努苇蒂;6.选择归化或异化对⼴泛涉及⽂化内涵的⽂学翻译⽽⾔⼀直是个重要议题;7.傅雷的“神似论”和钱钟书的“化境论”是归化法的代表理论;8.与规划和异化之争相联系的是直译与意译之争;9.规划和异化是⽂化策略问题,直译与意译是语⾔策略问题。前者是宏观的立场和策略,后者是实现前者选择的微观⼿段;Chapter51.译⽂的校改并非仅仅是⼀个单纯在语⾔层面进⾏的校对和修改,⽽是⼀个综合了语⾔(原作与译本语⾔的协调/译本语⾔本身的艺术价值)、⽂化(权⼒/赞助⼈/意识形态/诗学)和社会规范(特定时期对⽂学翻译该如何进⾏的社会共识)因素的复杂过程。译本校改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语⾔的校改;Chapter61.散⽂的⽂体特征:真、散、美;2.囚绿记:借物咏志;3.散⽂翻译的原则:准确再现散⽂之意(单词意义语音拼写/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句⼦语篇的主题意义)、恰当保存散⽂之形(音韵节奏、遣词造句、修辞⼿段)、消除隔阂拉近距离(⽂化隔阂);Chapter71.情节:⼀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2.情节是⾏为的⼀种组织安排⽅式。⾏为是⼀个或者⼀系列想象的定义——诺顿⽂学导论;3.情节是⼀种叙述组织⽅式,是⼀种⼈类智⼒活动⾏为,⽽不是⼀种故事发⽣的自然⾏为;4.福斯特:圆型⼈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动机、内⼼世界、精神境界、⽓质性情)、扁型⼈物(性格和⼼里反战缺乏变化,比较单⼀);5.小说⼈物形象是通过语⾔表达塑造出来的,因此译者在翻译小说时,实际上也是塑造小说⼈物的过程,体现出了⼀种创造性劳动;6.叙述视角: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其分类按⼈称可分为:第⼀⼈称、第⼆⼈称、第三⼈称。按视域可分为:全知型、参与者型、旁观者型、听众型;7.以第⼀⼈称叙述的故事是叙述者了解的、经历的、推断出的、或者通过与其他⼈物谈论⽽发现的东西;8.作为旁观者或全知者的叙述视角通常是第三⼈称的叙述视角。在全知叙述中,叙述者了解与事情相关的⼀切东西,如⼈物的⾏动、思想、情感等;第三⼈称叙述还报案了⼀种“有限视角”,叙述者以第三⼈称讲述故事,但其叙述却保持在故事中的某⼀单⼀任务所感受、思考、记忆或感觉到的范围之内(现代主义小说的“意识流”技巧);9.第⼆⼈称叙述视角的故事就是叙述者对他所称为“你”的叙述者所讲述的东西;10.小说的环境主要指作品的时间和地点因素,它分为⽂本内环境(小环境)和⽂本外⼤环境(潜⽂本环境/超⽂本环境——时代⽂化语境);11.任何⼀部⽂学作品的理解都会牵扯到时代⽂化语境;12.主题是读者或者批评家根据小说的⼈物、环境、情节、叙事⼿法等因素,概括出来的思想情感、道德价值判断、时代风貌等具有抽象化和普遍化特点的陈述。它可以分为显性主题(显⽽易见容易把握,简奥斯汀的作品)和隐形主题(晦涩模糊模棱两可,霍桑的《红字》);13.⼀部小说的主题就是它的支配思想或中⼼观点,它是小说或直或曲地对⽣活具有统⼀作用的概括;14.读者之所以阅读⽂学作品,除了阅读本身的快乐,还可以明晰事理、洞悉⼈⽣、扩⼤视野。15.福克纳:作家的特殊权利就是帮助⼈坚持活下去,帮助⼈们记住“勇⽓、尊严、希望、自豪、同情、怜悯和牺牲”;16.基调或者⽓氛与英⽂的mood或者tone相对应,它属于作品的情感层面,必须通观整部作品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把握。小说的基调是小说⼈物、情节、环境、语⾔修辞、叙述策略等形成的感情综合效应;17.爱伦坡的⼈⽣经历和他那敏感、忧郁、焦虑、充满幻想的性格与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基调是相吻合的;18.与政治小说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小说也被译介(狄更斯的《⼤卫科波菲尔》);19.晚清的小说翻译是出于思想启蒙和政治宣传的需要,且当时的翻译理论不发达(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的质量不⾼;20.五四后新⽂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英语小说译介进⼊了辉煌时期,涌现出鲁迅、郭沫若、⽭盾、周瘦鹃、傅东华、赵家璧等⼀流的翻译家,他们通晓外语且有较⾼的⽂学素养和鉴赏能⼒;21.直⾄解放前,中国译坛上归化法仍占主导。建国之后,中国翻译事业再掀⾼潮,伴随⼤量西⽅翻译理论的引进,译界逐渐认识到归化法和异化法并非相互排斥的对抗概念,两种⽅法都能在译⼊语⽂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都有其存在价值;22.译者作为特殊审美主体,必须具备敏锐的审美意识、准确的审美转换能⼒和适度的审美加⼯能⼒;23.作为⼀种审美创造活动,译者要在翻译过程中殚精竭虑,再现⼈物独特的⾔说⽅式,使⼈物个性跃然纸上。⽽⼈物个性是诱发或制约⼈物语⾔风格变异的重要因素;24.在翻译对话时,译者应该细细品味原作字里⾏间的信息,最⼤程度地准确再现原作的原汁原味;25.小说对话是作者为了刻画⼈物,传达某种意义⽽创作的,因此翻译即翻译意义;26.译好⼈物对话是保证译⽂质量的关键之⼀。小说对话的翻译应注重⼈物语⾔个性化和⼝语化特征,注重指称意义、⾔内意义、语用意义的恰当翻译,以增强⼈物形象的表现⼒;27.小说⼈物塑造的翻译必须甄别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联想意义;28.动态对等的核⼼在于找出译⼊语的各种有效表达⼿段,以最自然的⽅式表达原作的对等信息。29.⼈物塑造的三种⽅法:肖像描写、⾏动描写、⼼理描写的等值翻译;30.有些小说中,作者常使用句⼦成分的省略以达到⼀定的艺术效果,这或多或少会造成语义亏损;31.⽂本中各种词语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拼写变异、语域变异俯拾即是;32.小说修辞的翻译是小说译⽂对最佳修辞效果的追求;33.典故⼤体分为神话典故、历史典故和⽂学典故,要对其进⾏恰当的传译,必须精确把握其传统历史⽂化,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法和策略;34.现代小说在叙述视角上常由单⼀的叙述视角向多种视角切换转变,由以全知视角为主、作者统领全局向多声部的“复调”小说转化,这从根本上促成了小说叙述⾏为的异常复杂化;35.外聚焦叙事,海明威的小说中常运用;Chapter81.戏剧⼀词有狭义和⼴义之分,狭义的戏剧专指话剧,⼴义的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2.戏剧剧本具有可阅读性和可表演性;3.戏剧翻译和其他⽂学体裁翻译的区别主要在于:戏剧翻译的服务对象不同、戏剧的视听性、戏剧的⽆注性、戏剧语⾔的通俗性;4.电影翻译相对于戏剧翻译所受的约束更⼤:音画同步,故受字幕时间约束,长短有要求。配音要求⼝形、停顿和动作相吻合;5.到1957年⽂⾰开始前,我国译制外国电影多达775部;6.戏剧语⾔的特点:⼈物语⾔性格化(表现出⼈物的年龄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