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③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3)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要要求。第二节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第三节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①社会制度的****是根本原因;②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编成《海国图志》);②在1843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③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第二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①《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②《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洪仁玕提出。其主要内容是:a.在政治方面,主张“禁碰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b.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c.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d.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①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太平天国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④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①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a.失败原因根本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b.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c.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d.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于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②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二、洋务运动的兴衰1、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①镇压农民起义②加强海防、边防③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洋务企业有官办、商办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方式①兴办近代企业。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福。(江南制造总局是国内最大兵工厂)②建立新式海陆军。有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李鸿章管辖的北洋军师是海军主力。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a.翻译学堂b.工艺学堂c.军事学堂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①首先,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②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③最后,模仿、学习西方的技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封建性运动必定失败;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兴办的企业依赖外国,企图达到“自强”、“求富”;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管理基本是封建衙门式的,内部极其****。第三节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①首先,要不要变法;(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在《劝学篇》反复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不可变)②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a.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b.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c.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d.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②维新派的局限性。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惧怕人民群众。(3)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资产阶级革命掘的宣传与组织工作。①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②邹容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写《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③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4、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有三个:(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专制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二节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②《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c.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d.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③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节三、辛亥革命的失败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大;②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撰稿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