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GJMDMF整理)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范围: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说唱、小戏。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同——形式上通俗易懂;异——创作者(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个人);流传形式(口语创作和流传/书面创作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民族集体创作,反映民族或整体的思想情趣/个人的生活感受,商业因素相关,思想与艺术水平良莠不齐)。我国民间文学起源: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主要有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神话);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二、民间文艺学的性质与任务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即“民间文学之学”。性质:既有交叉性,又有独立性,还具有国际性。1、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2、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3、民间文艺学更加需要历史学帮助;4、民间文学与民族学关系密切;5、民间文艺学需要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以口语为载体;6、民间文艺学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系密切;7、民间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历史地理法)。任务: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文献积累和新开掘的大量鲜活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探索;在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神,兼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和国外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新成果。三、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丰富文学知识;增进对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民间文艺学知识。要求:1、对中国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及其代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会民间文学鉴赏方法;2、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课题、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历史;3、初步具备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某些能力,如调查、采录民间文学,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等。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群体性含义:指的是民间文学是由某个民族、地域、阶层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表现:个人初创,众人完善(孟姜女);惹人创作,群体流传;集体情境,集体创作。意义:民间文学是由群体创作、传承的,传达群体观念、价值和记忆。二、口头性含义: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承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表现:表演(声音的艺术感染力);交流(情境中交流并创作);活泼(风格自然、形象鲜活、内容自由)。三、传承性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经千百万民众时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表现:内容传承(主题、情节);形式传承(散文体、韵文体)传承人:在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个体,即通常所说的职业和半职业民间艺人。(民间歌手、说唱艺人等)四、变异性含义: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即其变异性。表现:语言、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五、实用性含义:民间文学表达日常生活经验,具有生活实用功能。表现:传授生产经验传、传播历史知识;传授生活智慧,进行道德教化;参与礼俗仪式,用于民间交际。第三章:神话一、神话的界定定义: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广义与狭义:狭义神话——原始公社时期、原始民族;广义神话——民间神话、佛教神话、道教神话(仙话)。文学体裁/文化现象:神话结合着宗教、巫术、政治、节庆、歌舞以及文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学。存在形态:原生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及以前)、再生态(初民所创)、新生态(原始氏族公社之后)、衍生态(其他领域的运用,如广告)。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宇宙起源神话:1、天地开辟(自然变化、神创说);2、万物起源(肢体化生、神创说、动物化生)3、宇宙重建(女娲补天);4、日月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神灵创造、神灵生育、自然变化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族群起源神话:感应生人、动植物婚配文化发明神话:技术发明、文化制度战争神话:诸神之战、部族之战三、神话思维的特征泛灵论:1、物我不分;2、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拟人化解释;3、将自然建构为一个可交往的世界。互渗律:1、抽象与具体不分;2、人与自然(动物)没有对立;3、符号(语言)与所指对象不分;4、全体具有部分性质,反之亦然;5、类似的事象具有类似的性质。四、神话的价值文化史价值:对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学审美价值:开启人类的叙事艺术;为后世作家提供灵感和范本;对后世语言艺术发展具有启发和规范作用;为后世确立神话原型;对心灵产生强烈冲击。第四章: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特征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传奇性口头叙事文学。传说核:民间传说的叙述所围绕的客观实在物,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风俗习惯等。特征:1、可信性的内容——内容涉及可信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相信不是源于判断,而是情感、信念;2、箭垛式人物形象——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性格加以强化、定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包容性的人物形象;3、传说圈——即民间传说有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地域);4、传奇性的情节。(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二、中国民间传说的主要类别分类: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以内容为核心的分类系统。我国类别:1、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其事迹,包含民众对他们的评价和价值判断以及个人情感;2、历史传说: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片段,重在记事;3、地方风物传说:流传最广,主要解释各地山川名胜的由来,具有较强解释性特点;4、风俗传说:以某个流行的风俗习惯为中心构建的民间叙事;5、动植物传说:是以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为核心构成的民间叙事,排除神性色彩,带有明显的教育意义。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区别&价值民间传说与神话:1、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民众自觉艺术思维;2、主人公属性不同——神的超人超自然力量,以人拟神/叙述历史上的人,以神拟人。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1、民间传说有传说核,后者不必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2、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后者不受历史局限;3、民间传说的幻想虚构是有限的,后者可以任意虚构。民间传说的价值:1、学术价值:重要的历史价值,弥补历史记录的不足;深刻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2、实用价值: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第五章: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特征界定:广义——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通常意义上的民间故事定义多指广义的。在民间文艺学中,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与使用主要是狭义的。特征:1、内容特征:幻想性、广泛的概括性、象征性2、艺术特征:A.泛指性——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含混、不确定的;B.程式性——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两兄弟)与情节结构(三段式)具有程式化的特点;C.类同性——民间故事的情节构思具有类同性,大同小异的情节和类型化的重复随处可见。3、传承特征:A.没有固定的传承时间和场所;B.传承线路以家族和社会传承为主;C.具有传承人,能讲述一定数量、有一定知名度、有较高讲述技巧和独特风格。二、我国民间故事主要类别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其幻想色彩十分浓厚,以丰富想象和虚构为手段,表现人类的生活和思想原望。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展开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和社会底层生活的形象化叙述,带有想象和虚构。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寓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1、揭露与嘲讽笑话:揭露与嘲讽统治阶级的丑恶;2、讽刺与幽默笑话:以善意批评民众自身的缺点;(劝诫笑话)3、诙谐与戏谑笑话:以不正经的态度调侃生活。三、民间文学的分类分类方法:AT分类法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它已成为故事情节类型编目的国际性模式。AT分类法讲故事划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具体分类有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序故事和未分类故事。重要类型索引:1、【芬兰】阿尔奈:《故事类型索引》(1910);2、【美国】汤普森:《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28/1961);3、【德国】爱本哈德:《中国民间故事类型》(1937);4、【美籍】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78/1986);5、【台湾省】金荣华:《民间故事类型索引》(2007)。四、民间故学的价值文化价值:揭示日常、家常、平凡的哲学;教育价值:各种知识的传授(直接)、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和道德规范的培养(间接);心理补偿价值:在心理上形成审美的愉悦感,用精神上的满足平衡物质上的贫苦。第六章:史诗一、史诗的界定与分类定义: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特征:史诗是结构庞大、格调庄严的宏篇巨制作品,是特定民族的知识总汇。分类:1、创世史诗: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瑶族《密洛陀》)2、英雄史诗:叙述与部落、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荷马史诗)二、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第七章:民间长诗一、民间长诗界说定义:民间长诗是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包括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二、民间叙事长诗定义: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区分:不同于民间歌谣的篇幅短小、抒情为主/篇幅长,叙事完整,刻画生动典型形象;不同于史诗,前者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以神话为基础口头创作;后者是阶级社会产物。发展历程:先秦《诗经》是叙事诗萌芽;汉代乐府出现较大发展《焦仲卿妻》;南北朝《木兰辞》;隋唐俗讲与变文;明清空前繁荣;新中国后:发现大量长篇吴歌。艺术特征:1、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蒙古族《嘎达梅林》,彝族《阿诗玛》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崇阳双合莲》3、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手法。《娥并与桑洛》三、民间抒情长诗定义: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特点:1、以抒情为主,没有故事情节,只有中心事件;2、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抒发情感;3、一般结构较为松散。分类:1、生活抒情长诗:生活抒情长诗主要抒发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邪恶势力的痛恨;《我的幺表妹》、《特华之歌》2、礼仪习俗抒情长诗:礼俗抒情长诗是指民间婚丧嫁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