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2.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日本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东北。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总国策。第二,在蒋介石看来,中国的力量弱于日本,不如妥协退让以保存自己,把东北让给日本,以换取日本不再侵略华北。第三,幻想依赖国际联盟来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制裁日本。华北事变后,日本开始着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在经济上,大力推行经济军事化,使以军事工业为主导的重工业急剧发展。在军事上,大规模扩军备战。在政治思想上,逐渐法西斯化。3.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日军是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对占领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经济上:从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产和掠夺劳动力。文教上: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日军屠杀我同胞南京惨案死难者300000“潘家峪惨案”1941年1月25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包围了潘家峪(位于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230名同胞遇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潘家峪惨案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目的内容方式或手段危害以战养战农业(1)强占耕地(2)低价收购农产品沦陷区大量的工矿资源被掠夺榨取,给沦陷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工矿交通运输(1)利用殖民机构直接控制:军事管理、委托经营(2)“中日合办”金融(1)抢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2)开设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军用票(3)增加苛捐杂税劳动力疯狂掠夺劳工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人民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政治目的。日本强迫学生们在饭前祈祷,感谢“皇军的恩赐”幼年军校学生,奴化教育,从小灌输日军侵华时期把日语定为“国语”,强迫中国学生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第二节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宣言》,正式决定对日本帝国主义宣战。中国共产党还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人。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行进中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北的红军。12日凌晨,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实行抗日,张、杨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对事变的反应如何?----国际:日本:极力怂恿亲日派实行武力“讨伐”,并以武力占领京沪相威胁。英美:力主和平解决。----国内:亲日派:杀气腾腾,积极部署,主张用武力来解决。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地方实力派:虚虚实实,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得到和平解决?第一,中国共产党的作用;第二,国民党政府中占优势地位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奔走;第三,张、杨的主要目的是逼蒋抗日;第四,国内地方实力派和进步力量都主张和平解决;第五,蒋介石在民族危亡和各种压力下,被迫对政策进行调整;第六,国际上,英、美等的影响。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国民党政府当局开始走上抗日的道路。第二、中国军队才能够一致对外,才能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第三、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为坚持抗日战争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第四、这不仅为保证党对抗战的领导,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最后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什么退却、失败了呢?——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日本是强国,又作了长时期的侵华准备,中国是弱国,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没有进行认真备战,所以敌我在军力、经济力和组织力的对比上,日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国民党正面战场评价——主观原因是: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第二,在战略战术上,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由于兵力分散,又缺少强大的预备队,一旦被敌突破一道防线,就会引起全线动摇和崩溃。第三,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为己谋。在战斗中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能协同作战甚至互相倾轧,常常因援军不能及时赶到而贻误战机。再加上国民党军队纪律松弛,内部腐败,部分高级将领畏敌如虎,毫无斗志,闻敌即溃,弃职而逃。评价:“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的正面战场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38年10月~1941年12月),这个时期国民党对内加紧反共,对外比较认真地抗战。这一时期,国民党是既抗日又反共,一方面制造了皖南事变等一系列反共摩擦;另一方面仍然继续抗日,并打了几个较有成果的战役。因此,从整体上看,国民党在这一时期还是以抗战为主。如:日军当时主管情报的今井武夫说:“国民党军1939年冬起到第二年6月在汉口北部和南宁的两条战线上终于积极地、断然地进行了开战以来未曾有过的大规模进攻,冲击了日本军”。2.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大反攻前——国民党集团不但积极反共而且消极抗日——中国抗战的主战场由国民党正面战场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评价:在相持阶段阶段,国民党军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但是,这个时期国民党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三、战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由于此时的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因此,未能立即进入反攻作战。然而,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包围之中,因而全面反攻的任务,主要由敌后人民军队来完成。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为什么要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在毛泽东看来,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才能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才能弥补我之武器装备的缺陷与不足。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于大举进攻中国,是因为日本看到中国虽然人多,但没有组织起来,一盘散沙。一旦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全国人民齐声吼,日本侵略者便犹如陷入泥潭,不能自拔。2.为什么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日本:强国中国:弱国对比中国不能速胜日本:小国、退步、寡助中国:大国、进步、多助对比中国不会亡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那么,当年这部著作的反响如何?它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有没有触动呢?傅作义认为,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在《论持久战》中找到了答案,他不仅自己翻阅研究,而且组织部队学习。曾经在李宗仁身边工作过的程思远先生,在他写的《我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情况: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表示赞成。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正面战场的抵抗遭到失败以后,勇敢地向敌人后方展开战略大进军。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机动灵活,神出鬼没,向日军后方和交通线频频出击,描绘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画面。1.到敌人后方去,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到敌人后方去,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必要性第一,能有效地打击日军第二,能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第三,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在反侵略战争的各个阶段,敌后游击战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从战争的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2.为什么游击战成为人民军队作战的主要形式?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和原则1.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还在抗战前夜,毛泽东就强调,“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目的,“一方面是在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阵地”。因为“这是我们的战略出发地,丧失了这个阵地就一切无从说起了。但是主要的目的还在另一方面,这就是为了发展阵地,为了实现‘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积极的目的”。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