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名师优秀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回忆我的母亲》名师教案(一)教案建议(500字左右)1.在学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朱德生平及朱德母亲的事迹,把课堂教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2.本文写的是“回忆我的母亲”,这是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一个时代都相通的。所以,教案本文,要适当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3.文章的语言朴素真挚,但深沉的表达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可让学生讨论文章语言的魅力。教案建议:两课时(二)教案设计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二、教案目标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3、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三、教案重难点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2.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四、教案方法情境渲染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教师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营造与课文内容想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包蕴的人文内涵。诵读教案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五、教案过程及要点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分析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教案重难点:1.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及其对作者的深远影响。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读准下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用法。韶(sháo)关仪陇(lǒng)祖籍(jí)妯娌(zhóuli)溺(nì)水私塾(shú)佃(diàn)农横蛮(hèngmán)勉强(qiǎng)和蔼(ǎi)不辍(chuò)管束(shù)2.重点字词好劳动:劳动好手。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慰勉:安慰勉励。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3.作者简介展示有关朱德的资料。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4、介绍文体知识。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任务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回忆录具有以下特点:(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5、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三、整体感知,初识母亲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并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2、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给本文可以划分层次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13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第一层(第2-8段)写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第二层(第9-13段)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第一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影响。第二层(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和决心。四、再读课文,走进母亲1、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①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②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图表。学生代表发言。③学生代表发言,学生相互质疑,解疑,互相评价。④师生共同进行小结。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⑤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⑤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五、布置作业自选题: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2、帮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品析文章语言,感受朴实真挚的语言所表达的真挚深沉的感情。2、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教案重点:圈点勾画文章中,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加以赏析。教案难点:体会文章在朴素的语言中表达真挚的感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教案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跳读课文,赏析语言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意于平实、寓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4、同学们准备发言,师生评价。如:①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这个怵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一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无奈啊!②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O)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你体会到这些感情了吗?这件事对少年时期的朱德触动很大。朱总司令为了民族抗战事业而愧对了母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5.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逊、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方法。有的同学因此认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看法。甲生: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乙生:总司令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感人。“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母亲“整日劳碌”、“汗流满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