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恩格斯4.生活需要起源论教育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2)古代教育: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3)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4)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征: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变化:生理变化的不均衡性\b.高水平的能量代谢\c.性的发育和成熟义务教育的特点:a.国家强制性\b.公共性\c.免费性\d.基础性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1.双规学制英国2.单轨学制美国3.分支型学制前苏联)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体系(重中之重)、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和师范教育体系五个类别。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区别:1.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方针:除上面两个,还有“怎样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办教育”显得突出。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1)个人本位论(2)社会本位论(3)内在目的论(4)外在目的论(5)教育准备生活说(6)教育适应生活说(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教育的政治功能:(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形成舆论、思潮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2.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2)人的需要教育方针的特性:全局性、变动性、现实性、阶段性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一)描述观察法:包括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二)取样观察法:包括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三)等级评定法:包括数字量表法、图示量表法、累记评定法;(四)间接观察法:包括谈话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创设情景法。调查法:最广泛的研究方法历史法: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影响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二)中学课程: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社会中心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分科课程: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易忽视学生生活实际,学科知识缺乏联系性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活动课程:优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缺点是儿童学习的知识不系统。这种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三)中学教学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概念及各种本质观:教学过程的概念: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各种本质观:1)认识说: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发展说: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双边活动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4)交往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1)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2)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3)发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4)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统一: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教学原则概念\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组织形的概念、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演变历史: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分组教学—多样化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特殊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整体性,理论脱离实际。(要求改革的原因)个别教学及其优缺点:优点:教师教学的知识难易、内容方向、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因人而已,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缺点: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只能适应古代农耕社会低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对熟练工人的大规模需求。分组教学及其优缺点:优点:较好地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缺点:(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鉴别不一定科学,忽视学生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较大,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慢班和普通班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分组教学问题上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中和确保学生能受到恰当教育,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比较麻烦。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二)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运用整体性观点\提高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可操作性(三)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更新上应注意二点:(1).协调好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之间的关系。(2).协调好内容要求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当前课程形式的发展,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1)有效地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的结合。(2)提高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3)强化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四)中学生学习心理1.按照感知觉规律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1)基本的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教师应根据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组织直观教学,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3)语言与形象结合。4)尽量使学生的多种分析感觉参加活动。2.注意的分类注意到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化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③个体的知只经验注意的稳定性: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主体的精神状态③主体的意志力水平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③明确的信号提示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4.记忆的分类(一)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内容的记忆。4.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者命题等形成为内容的记忆。(二)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又可以把记忆分为1.瞬时记忆。它的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是一持时间极短。三是容量较大。四是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进入短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