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这次到山东来,主要是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各方面工作进行调研。同时,中央马上要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会前我想到实地看看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情况。上次来山东,是2008年5月。那次到了青岛、济南,还去了潍坊。这次到了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在青岛,看望了这次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的爆燃事故中的受伤群众和遇难者家属,召开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会议;在临沂看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看了流通企业、乡村;在济宁看了企业,也看了孔府,在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在菏泽看了牡丹产业园,同市里和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就扶贫开发、加快发展听了听意见和建议;在济南考察了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看了农业科学院,同有关方面代表就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座谈,还视察了济南军区。一路走下来,看到不少新变化新气象。刚才,姜异康同志代表省委和省政府作了工作汇报,听了以后对山东近年来的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5年多来,山东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山东的工作富有成效。中央对山东的工作是满意的。山东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是省委和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贯彻中央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渗透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希望你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锐意改革,敢闯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关于各方面工作,中央已经作出全面部署,你们也结合实际进往了安排。这里,我就几天来所见所闻所感,谈几点想法。一、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要大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第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改革推向前进。我第一次出京调研就到了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当时我就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目的就是宣示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我说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之所以能下这样的断语,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完善市场体系、改进宏观调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体制机制亟需完善。面对这样的形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解决这些难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这次全会有“两个第一次”,一个是第一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另一个是第一次由我也就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为什么我要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一个原因是,这次是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我来牵头比较合适;另一个原因是,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亚于35年前,必须以更大力度来推进改革。我说这些,是希望大家领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图。对改革作出总体设计要有信心,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也要有信心。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皆大欢喜,就不是改革了。所以,大家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按照中央要求,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第二,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凝聚共识。凝聚共识,对推进改革至关重要,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这次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60条、15个领域、超过300项的改革措施,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制度等方方面面,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要把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实施好,首先要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中央已经向各地派出宣讲团。我专门为宣讲团作了一个批示,强调宣讲全会精神,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把全会精神讲全、讲透、讲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强调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做到多层次、全覆盖,推动全党全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各地也要组织好宣讲活动,把中央精神及时全面传达下去,特别是要把真经传下去、把共识提上来。为什么要强调全面准确?就是要防止因为误读、误解、曲解、错解产生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减少改革实际操作的难度。全面,就是要系统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要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准确,就是要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要不明就里,大而化之。特别是要防止一些人恶意曲解全会精神,歪嘴和尚念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蛊惑人心,搬弄是非。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廓清迷雾,以正视听,避免那些不准确、不全面甚至蓄意曲解的所谓“解读”先入为主,影响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第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有序推进。全会结束时我说过,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中央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各地要适时组建相应机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对全面深化改革负领导责任。在贯彻落实中要注意把握4点。一是要正确推进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二是要准确推进改革。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精密设计的,要按照中央要求来推进,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不要超出中央确定的界限来推进,过犹不及,弄不好适得其反。三是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各地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延,该试点的不要仓促面上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四是要协调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注意协调,力争最大综合效益,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行动最有说服力。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重在结合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坚决按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原则办事,又勇于探索、勇于创造。要发扬民主,搞好自己的顶层设计,确定好改革的重点、路径、次序、方法。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硅步致千里。对待改革,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或者急于求成、盲目蛮干,“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都是不行的。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目的就是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真正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山东是经济大省,正在向经济强省跨越。山东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能耗、污染也是靠前的,要建设经济强省,必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再按老的思路发展就难以为继。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端正思路,坚定信心,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起到领头雁作用。第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需求结构又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山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内需增长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外需疲软短期内也难以改变。因此,必须下大气力调整需求结构,积极有效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山东按照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思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绩,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9.7:56.8:33.5调整为现在的8.6:51.4:40.0。同时,山东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是第二产业大而不强,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例不高,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依然较小。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发展趋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第二,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山东出台了不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存在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研发成果转化不顺畅、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不足等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按照三中全会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要培育和发挥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同时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引导重点企业增加科技经费支出。要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技术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引导人才向产业和科研一线流动。第三,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近年来,山东实施全面开放战略,强化外贸稳增长措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继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同时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要重视完善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搞好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增产,今年有望实现再增产。这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农业丰收延续时间越长,各种资源要素就绷得越紧,保障供给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抓粮食生产气可鼓不可泄,要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要处理好政府要粮、农民要钱的关系,加大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