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先前的教育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较大的课程改革。据我们比较近的是:(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颁布,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按照《纲要》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国中学生物教材采用“一标多本”的方式编制。目前,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共5个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河北版、山东版。每个版本具有自己的编排体系和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版本,“一标多本”让使用者有选择的权利。二、地位与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将内容划分为6个学习模块,由3个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和3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组成。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所以说是相对独立的。但我们可以看到从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内容安排上是从细胞研究到生态系统研究,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编排趋势,而且必修三的学习必须以必修一和必修二内容为基础。选修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为基础。所以说模块之间同样存在相互联系。必修三是必修一和二知识的延伸,是选修内容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知识框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三、内容结构分析本模块的内容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纵向看这六个部分是以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样一个层次结构进行安排的。横向具体内容则以各层次稳态的维持为主线展开的。模块首先从单细胞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进而引出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再由内环境引出稳态的概念,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之后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不仅人体的内环境存在稳态,而且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保持稳态,随即将稳态的概念延伸至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外界的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维持稳态就必须进行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经常协同发挥作用,具体是怎么协调的呢,本章特介绍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植物主要通过激素调节,生长素的发现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呢?还有没有其他植物激素呢?在本章会一一解答。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生物群落。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种群有什么特征,不同群落的结构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是这一章的全部内容。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时间保持一定的的稳定,是其自身调节的结果。这一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就是必修三的内容安排体系。当然因各章节内容的特点不同在具体安排上有所侧重。如,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主要侧重介绍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和生理作用;第四章种群部分侧重在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群落部分则侧重分析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替。四、知识体系分析整个模块知识体系是根据系统生物学的思想构建的。以“系统”的概念将“稳态”“环境”和“调节”三个科学通用概念统一起来,因为稳态是系统的状态,环境是系统的存在,调节是系统的行为。这一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水平,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个体水平主要以人体为主。在个体水平上介绍了机体细胞与内环境,三大调节,最终是为了实现个体的稳态与健康。在群体水平,分别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介绍,最终也是为了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保持的稳态。五、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解释生物个体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稳态的;(2)能够阐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怎样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的。能力目标:(1)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并逐步形成整体性思维的习惯。(2)初步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并能简单运用。数学建模是向同学们介绍的又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仅能够解决生物研究中的问题,同时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模块让学生了解到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有关,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2)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总之就是要同学们明白生命是一个系统,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稳态,而这一稳态的保持是通过调节实现的。六、呈现形式分析1、注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驱动知识的建构。(1)每章首页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给予了大家视觉上的赏心悦目,同时文字中还隐藏着问题,触动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每一节都从“问题探讨”入手,该栏问题除出自科学史外,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作为每节的第一部分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本节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引导性。(2)教材重要概念和过程的阐释,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使之亲切而生动。如:剧烈运动后人身体会出汗,身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3)不少章节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的分析本体,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2、改进教材编写模式,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该教材每章有章首页、若干节、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四部分组成。每节一般由问题探讨、正文主栏、正文旁栏、练习四个板块组成。正文中灵活安排”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想象空间”、“旁栏思考题”等栏目,有的节后有技能训练或课外阅读栏目。经统计教材中问题探讨20个、资料分析11个、思考与讨论19个,实验1个(生物体维持PH值得稳定)、探究5个,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依据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而设计的,所选资料及问题贴近生活,同时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和思考的价值,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最终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本节练习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前者用于巩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后者意在培养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本章小结既对本章知识要点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梳理,又对本章包含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自我检测包括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