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管理的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体制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方法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第一节管理的基本知识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共同劳动,就存在着管理。没有管理,就不可能把各种分散、独立存在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完成共同的目标。管理在一切社会生产过程中是绝不可少的。一、管理的概念管理学界对管理概念有不同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职能论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5项内容。管理的概念(续)人本论詹姆斯·穆尼认为,管理就是指导别人,激励别人的方法与技术。劳伦斯·阿普莱认为,管理就是人事管理。目的论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而组织和合理使用多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概念(续)决策论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是管理的同义语,决策过程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管理的概念(续)模式论以伯法为代表的数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以达到企业的目标。管理的概念(续)系统论管理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而对这个系统施加影响,使之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的过程。管理的概念(续)从管理职能的角度理解和把握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管理的内涵:⒈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⒉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⒊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称为管理五要素或五职能。二、管理的五个职能计划计划是一个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科学地预计和判定未来的行动方案。计划主要包括两项基本活动:一是确定目标,二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计划(续)一个企业的总计划是由一系列不同性质的计划组成。计划按时间划分,可有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计划按管理范畴划分,可有生产、安全、技术、财务等计划。组织组织就是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组织的主要任务:⒈组织设计:明确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⒉人员配备: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指挥当机构建立后,管理的重点就是如何发挥指挥的职能,使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都能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最好的贡献,从而使整个组织有效地运行起来,以达到生产经营单位的目标。协调协调就是整合所有的活动和力量。协调工作相当重要,没有好的协调,最好的计划都没法实施。为了实现生产经营单位的目标,必须使生产经营单位各项活动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做到和谐一致。协调(续)做好协调工作的关键:⒈及时发现矛盾;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反馈的信息准确、信息反馈及时。⒉及时解决矛盾。领导及时组织讨论、研究,尽可能统一矛盾方的认识,必要时作出决策,明确解决矛盾的措施、办法。控制控制就是检验行动是否与目标的实现一致,及时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控制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若工作发生偏差要及时发出信号,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纠正偏差或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五个职能(续)管理的五个职能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次序。有的职能可能同时进行。五个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共同发生作用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计划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各项活动的依据;组织是其他各项管理职能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指挥、协调和控制则是保证组织的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三、管理的五个对象⒈人;⒉财;⒊物;⒋信息;⒌时间。管理的五个对象(续)管理的五个对象中,人是主要的。人在管理中是双重角色,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和其他对象,而对其他对象的管理是靠人去实施的。因此,管理过程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五个对象(续)财和物是一个组织实现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管理对象。财和物是被动的。管理就是把财和物的要素与其他要素紧密、协调地配合起来。管理的五个对象(续)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信息作为管理的对象是因为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反映了管理的状况。管理中的人流和物流都要通过信息来反映和实现。管理要发挥职能要靠信息的支持。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的“神经系统”。信息的真实以及有效的收集和传播是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管理的五个对象(续)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时间。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时效性突出。抓住时机,把握机会是成功管理的重要因素。四、安全生产管理是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分类:宏观安全管理微观安全管理宏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大安全的概念,即能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微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小安全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免遭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4.完善安全生产条件;5.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6.开展安全生产检查;7.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8.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第二节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体制一、安全生产方针2002年《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十三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安全生产方针发展和完善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是头等大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促进生产,抓生产首先必须抓安全。“预防为主”是指实现安全生产的最有效措施是对事故积极预防、主动预防,在每一项生产中对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经常查隐患、找问题、堵漏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保证安全的具体方式和措施,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等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按照“三大规程”、“五项规定”的模式管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三大规程”、“五项规定”:1956年国务院颁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简称“三大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将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决定》(简称“五项规定”)“政府统一领导”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据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统一要求。“部门依法监管”是指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行综合监督管理和某个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责。“企业全面负责”是指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是指发挥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包括各个层次、各种方式的监督,既有行政手段又有法律手段、社会舆论、社会举报等方面的监督。“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守土有责,为官一任必须确保一方平安;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各类企业必须接受政府的依法监管、行业有效指导和社会广泛监督,依法依规搞好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李毅中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明确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到2007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第二阶段:到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阶段: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安全生产列为专节,规定“十一五”期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35%,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25%。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2005年底,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决定在采取断然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快治标的同时,针对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历史性问题,从安全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考核、企业主体责任、事故责任追究、社会监督参与、安全监管及应急体制等12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五、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就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领导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要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落实各种事故防范预案。加强职工安全培训,确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法制,健全安全生产配套立法,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直到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严密罗织安全生产法网,增强全社会安全法制意识,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安全行为,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发展规划,坚持完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绩业绩;加强和改善经济调控,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环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严格事故责任追究,防范惩治失职渎职以及腐败现象;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实施行业有效指导。安全科技,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实现科技兴安。生产经营单位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国家要积极组织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先进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安全投入,安全需要投入,安全生产要付出成本,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隐患不除,永无宁日。要消除不安全隐患,需要解决资金渠道,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地方、国家多渠道安全投资机制。采取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成为安全生产的投资主体;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偿还历史欠帐;加大信息、应急救援等公共安全基础投入,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等。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安全的投资或成本规律、安全的产出规律、安全的效益规律等基本问题。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使人们认识安全经济规律有:事故损失:占GNP2.5%;安全投资:占GNP1.2%;事故直接间接损失系数:1: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1:6;安全生产贡献率:1.5~5%;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工业化国家在安全生产上走过的发展周期。其中典型的,英国用70年,在1950年走过了人均GDP1000美金到3000美金这个阶段,也是事故易发期。美国用了60年,在1960年走过了人均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