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一、写作背景二、结构和风格特点三、主要内容三、简要评述一、《实践论》写作的历史背景《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为纠正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思想而写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遵义会议《实践论》不仅是对“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倾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全面清算,也是毛泽东同志率领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来所做的理论准备。第一部分(1—5自然段),全面地论述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它不仅与一切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内省论相反,而且与旧唯主义的机械论不同,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二部分(6—24自然段).阐述了认识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发展中的两次飞跃。批判了哲学史上的唯理论、经验论;批判了中国党内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第三部分(25—26自然段),总括全文,概括出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二、结构和风格特点第一,这部著作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全面性。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全文从头到尾都有鲜明的针对性。第三,《实践论》继承了中国哲学史上的有关认识论的优秀思想和传统的知行概念,并赋于它以新的内容。第四,《实践论》叙述方法上,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第五,《实践论》语言活泼,行文流畅,用了大量的谚语、格言.特点:三、主要内容(一)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点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实践客体一是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意义。二是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不了解人是社会的人,是生活实践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三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有些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认识了实践的意义,而且也不局限于被动的直观的反映论观点。①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首先,因为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这种反映的前提是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再次,只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改造实践,才能暴露事物的内在(非感性)本质,使我们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最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人与实践客体的关系.生产实践: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即物质的生产活动。“无论是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还是在各种阶级社会中,人们都要以各种不同形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种生产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愚公移山实践形式的多样性:•物质生产实践•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生产斗争指的是物质的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指阶级社会中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科学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同于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的特点。物质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认识的基本来源,也是产生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两种实践形式的基础。②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因为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这两个认识的飞跃过程是在实践推动下完成的。其次,人的认识中存在的错误、片面性、肤浅性、不充分性等都是靠实践来纠正、补充、丰富和深化的。再次,随着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人的认识开拓出新领域,提出新任务,推动认识不断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最后,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手段和可能,使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还是对于社会的认识,也都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③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④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个苹果又红又甜又硬!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关于事物现象方面,事物的片面,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水果一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认识开始于经验,这是认识的唯物论。另一方面,认识不能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辩证法。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只有感觉材料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些材料做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a)所谓客观性,就是说获取的感性材料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通俗地说就是靠得住的。b)所谓全面性,就是说获取的感性材料是全面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第谷开普勒“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果只看重感性经验而否定理性认识,将导致经验主义;只看重理性认识而否定感性认识,就会导致唯理主义。3.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重要的一半。”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从感性认识得到的理性认识,是否符合实际,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实质上还是一种假说。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三)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一是明确指出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二是明确提出所谓改造世界的具体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三是提高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所必需。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四、简要评述(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