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是一种智能,培养创造能力是美术学科最重要的功能,美术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并且追求标新立异,百花齐放,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既是知识技能的活动又是操作技能的活动。要求脑眼手等各种感官一起协调运作,从这方面可以显示出美术教学对人的智力尤其是创造力的发展有特殊优势。人的智力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结构。因此在小学阶段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小学美术教学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首先学生的独创思维应该得到发展。小学阶段是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过度的关键时刻,而独创思维则是这种过度的桥梁。(一)拓宽认知范围,多角度运用教材加强独创性思维训练。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少,他们接触的外界事物相对较少。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接触大自然的条件,利用大自然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想象的翅膀增添羽翼。每个孩子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利用野外写生带学生去公园河边山上,田野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描绘,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里得到发展。儿童美术是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绘画语言系统,它用自由的想象力表现美好的世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对于儿童来说,创造活动的动力来自于好奇心,儿童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幻想,儿童在想象的世界里利用画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多种角度的运用拓宽了儿童的想象空间,使其独创思维也相应的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材料,扩大儿童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增加想象的空间。(二)营造适合发展的课堂气氛,激发创新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为基础,而且和人的情绪密切相关。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要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到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是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营造适合创新能力发展的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宽松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才能调动起来。如我在上《小鸟找家》这课时,一开始我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用学生爱表现自己的性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留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用爱心和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生命的热衷。这节课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很轻松,主要是我和孩子们不是固定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在互相影响下共同学习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很轻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很轻松中学生愉悦的完成了创作,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三)注重学生的独立表达,培养自主性,发展思考的能力。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互相理解互相鼓励支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型为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学生而言,交往表达就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出,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倘若只强调教师的主宰作用,而忽视学生的意义,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与学生的情绪不协调的现象。我们应该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的角度入手,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评价,教师可一学生为主,在他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时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只要在表达出是否喜欢某件作品的同时说出理由,其本身就已经有价值了。因为表述需要观察需要思考,需要联系,需要独立的判断,在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入动力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有了成功的经验后,他们更渴望成功,有句话说的好,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成功来促成,为满足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成功感。首先,安排容易成功的绘画或手工小制作给学生进行练习,体验成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步骤,让学生先尝到甜头,在绘画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再逐步加深难度,特别是想象力的比重,提高绘画质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步上新的台阶。其次,以肯定的方式为主评价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在教学中,无论学生在希望得到肯定时,还是面对失败时,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评价,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成败。这样学生不会丧失信心,失去创新力。最后,生动的展示学生的作品,多维的评价。在多方面的评价正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让每个学生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而感到兴奋和愉悦,对美术留下一个好的影响,因而感兴趣去创新作品。二、在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一)在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扼杀学生的灵感,学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也许在成人的眼里不过是很幼稚的幻想,这时候作为教师就应该好好的引导学生的这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带领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并让学生在广阔的艺术空间尽情的翱翔。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在美术方面有极强的创造力,自由创作是一种神奇的精神想像,儿童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体验。学生的作品是童真的最好体现,也是原始创造力发展的源头。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做法,并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争论,而不要担心这样会影响课堂纪律。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些活泼、宽松的课堂看起来似乎有点乱,但就是在这种乱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学到了知识。我们老师要像一盏指路灯,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教育方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孩子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善于引导他们,开启他们的创新之门,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如果教师能掌握住课堂的这种艺术的话,相信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是具有创新的人。(二)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技法教学在教学中,不能老是沿用过去的那套教学模式,必须重视技法教学,不能墨守成规,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技能技法用于创造美。这样,学生学的技法越多,所创造的美就越丰富,水平就越高。但若无视学生的年龄大小和个别差异性的话,一味的追求稚拙美的话,那势必造成学生作品长期处于低幼化状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探寻出一条既能被学生接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要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现代的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既动脑动眼,又动口动手,既展开想象,又实践创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三)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快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类比训练,培养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就是从事物之间相似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的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得到迁移。其次,是转化训练,培养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最后是推理训练,培养因果联想。美术创作教学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象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几种美术创作教学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的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有因果关系,作品题目制约作品的内容。因此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条理有根据合乎规律的思考,判断出作品题目与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这样经常的推理训练,学生的因果联想能力就会提高。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有各种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绘画练习,下面介绍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添画练习添画练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在教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东西。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去添画,学生会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西瓜,皮球,小猪,太阳等等,那么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创造;力就得到了发展。这样的课堂设置还可以有很多种,学生既感兴趣有很容易创作出新的作品。(二)画科学幻想画画科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绘画形式,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孩子爱看科幻动画片,听科幻故事,甚至做梦都是科幻世界。什么星际大联盟,恐龙时代,海底世界,未来世界,发明创造……头脑里对科学的幻想比较感性,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教师只需在表现技法上加以指导就可以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应用,例如记忆画法,抽象画法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