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纪录片的分类•根据纪录片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纪实性纪录片、宣传性纪录片、娱乐性纪录片、实用性纪录片。诱导宣传纪实主观客观娱乐实用迎合宣传结论宣教陈述诗意认知结论性纪录片•结论性纪录片:不但提供事实,同时也提供某种结论的纪录片。•是各国产量最多、出现频率最高的纪录片。•格里尔逊:《漂网渔船》•结论性纪录片的特点:•1、明确的倾向性•莱尼·里芬斯塔尔:《奥林匹亚》(1938)•2、自诩的“正确性”•常见的方法:•使用旁白——“上帝之声”当前西方纪实性纪录片中,“旁白”的使用基本上是受到排斥的。•利用名人:“名人”和“权威”•引经据典•3、宽阔的两端集合部•结论性纪录片vs陈述性记录片•是否有明确的结论•结论性纪录片vs宣传性纪录片•《奥林匹亚》•《意志的胜利》•结论性纪录片vs专题片•倾向性陈述性纪录片•陈述性纪录片:向观众呈现的往往是事实,作者个人的意见或观点不是隐而不露就是完全没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按作品主题呈现的方式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思辨:作者得不出结论,或找不到答案;•隐藏:作者有结论,但不提供结论或不能提供结论;•旁观:作者不想得出结论。•1、思辨主题:•最常见的做法是将不同的看法统统提供给观众,让观众自己思索。作者本身尽量充当一个信息的提供者。•RayMueller《伴随希特勒:暴乱人生》(1993)•《重婚证据》2002,央视《新闻调查》)•2、隐藏主题•不是作者没有自己的看法,而是有了看法不能够或者不愿意说出来。•《向神话挑战的人》(2002,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播出)•《西安体彩风波》•3、旁观主题•作者在纪录片的制作中不想加入任何自己的看法,而是希望最大限度逼近真实,将真实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柯丁丁《马戏学校》•“口述电影”宣传性纪录片•什么是“宣传”?•Persuasion•通过接受他人的信息产生态度的改变。•对中文“宣传”一词的误解误解:•混淆了“宣传”同宣传的“结果”;•宣传的对象往往是群体,但并不一定必然如此;•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未必就是宣传。•《布尔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为按照既定方向改变有关居民的态度及行为而对各种象征性符号多进行的精心操纵。”•贬义•宣传的三个要素:•信息缺失(包括虚假、不全面)•操纵表述•有利信源宣传的起源•基督教和佛教的传教行为•“骂街”•宣传手段:•1、贴标签:“光辉泛化法”、“辱骂法”•如:“炸薯条”•2、趋同诱导:又被成为“转移法”、“证词法”;•3以偏概全:又称“洗牌作弊法”;•4、从众暗示法:“乐队花车法”•遵从实验•二战:“你为祖国做了些什么?”•5、煽情:调动受众的情感,使他们感到恐惧、怜悯、悲哀、喜悦、愤怒等。•户外互动技术•宣传性纪录片:三要素缺一不可•《幻化成真》(2005,台湾公共电视台)•“美国国难日”(CNN,2002)宣传教育性纪录片•特点:•1、信息的缺省;•2、双向有利;•3、与“认知”的对接。娱乐性纪录片•目的:满足观众感官的愉悦•包括两种基本类型:诗意性纪录片:节奏、韵律娱乐性纪录片:感官刺激•“都市交响乐”流派诗意性纪录片•特点:对形式的追求往往要超过对于内容和意义的叙述。•追求情感和节奏胜过纪实。•默片:图像用以表现音乐的节奏;•有声片:凸显与内容相结合的内在韵律。•《雨》(1929,伊文思导演)•诗意的表现:•特写镜头的运用;•蒙太奇的运用;•戏剧性的削弱。娱乐性纪录片•主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种:•1、倾向时尚的娱乐性纪录片;•《胡士托音乐节》(1970)•《灵魂乐与怒》(2002,美国)•《基努·李维斯与他的电影人生》(2003)•2、倾向奇闻轶事的娱乐性纪录片•《斗狗》(德国),《好梦圆缘》(2002)•3、倾向感官刺激的娱乐性纪录片•《狗镇男孩》(2001),《后院》(2003)•暴力和性•4、以表现舞台艺术为主的娱乐性纪录片•《定军山》(1905)•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实用性纪录片•实用性纪录片与非实用性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前者关注具体的、“形而下”的问题,后者关心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问题、“形而上”的问题。实用政治纪录片•1、忠诚纪录片(团结电影)•20世纪60-70年代形成一个高潮,表现法国5月革命•拉美共产主义纪录片运动•影片拍摄本身对事件进程的干预。•《纳马达日记》(1995,印度)•2、真实游戏纪录片•以迈克·摩尔为代表•主要特点:第一人称叙事、虚拟手段的使用、真实游戏•《罗杰和我》认知纪录片•特点:•1、科学性;•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3、科学性的非纯粹化和大众化。•《两性奥秘》(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