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要内容提要5.1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城市概况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3北魏时都城平城、洛阳的改建、扩建5.4六朝都城建康(建业)5.5隋唐都城长安5.6隋唐东都洛阳5.7隋唐时代的一般州县城市及商业城市5.8南北朝至隋唐时代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系列5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魏——洛阳三国署——益州(成都)吴——建业(南京)西晋——洛阳两晋东晋——建康(南京)南朝:延续东晋的宋、齐、梁、陈南北朝北朝: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魏等隋唐长安5.1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城市概况5.1.1三国至两晋时期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城市建设发展停滞黄巾起义(公元220年)结束了汉的统一,整个中原大地进入了割据、分裂的局面,直到南北朝结束(公元589年)。从三国至南北朝的近400年间内城市发展缓慢,手工业、商业萧条,当时由于战争、分裂和地方割据,农民失去土地,人口大量减少,交通阻塞,商旅不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当时的经济文化处于困难时期。②三国三足鼎立时期,城市得到发展三国之中,魏据中原,建都洛阳;汉据四川,建都益州(成都);吴据长江中下游,建都建业(南京)。各国注重发展本地经济,因而部分城市得到发展。5.1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城市概况5.1.1三国至两晋时期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③西晋建都洛阳,实现短暂统一之后出现“八王之乱”及北方匈奴、羯等民族入侵中原,中原陷入割据与混乱。④东晋建都建康(邺),政权偏安于江南,江南得到发展5.1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城市概况5.1.2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北魏统一,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后迁都洛阳,洛阳得到迅速发展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民族纷纷南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和大融合,对城市发展有一定影响。②南北朝时的江淮流域、长江流域及闽粤一带,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吴城、会稽、建康、杭州、广陵(扬州)。③佛教传入中国,促成了宗教建筑及建筑群的出现,并成为重要建筑,影响城市。三国、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城市内建设大量寺院、佛教建筑,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建筑群。5.1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城市概况5.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城市体系①总体发展趋势城市体系状态紊乱,北方中原地区城市此起彼伏、动乱不安。但是,曹魏邺城开创了城市建设新局面,江南及周边地区城市的崛起及中国经济重心转移。②各地城市具体发展概况中原地区的长安—洛阳一线,曾是全国城市体系的轴心地带,在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成为军事争夺的主要战场,受创严重,大量人口逃亡,城市衰落。以建康为代表的江南城市迅速崛起,江南经济迅速上升,并带动腹地发展,如京口、山阴、襄阳等城市。战乱中,河西走廊地区相对安定,城市获得发展,如姑臧等。5.1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城市概况5.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城市体系山陕高原北部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的争战地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强盛,在该地区建立政权。如平城、统万城。为了加强南北方的联系,修建了大运河,以解决南北方的物资及交通问题,同时运河沿线的一些重要城市随之发展。③城市行政管理体系的变化三国至西晋时期,州正式成为一级政区,开始实行稳定的州、郡、县三级制。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2.1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①建城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长安、洛阳先后被毁,城市建设呈停顿状态。曹操实行屯田制,招寡失去土地的逃亡农民来耕地、开垦荒地,定出法律,严禁大地主豪强兼并,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曹操实行“唯才是举”、“依法治军”,在政治以及军事力量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后为加强后方根据地,巩固统治,建立新都邺城。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2.1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②城市规划概况位置和遗存: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城西北角的铜雀台、金虎台尚存外,大部分城址被毁。中国城建史上的第一个砖城据《水经注》记载:邺城的规模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2.1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②城市规划概况城市历史:邺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春秋时,齐桓公在这里筑城,所谓“以卫诸夏”;战国时,魏文侯在这里建都,任命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灌田,发展农业,结果“河内称治”;汉时这里是魏郡治所;东汉末年,袁绍据邺,曹操灭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邺城为基地,不断营建。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形态与布局:城市平面呈矩形。城南三座城门。北两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城门;城市中偏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宫城以东是戚里,为王室贵族居住区,宫城以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干道南面为一般居住区,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业作坊。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道路布局:东西干道、南北三干道、三座止车门围合成广场。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宫殿建筑群布局:布置严整。正中为宫城部分,大殿为正中,殿前左右为钟楼及鼓楼。东部为宫殿官署区,前半部为官府衙门,后半部为后宫是曹操居住之用,采用前殿后寝的格局。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水系及园林城中的水系是在城西北引漳河水,由三台下流铜雀苑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至坊里区,由东门附近流出城外。园林也很多,除铜雀苑外,城西有文武苑,北城外有芳林苑,其东有灵芝苑等。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2.1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③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特色继承了前期封建社会综合运用城廓分工规划概念的传统;采用营国制度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并遵循礼制规划秩序;文昌殿中轴线为城之规划结构的主轴线;为适应当时群雄角逐的形式需求,布局多着眼军事;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宫廷区的朝寝布局颇具特色。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2.1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④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中的重要影响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充分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级制度的森严;采取营国制度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并遵循礼制规划秩序;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这种手法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开端,对以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宫城由多宫——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居中。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2.2东魏、北齐邺南城的规划①位置与形态紧附与曹魏邺城之南,为南北向长方形。其形制由东西向的长方形变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布局整齐甚过北城。②布局11个城门,实为13门,城门对称布置。宫殿位于北部中央,城市中轴线明显,宫城南面的宫殿,北面为御花园。宫城城门有三道,开创了宫城正门由多门构成的先河。③特色及影响特色:有明显的中轴线,全城里坊、市场完全左右对称布局,十分整齐。影响:完全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开创了中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影响到之后的隋唐长安城、元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5.2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5.2.2东魏、北齐邺南城的规划5.3北魏时都城平城、洛阳的改建、扩建5.3.1北魏都城平城的规划北魏(公元386—534年)统一北方后,道武帝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初建都时,并无城廓,后来把原平城的西郊改为宫城,在宫城南面改筑为坊,与曹魏的邺城布局类似。城市建设上完全采纳中原社会的城市观念,但由于不具备发展大都市的地理条件,最终迁都洛阳。5.3北魏时都城平城、洛阳的改建、扩建5.3.2北魏都城洛阳的改建、扩建①洛阳城市建设的历程周代的陪都(成周):管制“顽民”的城市,统治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东汉的都城北魏孝文帝将北魏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公元495年);东魏时迁都邺城,改洛阳为洛阳郡。5.3北魏时都城平城、洛阳的改建、扩建5.3.2北魏都城洛阳的改建、扩建②北魏洛阳城的布局城市由内城和外廓构成。内城东西宽约六里,南北长约九里。城北有谷水,东西南三面有阳渠环绕。四面有城门十三座。外廓是东西约二十里,南北约十五里的横向长方形。南临洛水,北达邙山,东至建春们外的七里桥,西至闾阖门外的长分桥。宫城居中偏北,铜驼街为城市主要轴线,轴线两侧分布着当时的高级官署和寺庙坛社。坊里、市大部分在外城。道路呈方格形。5.3北魏时都城平城、洛阳的改建、扩建5.3.2北魏都城洛阳的改建、扩建③规划特色魏晋也是城廓分工的规划传统政治活动的功能分区,其中变革最大的是宫廷区经济活动的功能分区,变化不大,基本格局大体与东汉相似。5.4六朝都城建康(建业)5.4.1建康城的建设发展历程最早的城址为春秋末年越国灭吴国之后建的越城;战国年间楚国在今清凉山(旧称石头山)上筑金陵邑城;三国时期孙权迁都于此,称为建业;东晋王朝南迁也在此地建都,称为建康,以后一直为南朝(宋、齐、梁、陈)都城。5.4六朝都城建康(建业)5.4.1建康城的建设发展历程城市地形复杂,东面有钟山,西面有长江、马鞍山、石头山,南面也有低山丘陵,北面有玄武湖,城市位于山峦之间的平坦地带。三国时期:孙吴在此建立了建业城,位于今玄武湖的南面,城平面呈正方形,有九座城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两门,有一条城市中轴线从宫城开始,延伸至城南宣阳门,并一直向南延伸到淮水,长约五公里,称为苑路。东晋初期,对宫城进行局部改建、扩建,新建建康宫,称为台城;东晋中期,新建军政中心东府城、西州城;最终形成宫城、东府城、西州城三城鼎力之势。5.4六朝都城建康(建业)5.4.1建康城的建设发展历程5.4六朝都城建康(建业)5.4.1建康城的建设发展历程5.4六朝都城建康(建业)5.4.2建康城的城市规划城区范围很大,北至钟山、南至雨花台、西至石头山、东至东府城以东的倪塘。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城中有四市。秦淮河北岸有大市,还有小市十余所。出现了专业市场,如谷市、牛马市、纱市、盐市、花市等。商业发达士人和贵族经商受到免税等政策鼓励,故经商者众,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商市位于城南秦淮河和雨花台之间;城内集中了许多官办手工业作坊;冶炼技术水平高,用于铸造兵器、钱币。当时已经能生产高级的百炼钢,叫“横法钢”。城内佛寺兴盛,有几百座佛寺;在南北朝时期还大规模地扩建了玄武湖周围的园林。5.4六朝都城建康(建业)5.4.3建康城的规划特征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事例;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