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Standardfor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对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内容包括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象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勘探与长期观测、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特殊岩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要求、资料综合整理。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l∶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对城市、矿山、工业建设基地、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时使用。2引用标准ZBD14001—89(DZ/T0095—94)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ZBD14002—89(DZ/T0096—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l∶20万)3总则3.1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其主要目的是:3.1.1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3.1.2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论证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3.1.3为深入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3.2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查明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形态类型、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评价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原专业标准ZBD14003-89改为行业标准DZ/T0097-19943.2.2查明各类岩、土体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和地质时代,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3.2.3查明褶皱、断裂(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和时代,评价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3.2.4调查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及抗震地质条件,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3.2.5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岩、土体渗透性和地表水、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地下水资源。3.2.6调查各种外动力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进行工程地质论证。3.2.7调查矿产资源、天然建筑材料及地质景观等各项资源,对其类型、成因、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长期保持件进行初步评价。3.3在进行综合性调查和评价时,应结合实际需要对某些特殊岩、土体和工程地质问题、环境地质问题等进行重点调查和评价。3.4在工程地质调查前,应充分搜集已有资料。在已有资料较多、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可采取补充调查、编测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3.5工程地质调查应重视使用遥感、物探、原位测试及电算等先进技术和新方法,以提高调查质量,加快调查速度。3.6要切实抓好野外测绘、勘探、试验的质量,特别要抓奸第一性资料的搜集、编录和整理:加强资料的综合分析,严格各级检查、验收制度。3.7工程地质调查地区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以及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可优先考虑下列地区:a.近期经济开发的城市和地区;b.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矿山和工业建设基地;c.新建、扩建和搬迁的城市及厂矿;d.近期规划的重要工程建设地区;e.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调查比例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调查范围根据需要、可按自然单元、行政区划确定,1:5万工程地质调查也可按国际图幅进行。3.8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程序:a.接受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的任务书,搜集资料,进行航卫片解译;b.根据任务书及本规范编写设计书,进行野外工作的准备工作;c.按批准后的设计书开展野外测绘、勘探和试验;d.野外资料验收,室内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编制图件,编写报告、成果审批与出版。4设计书的编写4.1在编写设计书之前,应详细了解调查区的经济状况、发展规划和对工程地质工作的要求,充分搜集水文气象、自然地理、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新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动力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及其他有关的资料,评述其可利用程度;进行遥感图象解译和野外踏勘,编制研究程度图和工程地质草图,了解工作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4.2调查方法的选择、工作量的布置必须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往研究程度、工作条件和工程地质勘测技术的现有水平等因素。表1列出一般情况下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定额。表1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定额表(每100km2)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比例尺观测点(个)勘探点(个)原位测试(孔组)岩、土样(个)水样(个)1∶5万30—502—60.5—135—1502—5简单1∶2.5万100—2005—101—275—2504—81∶5万40—704—81—260—2004—7中等1∶2.5万200—30010—152—3150—3806—101∶5万50—906—101.5—290—2506—8平原区复杂1∶2.5万300—50015—203—4220—5008—121∶5万50—701—3简单1∶2.5万200—3003—51∶5万60—803—5中等1∶2.5万300—4005—101∶5万70—1005—8丘陵山区复杂1∶2.5万400—60010—15注:①应用遥感图象解译,观测点数量可按第5.3.6条规定减少。②物探工作量及丘陵山区的原位测试,岩、土样和水样数量,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③收集的资料,经检验后能利用者,可计入正式工作量。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以下类型:简单类型: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结构简单,岩性单一、产状水平或缓倾,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区域性地下水位基本稳定,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不发育,无建筑物变形或其他“病害”现象。中等类型: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地质结构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层数较多,产状常呈倾斜,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区域性地下水位波动较大,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已有建筑物变形或其它“病害”现象不多见。复杂类型:地形和地貌类型复杂,地质结构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层数多,产状多变,岩土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各种类型的地下水之间关系复杂,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已有建筑物变形或其他“病害”现象多见。4.3设计书必须在充分研究工作区各种有关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任务书下达的任务和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认真编写,并经主管部门审批。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设计书作适当修改,重大变更部分应提出补充设计报主管部门批准。4.4设计书一般包括下述基本内容:4.4.1文字部分a.绪言:目的、任务和调查区自然条件、经济概况及发展规划,工程地质研究程度等;b.调查区工程地质概况: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新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等,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c.工程布置及调查工作方法:调查重点及工程布置的原则,主要调查工作手段及工作量,各项调查、勘探、试验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及技术质量指标;d.人员组织,仪器、设备和材料,经费预算和调查工作进度;e.预期提交的成果。4.4.2主要附图和附表a.研究程度图;b.工程地质略图(附柱状图及剖面图);c.调查工作布置图(附分类型的勘探剖面和典型钻孔设计图);d.设计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e.设备、仪器及主要材料明细表;f.各种费用预算表。5.遥感图像的应用5.1基本要求5.1.1工程地质调查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遥感图像资料进行工程地质解译,以达到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主要任务是对各种工程地质要素进行解译,以便在工程地质调查中和利用各种宏观信息。5.1.2遥感图像的解译工作应先于工程地质测绘,并贯穿工作的全过程,使其成为设计编写、野外工作、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等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5.1.3通常应用的遥感图像是航摄像片和卫星象片。二者宜结合起来使用,以发挥卫星宏观概括性强、航片研究重点地段细节有利的长处。5.1.4遥感图像的应用方式,可根据相片的可解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地区研究程度而定。采用“重点地段法”进行调查工作的地区,应以遥感解译为主,补充必要的地面地质调查资料。5.1.5除运用基本的常规目视解译方法外,应充分发挥遥感资料动态分析的特点,并尽可能采用图像模拟处理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以突出有效信息,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5.1.6室内解译成果应进行野外检验。检验工作应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紧密结合。野外检验内容包括:a.解译标志的检验;b.外推结果的检验;c.遥感影像上难以获见的资料的野外补充。5.1.7遥感图像解译的昀终成果,应提交与调查比例尺相应的工程地质解译图和文字说明。根据工作需要,可分别编制调查区地质构造图和新构造图、地貌及外动力地质图、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图、水文地质要素图、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水体污染等解译图及象片镶嵌图、典型相片图等。5.1.8昀终报告的验收,要注意检查遥感资料的利用程度与实际效果。5.2解译内容遥感图像工程地质解译内容,应密切结合工程地质测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定。一般在其他地质方法配合下,主要解译下列地质、工程地质内容:5.2.1划分区域内的不同地貌单元,确定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主要微地貌的发育特征和分布,判定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5.2.2划分岩、土体的不同岩性和分布范围。解译黄土、膨胀土、红粘土、淤泥类土、盐渍土、冻土等特殊土体的分布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5.2.3确定地质构造轮廓和主要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断层、节理裂隙密集带和浅埋的隐伏构造等的分布位置、发育规模:解译新构造活动迹象,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影像依据。5.2.4解译崩塌、滑坡、岩堆、泥石流、地面塌陷、河流和海岸冲刷与淤积、土石冻融现象、雪崩、水库坍岸、人工采空区等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和形态特征,对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作出初步评价。5.2.5解译各种水文地质现象,重点解译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现象、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判定大泉、泉群、地下水溢出带和渗失;:确定洼地、漏斗、落水洞、天窗、溶潭、溶洞等岩溶现象的出露、分布位置;圈定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分析水系发育特征、古(故)河道变迁、浅层地下水相对富集地段等。5.3解译步骤和成果的应用原则遥感图像工程地质解译,大体可划分为准备工作、野外建立解译标志、室内解译、野外检验和成果编写等阶段。5.3.1准备工作包括遥感图像资料搜集、相片质量评定和编录、仪器设备的准备、制作相片镶嵌图及编写踏勘计划等。5.3.2应尽量选用不同时间、不同种类和不同波段的卫星图像,卫星图像应尽量放大,航片比例尺以1∶2万~1∶5万为宜。一般各搜集二套。其中一套作相片镶嵌图或典型样片用。必要时,可在重点研究地段或为专门目的搜集更大比例尺的航片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航片,或进行专门的遥感测量。5.3.3遥感图像相片质量评定内容包括:成像时间、影像清晰度、重叠度、航高、倾斜角、可解程度等。遥感影像必须清晰或较清晰,无云或少云覆盖。5.3.4踏勘工作应同建立影像片的野外解译标志紧密结合起来。在踏勘的基础上,进行室内的详细解译,编制初步工程地质解译图,作为区域工程地质调查设计书的主要附图。在设计书中应说明使用遥感图像类别、质量评定、比例尺、解译标志、解译方法、图像处理手段、减少野外工作量的方案及初步解译存在的问题等。5.3.5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应把地面地质观测和图像解译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单张航片进行实地布点,以提高观测质量。5.3.6地质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遥感图像的解译成果。点、线的控制指标要根据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相片可解程度,按下列三种情况酌情减少。5.3.6.1解译效果较好的地区,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在图像上能连续追索和圈定,地质观测以检验解译成果为主,重点是补充搜集遥感影像难以获得的资料,观测点可减少30%~50%,其它技术定额可适当减少。5.3.6.2解译效果中等的地区,主要地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