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的特点与要点1.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2.回答问题要扣住三个层次的要点:语言、技巧思想、感情形而下形而上“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②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③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托、渲染、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中国古典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纵观历年高考,描写、抒情是其中的考查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我们将这部分内容放到“表现手法”中进行介绍。一、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外树。(欧阳修《晚泊岳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朝发白帝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3.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类型。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李白)梧桐更谦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得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严羽《江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触景生情-以景衬情情景关系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乐景乐情哀情哀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诗经·小雅·采薇》乐景写哀情2.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多见于咏物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龚自珍《病梅馆记》、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陋室铭》等诗文都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二、修辞手法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修辞格本来是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十分熟悉,但是,由于用于诗词中的修辞格更灵活、更巧妙、更形象、更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因而也就增加了识别鉴赏的困难。1.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2.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特殊的比喻——通感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3.比拟(拟人、拟物)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是拟人,把人当作事物来写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是拟物。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5.反语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曹雪芹《红楼梦·西江月》)6.互文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使得“字约而意丰”,也叫“互文见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注: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8.叠音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李清照《声声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谐音双关、语意双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10.反问也叫反诘,加强语气。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11.反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同字重复间隔使用,错落有致,音调明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诗经·蒹葭苍苍》)1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13.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是为衬托(也叫“映衬”、“陪衬”),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常见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始终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以美衬美的正衬手法。②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是多么美好的景物,而在特定的情景下,竟让诗人溅泪、惊心,更衬托出诗人心中乱离之苦的深重。这是以乐衬苦的反衬手法。三、表现手法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最多、“考频”最高;对学生来说,“表达技巧”最为陌生、最具威胁。故此试就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做一简单介绍。1.联想与想象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2.象征与用典所谓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奸佞,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用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来象征了力争上游的北方农民。高尔基的《海燕》用典,也就是使用典故,可以用极俭省的文字表达复杂而深厚的感情,收到字少意丰、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3.赋比兴《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触物兴词,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比:《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4.描写的相关手法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都是加强艺术效果的写作技巧,且常常并提。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诗歌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用一连串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离开焦家时“严妆”的描写,作者不吝笔墨,由足至头、至腰、至指、至口、至步态精雕细绘,表现了刘兰芝被遣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了刘兰芝的“精妙世无双”,这是对刘兰芝的赞美,也是对封建礼教的谴责。这就是渲染的艺术效果。烘托也就是烘云托月,属于侧面描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例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和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动静与虚实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①动静相衬,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②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