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最新真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4、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速记图表〗状元笔记文化多样性表现形式尊重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文化传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手段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主要表现(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主要是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主要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见后面)【特别提示】除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外,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也是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面春节圣诞节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比较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区别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地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联系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世界遗产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自然遗产:九寨沟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端午节、京剧等双重遗产(文化+自然):黄山等注意: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给予保护。结论: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比较区分:文化遗产等同于世界遗产吗?【特别提示】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1)文化是民族的(原因和表现):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2)文化是世界的(原因和表现):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性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1)必要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3)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态度:(2)原则:4、怎么办——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文化的多元化特别提示: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是指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指导思想上的差异。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态度是: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非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途径具体表现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2.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大众传媒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2)传媒的发展阶段:注意:新的传媒手段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方式被取代(消失)(1)标志:(2)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4、大众传媒:(3)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误区】大众传媒等同于网络传媒印刷媒体的推广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媒介和工具),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二者都直接影响到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递、沟通、共享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意义: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我们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加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③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引进来”: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走出去“: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要求:•1、误区: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庆祝民族节日,……•2、误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分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3、误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分析:不是物质基础,而是精神根基。深化探究易混易错•4、误区: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分析: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5、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或者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因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等于各种文化一律平等。•6、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分析:是主要手机,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7、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消失。•8、互联网是社会生活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分析: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深化探究易混易错:1、(2016江苏单科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高考直击】2、(2015年安徽卷8)“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释:乡愁是人们对故乡思念的体现而非乡土文化的标志,故③错误;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高考直击】3、(2015年北京卷26)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解释:文化继承的核心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说法不准确。【高考直击】4、(2015年江苏卷21)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考直击】5、(2015年江苏卷19)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考直击】6、(2015年福建28)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高考直击】7、(2014课标Ⅰ,19)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考直击】8、(2014课标Ⅱ,1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19-20题。19.《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考直击】9、(2014福建文综,29)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高考直击】10、(2015年海南卷25)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