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教育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为什么要做教育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意味着教师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专业。教育本身是一门学问,有其专业性。教师研究学科教学,能使教学处于运动状态,不断反思和提升,常教常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什么这么说?一、教学研究是教师获得教育快乐、增强教育信心的有效途径。有的教师总感到教育苦,流露出厌教的情绪,还感叹:“为什么别人教得那么有滋有味!”教育犹如甘蔗,皮硬而且没有多少味。你浅尝辄止,当然觉得啃它太苦了。只有钻进去咀嚼它,你才能感到它的甜蜜。教育需要教师有点钻研精神。在教学研究中,你把握了教育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便会教得轻松、丰硕、愉快。苏霍姆林斯基教导我们“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么,你就要引导每个教师走上科学的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二、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规律的活动。教师只有不懈研究探索,才能把握规律,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学研究促使你博览群书,站在“巨人”的肩上,促使你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阶段,产生飞跃,创新教法。你边教学边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自己。事实上,教学是教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每个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教师的备课就是对学生、教材、教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必要上升到高级阶段的研究。教师不应妄自菲薄,而要自信、自强,勇于上升到研究的高级阶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只教学,不研究,则浅薄。教书丰富了教师的经验,读书充实了教师的理论,教学研究是教师经验与理论的结合。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提高教学质量靠什么?有人说,靠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这正是缺乏教育科研的表现。只有不断研究、更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赞可夫就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使教学更科学,产生更好的效益。教学质量高的,没有一个不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哪怕只是教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也显示出教师主动、积极、自觉的实践、探索和钻研精神。教学研究使教学处于运动状态,不断发展。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教学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我反对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如《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解决了数学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再如魏书生研究班集体的管理的几个系统(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总结出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干、事事有人干、元帅当不成,赶快当士兵;大事做不成,小事赶快做等教育管理经典。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我想,教师的教学研究就需要具备医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剂量不能过量,也不能太少,要恰到好处,不然就可能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如《农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与开发》,我们就不能只凭空想象,乱编乱写,不然就给读人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法,进行反思教学。如《班主任蹲点听课真好》《听话,就是好孩子吗?》就是我平时的感悟。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有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二、教育研究的意义、作用1.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人类的活动可以粗略地分成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水平。本能活动是维持我们生存的基本活动,屑于种族遗传性质;经验活动是人类将自己一代代活动的经验积累起来,传给下代,属于原始模仿性质;而有意识的反思则是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桥,属于研究性质。当一种活动进入研究水平,也就意味警我们从事这项活动的自主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备了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可能性。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活动可以说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教育活动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比如孔子、孟子、童仲舒、韩愈、朱熏、王夫之等等,他们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教育见解,对人们加深对教育意义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有深刻的意义。但是,从整体上说,古代教育基本上是经验性教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化都比较缓慢,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绘的景象,很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一以贯之的教育状况。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像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汉、宴阳韧、陈鹤琴等教育改革家,产生了对教育性质、特点、效率的回顾和反思,形成了一大批教育改革的理论。可以这样说,没有教育研究,就没有教育改革的理论,没有教育研究,就没有数育家。现在,社会的发展更迅速,教育的差异性更明显,教育变革的要求更深刻,教育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强烈。2.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199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数育的决定》,《决定》格教师队伍建设列为一个部分专门予以阐述,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家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系统提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强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把参与教育研究作为教师素质的一个必要内容提出来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之所以如此,是由时代要求所决定的。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合国还要特别强调教师是一种专业,说明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同程度还不够。认同程度之所以不高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说,历来有一种看法,认为“学者即良师”,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就可以作教师,没有意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要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要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从客观上说,人们不会对律师、医生、会计的专业性发生任何怀疑,也不会有一名从未学过律师、医生、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去直接谋求这些职业。而对于教师职业很多人就有胆量来尝试,因为它的专业化程度还没有达到与律师、医生、会计等职业同样的程度。但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这就是《决定》所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在这其中,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又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的工作。其实,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但班级授课制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的:相同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相同,所以对相同年龄的儿童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要求教授同样的内容,并以同样的标推进行统一的评价。然而,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在智力上,7岁儿童的实际智力水平在4—11岁之间;在性格上、认知风格上,五颜六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在家庭背景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十分巨大。这就注定了班级授课制一开始就种下了教育的一系列祸根:非针对性、去个性化。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3.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教育的质量观也不断变化。如何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没有现成的、千篇一律的经验可以模仿。事实上,绝对的教育质量是没有的,在现代社会,有特点才有质量,没有特点就没有质量。如何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教育工作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自身条件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区别地模仿,即使模仿得再好,也只能形似神不似。一位教育工作者有没有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有没有自己对教育的个人见解,有没有自己对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区分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所有这些,都是以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的。而掌握研究方法,则是少走弯路,尽快进入研究角色的捷径。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4.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分类现代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多类型特征。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以揭示方法与方法间的联系,明确各方法在整个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地位,把握各方法对象的运动形式、结构、属性及综合趋势,对于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进行相对科学的分类,学者们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所使用的较有效的分类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可划分为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以及适用于一切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三个层次。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对于一般的科学方法、具体科学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可划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基础性研究是指通过阐明新理论或重新评价旧理论从而发展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基础研究不仅具有发展理论的价值,而且具有“超前”性质和预测未来的功能。应用性研究是指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它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教育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应用性的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很难区分且又都是需要的。基础性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性研究提供丰富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促进新理论的产生。应用研究如果只限于解决当前某些具体问题,而不企图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探究其根本原理,那么得到的结果往往只限于解决局部问题,而不能广泛应用。发展性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事业、学校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评价性研究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活动的相关价值作出判断,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而预测性研究主要目的则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