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代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韩国近代史第一节《江华岛条约》与乙未事变《江华条约》(朝鲜语:강화도조약,本名《日朝修好条规》,又称《丙子修好条约》,是日本与朝鲜于1876年2月26日(农历丙子年二月二日)在朝鲜西海岸的江华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朝鲜打开了国门,并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34年后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做了铺垫。•1866年,法国以朝鲜杀害法国神父为由派军舰侵入江华岛,被朝鲜击退,史称“丙寅洋扰”;1871年,美国入侵大同江和江华岛,不久后被迫撤兵,史称“辛未洋扰”。经过两次“洋扰”事件,朝鲜政府重申“锁国令”,并在朝鲜全国各地竖立“斥和碑”,国门进一步紧闭。朝鲜也因此被欧美列强称为“隐士王国”。•1873年,朝鲜的政局发生变动,当年12月,朝鲜王妃闵妃发动宫廷政变,排挤先前的执政者兴宣大院君而掌握政权。兴宣大院君执政的十年间厉行锁国政策,而闵妃外戚集团则倾向于开放国门,这为朝日关系的松动提供了契机。签订过程•1875年5月,日本明治政府决定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派出“云扬号”等3艘军舰到朝鲜釜山海域示威,准备制造事端。9月20日,云扬号军舰又驶入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附近的江华湾,向朝鲜草芝镇炮台进行挑衅。草芝镇炮台立刻自卫反击,先行对云扬号军舰开炮,云扬号军舰也进行炮击。由于草芝镇官兵的顽强抵抗,日军陆战队转而在永宗镇登陆,与当地朝鲜士兵交火。日军以2人受伤的代价,击毙了朝鲜士兵35人,俘虏16人,掳获大炮38门,并对当地居民大肆烧杀抢掠后撤离,这就是“云扬号事件”。10、11月,日军又连续对釜山进行袭击。“云扬号事件”成为朝日《江华条约》签订的导火线。•1876年1月8日,日本政府任命黑田清隆为全权办理大臣,井上馨为副全权办理大臣,追究“云扬号事件”的责任其实是希望利用这次事件打开朝鲜的国门。•从2月11日到2月20日,朝日双方进行了4次谈判。日本代表一再提出无理苛刻的要求,声称朝鲜要么赔偿日本在“云扬号事件”中的损失,要么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否则日本军舰将直取朝鲜首都汉城。朝鲜代表则据理力争,指出“云扬号事件”中日本挑衅在先,朝鲜反击在后,谴责日本在永宗镇烧杀抢掠的暴行,并列举日本报纸以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876年2月26日(农历二月二日),朝鲜与日本在江华府演武堂签订了《日朝修好条规》(当时朝鲜称为“丙子修好条规”,后世通称《江华条约》或《江华岛条约》)。该条约严重破坏了朝鲜的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侵入朝鲜。条约内容•正文•大日本国与大朝鲜国素敦友谊,历有年所,今因视两国情意未洽,欲重修旧好,以固亲睦,是以日本国政府简特命全权办理大臣陆军中将兼参议开拓长官黑田清隆、副全权办理大臣议官井上馨诣朝鲜国江华府,朝鲜国政府简判中枢府事申櫶、副总管尹滋承,各遵所奉谕旨,议立条款,开列于左:•第一款:朝鲜国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嗣后两国欲表和亲之实,须以彼此同等之礼相待,不可毫有侵越猜嫌。宜先将从前为交情阻塞之患诸例规一切革除,务开扩宽裕弘通之法,以期永远相安。•第二款:日本国政府自今十五个月后随时派使臣到朝鲜国京城,得亲接礼曹判书,商议交际事务。该使臣驻留久暂,共任时宜。朝鲜国政府亦随时派使臣到日本国东京,得亲接外务卿,商议交际事务。该使臣驻留久暂,亦任时宜。•第三款:嗣后两国往来公文,日本用其国文(按:指日文),自今十年间别具译汉文一本。朝鲜用真文(按:指中文)。•第四款:朝鲜国釜山草梁项立有日本公馆,久已为两国人民通商之区。今应革除从前惯例及岁遣船等事,凭准新立条款,措办贸易事务。且朝鲜国政府须别开第五款所载之二口,准听日本国人民往来通商,就该地赁借地基,造营家屋,或侨寓所在人民屋宅,各随其便。•第五款:京圻、忠清、全罗、庆尚、咸镜五道中,沿海择便通商之港口二处,指定地名,开口之期日本历自明治九年二月、朝鲜历自丙子年二月起算,共为二十个月。•第六款:嗣后日本国船只在朝鲜国沿海或遭大风,或薪粮穷竭不能达指定港口,即得入随处沿岸支港避险补缺、修缮船具、买求柴炭等,其在地方供给费用,必由船主赔偿。凡是等事地方官民须特别加意怜恤,救援无不至,补给勿敢吝惜。倘两国船只在洋破坏,舟人漂至,随处地方人民即时救恤保全,禀地方官,该官护还其本国,或交付其就近驻留本国官员。•第七款:朝鲜国沿海岛屿岩礁,从前无经审检,极为危险。准听日本国航海者随时测量海岸,审其位置深浅,编制图志,俾两国船客以得避危就安。•第八款:嗣后日本国政府于朝鲜国指定各口,随时设置管理日本国商民之官,遇有两国交涉案件,会商所在地方长官办理。•第九款:两国既经通好,彼此人民各自任意贸易,两国官吏毫无干预,又不得限制禁阻。倘有两国商民欺罔炫卖、贷借不偿等事,两国官吏严拿该逋商民,令追办债欠,但两国政府不能代偿。•第十款:日本国人民在朝鲜国指定各口,如其犯罪交涉朝鲜国人民,皆归日本官审断。如朝鲜国人民犯罪交涉日本国人民,均归朝鲜官査办。各据其国律讯断,毫无回护袒庇,务昭公平允当。•第十一款:两国既经通好,须另设立通商章程,以便两国商民;且并现下议立各条款中,更应补添细目,以便遵照条件。自今不出六个月,两国另派委员,会朝鲜国京城或江华府商议定立。•第十二款:右十一款议定条约,以此日为两国信守遵行之始,两国政府不得复变革之,永远信遵,以敦和好矣。为此,作约书二本,两国委任大臣各钤印,互相交付,以昭凭信。影响•《江华条约》是朝鲜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它意味着朝鲜开始开放门户,它不仅是朝鲜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起点,同时也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起点。利用朝鲜政府的无知和软弱,以外交讹诈的手段强迫其缔结《江华条约》,成功打开了朝鲜国门。对日本而言,《江华条约》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吞并朝鲜)的实施开端,为日本进一步掠夺朝鲜以及后来对中国的侵略作了准备。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日本也逐步开始了对朝鲜的政治渗透,为其最终将朝鲜列为殖民地开辟了道路。乙未事变•历史背景•1895年,朝鲜的原宗主国——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日本得以控制朝鲜。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将原先执政的亲华的朝鲜王妃——闵妃赶下台,扶植以金弘集为首的朝鲜亲日政权,实行甲午更张等“改革”,表面上是要帮助朝鲜实现近代化,实则加紧对朝鲜的控制,使之同化于日本,以便不久后吞并朝鲜。朝鲜的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准备工作•1895年9月1日,三浦梧楼来到朝鲜首都汉城,接替井上馨就任日本驻朝公使。三浦赴任后,便积极和日本公使馆书记杉村濬、武官冈本柳之助以及《汉城新报》社长安达谦藏等人密谋杀害闵妃之事。劝导诱惑闵妃的政敌——她的公公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朝鲜训练队的解散成为乙未事变的导火索。10月7日,军部大臣安駉寿奉闵妃之命,前往日本公使馆通报了解散训练队的消息。三浦梧楼表面上反应平静,内心则下定决心将原定于10月10日的“狐狩”计划于当晚提前付诸行动。事件经过•闯入王宫•除了兴宣大院君,日本人早已将对闵妃不满的训练队联队长禹范善,分队长李斗璜、李轸镐,军部协办李周会,大臣俞吉濬、赵羲渊、郑秉夏等朝鲜亲日派一一收买,确保这些朝鲜人与日本合作杀害闵妃。三浦梧楼的计划是打着兴宣大院君的旗号,以被闵妃解散的朝鲜训练队为前锋入宫,以制造大院君发动政变的假象。10月7日夜晚,朝鲜王宫正在举行晚宴,彻夜灯火通明,而日本浪人们则蠢蠢欲动,日本驻军也准备突袭王宫。日军守备队入城以后,大举进攻景福宫之光化门,朝鲜的侍卫队长洪启薰和军部大臣安駉寿率侍卫队一个中队的兵力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日军击溃,洪启薰战死,安駉寿逃走。日军将景福宫各个宫门全部占领以后,便重重包围了国王和王后居住的便殿乾清宫,冈本柳之助统率的48名日本浪人和大院君尾随日军进宫后,一路由安达谦藏率领,闯入高宗李熙所在的长安堂,王太子李坧也在里面。安达谦藏等逼迫高宗在事先拟好的《王后废位诏敕》上签字,为高宗所拒。接着大院君进入康宁殿,稍作停留后前往长安堂面见高宗,父子密谈至清晨。另一路则由冈本柳之助率领,冲入闵妃所居的坤宁阁,杀死了前来阻止的宫内府大臣李耕稙。美国军事教官戴伊指挥20名侍卫队进行抵抗,被浪人们打败。他们搜遍坤宁阁中的各个居室,遇到宫女、宦官就揪住他们的头发,问他们闵妃在哪里,他们回答不知道以后就痛打一顿,有的还被一刀毙命,当时被浪人所杀伤的宫女、宦官达到40多人之后的情形,就是闵妃被害的经过,就有许多版本的说法了。最普遍认可的说法,也就是事发后各国报纸报道的说法是根据王太子和一些宫女以及部分日本人的证词而整理的•当时闵妃听说日本人侵入宫廷以后,连忙化装成宫女,藏身其中。此时宫中大乱,日本浪人中村楯雄在玉壶楼发现了化装成宫女的闵妃正在慌忙躲避,遂和另一名浪人藤胜显对其一阵猛刺,使之重伤;另外还有两名美貌的宫女也被当作闵妃杀死。浪人们将三人放置在木板上,用刀驾着一个宫女的脖子前去辨认,该宫女战战兢兢地说闵妃的额头上有一颗痣,随后日本浪人便将闵妃乱刀砍死。毁尸灭迹•闵妃死去时已经到了黎明,按照三浦梧楼的计划,此时他要与书记官杉村濬进宫向国王问安,而闵妃的尸体则交由日本守备队焚烧以消灭证据。他们将闵妃的尸体转移到景福宫东侧鹿园的松林中,浇上汽油后烧毁最后闵妃的尸体被烧得只剩下几块骨头。禹范善命令他的部下尹锡禹将这些骨头全部丢进香远亭的池塘中,并说是宫女的尸体。尹锡禹察觉事情有异,又听到传言说闵妃被杀,因此怀疑,便没有按照禹范善的要求做,而是将其埋在了宫中五云阁附近的西峰下。第二节大韩帝国的建立与《韩日合并条约》——大韩帝国(朝鲜语:대한제국/大韓帝國Daehanjeguk,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国号。国土与原朝鲜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亦同样为汉阳,其皇帝高宗亦为原朝鲜王朝国主。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国号由朝鲜国改为大韩帝国。1897年,高宗从朝鲜驻俄国公使馆回到德寿宫称帝。大韩帝国历经两代十三年。1910年8月29日,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生效,大韩帝国亡于日本。•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第26位国王李熙在光武元年(1897年)建立的近代君主制国家,通常被认为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控制朝鲜政权,强迫其废止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朝鲜开国五百四年4月,战败的清朝政府在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被迫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但事实上,朝鲜当时被亲日的金弘集内阁统治,因而日本不断插手朝鲜政局。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10月8日,日本人在“乙未事变”中杀死了亲俄的朝鲜王后闵氏(明成皇后),又嗾使金弘集内阁实行一系列“改革”,如实行太阳历、颁布断发令等。这些都严重伤害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人们高呼“头可断,发不可剪”,第一次义兵运动(乙未义兵)迅即展开并蔓延全国。而俄罗斯帝国则深恐日本干预朝鲜内政限制了其在远东的扩张,因而派军舰停泊朝鲜仁川港,“支援”朝鲜反抗日本。建阳元年(1896年)2月,在当时的亲俄派大臣李完用、李范晋等人的劝诱下,朝鲜高宗李熙率王族前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俄馆播迁”。俄馆播迁事件改变了朝鲜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使亲俄派的实力膨胀,随后亲日的金弘集内阁迅速倒台,日本在朝鲜的扩张得到遏制。俄馆播迁事件平衡了日、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种外部局势为后来的大韩帝国建立创造了条件。•朝鲜国王称“皇帝”之议就产生了。朝鲜国王称帝有两轮过程。第一轮是亲日开化派策划的。早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就提出过“国王称帝”的法案。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控制朝鲜后,朝鲜实行“甲午更张”,称帝之议再次浮上水面,据说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曾提议国王高宗称皇帝,不过未被朝鲜采纳,只是将国王升格为“大君主陛下”的称呼。其他称呼也提升了,比如称“朕”、“诏”等,唯独没有称帝。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则是国王高宗及几乎所有派系势力一致推动的,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自主建国运动。•高宗登基•光武元年(1897年)10月3日,朝鲜高宗李熙“勉强”接受了臣民的称帝请求。公元1897年10月12日凌晨2时,李熙前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