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南平市炉下中心小学王薇教学目标: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概念、类型及现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二、病因: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1)吸烟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500万,大概每10个成人中有1个死于烟草的毒害,约有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畸形发生率高1.8—3.8倍。总之,香烟杀人于无形之中,其破坏性之大、危害性之广已无需赘述。(2)酗酒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酒精是一种嗜神经性精神活性物质,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脑萎缩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但是,适度饮酒对防治慢性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3)不合理膳食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膳食不平衡尤其对心血管病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全国居民消费结构正由“饥饿减少”向“慢性疾病”方向发展。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超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万,预计今后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4)静坐的生活方式我们这里谈到的静坐不是参禅的静坐,而是指缺乏运动,几乎整天坐在椅子上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强和电脑的普及,静坐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会使骨质丢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同时,乙型糖尿病的诱因与体力活动不足也有很大的相关。静坐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肥胖、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对此本人有切身的体会,我在高中时因课业繁重而极少运动,整天几乎屁股不离椅子,以致患上颈椎病,至今仍未痊愈。(5)长期不健康的心理WHO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灵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问题十几年前在我国还较少被提及,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情绪波动大,极度亢奋或极度低落,精神过度压力,从而导致的失眠、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已相当普遍。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害。三、危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因,加重了全球疾病的负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持久的创伤。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将达5000万人。慢性病其持久性和反复性导致其治愈率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假如能治愈还好,治不了还会致残甚至引起个体生命的死亡。慢性病病程长,这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国家每年要为防治慢病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妨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慢性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四、防治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可以针对前面提到的病因采取综合措施。(1)以防为主: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该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作为个人,应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作为医院,应该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医院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应该把健康知识传授给群众,激励和引导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武器。作为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在慢病预防领域的的投入,加强领导和改革慢性病防治机构,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2)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当确认自己患上慢性病时,除了要积极就医外,更应该注意一些对此病禁忌的生活习惯,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家人亲友对慢性病病人应多关怀、多照顾、多鼓励,耐心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中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和死亡观,有条件的可以去临终关怀医院度过生命剩余的时间。国家应加强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探索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防治质量。五、总结十九世纪及十九世纪以前人类主要死于传染病,现在则面临着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压力。WHO指出,在人类健康和寿命方面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急剧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即前文所谈到的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因此,预防慢性病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遵循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慢性病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在提倡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