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抗美援朝战争》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第165中学杨大林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编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中的第3课。本单元中主要内容有:新中国的建立,巩固新政权和外交关系。本课在本单元中的作用很大,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既巩固了新政权,又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并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二、学情分析:所对应的是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正是三观逐步在形成的阶段。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唯物史观,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本课属于军事历史,男同学普遍比女生感兴趣,所以在活动环节上要考虑到全面参与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或分析史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等途径引领学生分析抗美援朝的结果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巨大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指导学生学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或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得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四、教学重点:抗美援朝及其历史意义。五、教学难点:为什么会爆发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战争?让学生理解抗美援朝战争。六、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课中如何体现:利用多媒体视频和图片体现对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对学生进行历史价值观的引导。七、教法:启、读、探、点、练、验六部教学法。八、教具:电子白板九、学法指导:读书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十、板书设计:第3课抗美援朝战争北方:金日成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支援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方:李承晚大韩民国政府北纬38°线(支援方)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十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室里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战歌。这是那场战争?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战争?战争的结局如何?(学生活动:按照白板上展示的导读提示快速阅读全文)设计意图:用白板播放志愿军军歌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历史情境。(二)、讲授:1、朝鲜战争爆发时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美苏冷战格局,三八线双方不统一(可与中国内战时期的知识点相联系)2、课堂辩论阶段:正方,中国必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反方,中国不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教师引导总结,中国必须参战而且必须要打赢。3、用时间轴把整个朝鲜战争串联起来。分为:南北拉锯、战略反攻、巩固胜利。(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讨论。2、活动准备各小组自愿分成正方双方,然后选出正式的辩论选手。搜集、整理论据等。3、按照时间节点划出朝鲜战争的各个阶段。)设计意图:1、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历史时空观念)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培养,搜集、分析、利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阐述论证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让学生简单明了的纵观全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三)、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学生活动:代表总结发言)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帮助学生复习本课知识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唯物史观)。十二、课堂练习:1、朝鲜内战的主要分界线?2、中国志愿军的总司令是谁?你还知道他的什么事迹?3、1953年7月中、美、韩、朝签署了一份什么文件结束了朝鲜战争?十三、课后选做作业:课后材料分析。十四、课后反思: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直观的为学生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目标,同时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吸引人,电子白板的应用加强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了课堂实效性,通过课堂辩论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