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学生的需求、学校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在尊重、满足学校师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学校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任务重、压力大,而校本课程相对比重小、地位弱,更关键是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还不够明晰,致使校本课程实践在学校处于一个“可有可无”、“时冷时热”的尴尬境遇,“编一套书就是校本课程”,“绞尽脑汁、轰轰烈烈搞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等,成了一些学校建构校本课程的所谓“经验”。因而,必须针对当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反思我们的实践,进一步理解新课程下校本课程的内涵和所秉持的理念,立足校情,探索实践,使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高品位、显特色。我们的思考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是把它放在了彰显学校文化内涵的视野去理解。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当前学校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我们所期望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是能以课程的力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更生动、主动地发展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价值在哪里?造就人。造就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公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着我们的校本课程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特点、需求,提供优质的课程与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多样性地选择机会,激发学生“乐学”、“笃行”。“新型公民”意味着我们的校本课程要2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通中,培养学生世界的视野、民族的根,凸显“品德”,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加强公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因而,那种仅仅以教科书的更迭,或是打造学校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来衡量校本课程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的做法,不是我们所认同、追求的校本课程。归根结底,我们的校本课程就是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当下,着眼学生的未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创新的亮点是什么?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要突破过去学科课程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凸显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和教师共同创生课程,实现课程向生活的回归,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个性差异,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智规律、学习品质,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合作分享”,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才彰显了新课程的亮点,是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什么?课程资源的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我们注重从学生的现状、从师资的条件、从学校的特色、从社会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其中,我们又将关键放在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上。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而目前一些校本课程落实不够深入的原因,主要就是一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模糊、知识储备不足、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等,极大地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我们抓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抓好教师的培训,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增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转变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增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一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文化气质,让教师了解儿童,走进儿童,并通过自己的教学行动传递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使课程在学生的自我构建中,在丰富的精神家园里3展开。二是引导教师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共同开发出学校的特色课程。任何学校都处在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地方传统、文化氛围等因素都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及其课程建设。以教师课程团队的方式,从实际出发,集群体之力,可以较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出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三是彰显教师的专长、特长,由他们个体来开发课程资源,自主决定教材的功能、价值的实现程度及教育教学的实践方式,以体现教师个性的“教师构想的课程”,来超越固定的教学计划的限制,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空间与实践情景。校本课程实施的难点是什么?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瓶颈。校本课程,更因为“校本”非“国家”,非“必考”而大多忽略了“评价”,缺失了“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在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确认课程的开设价值,并根据形势预测学生发展和学校进步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发展。学校课程委员会不仅要定期对学校的整体课程框架尤其是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进行修订,还要对教师具体的校本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学生的发展进步进行评价。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是互动化的,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辅导员、学校课程委员会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评价内容是多元化的,关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关注“品德修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评价过程是动态化的,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机会多,评价方式多,鼓励性评价多,充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的校本课程评价要成为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学生共建校本课程的过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螺旋上升的过程,以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新陈代谢,达到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我们的实践在校本课程行进的八年间,我们循着“从活动趋向课程”,“由经典走向常态”的行动策略,聚力于“校本化”,一路摸索,一路累积,一路收获,一路慎思,让执行与理念追逐、融合、共升,让理想照亮了现实,以“星星论语”为品牌的传承孔子文化校本课程带动了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一、文化诠释——基于课程的校本开发夫子庙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1907年就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学宫而建。在百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坚守着学校文化传统,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从“亲仁、尚礼、志学、善艺”等方面践行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孔子文化”办学特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提高国家课程实施水平的同时,学校恪遵“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择善而从,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创新小学课程”的理念,认真思考、探求,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纬度,构建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框架,并命名为“星星论语”校本课程。《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经典。让小学生走近《论语》,走近孔子,这就是“星星论语”。我们对“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价值有着明晰的体认: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出发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以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理想追求,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实践中充分地体验、感受、领悟,更多地去参与、探究、发现,“以显其能”,“以修其身”,涵养至真、至美、至善的谦谦夫子气。二、整体架构——基于课程的校本实施校本规划既是课程建设的践行基点,也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校本规划的重要策略是“整体架构”,综合实践。我校着力于从课程资源库、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把“星星论语”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一)建立课程资源库历经几年的课程推进,我校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文化资源库。5一是专家资源。在以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钱逊教授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专家和以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为代表的教育科研专家的合力下,夫小有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及课程促进委员会,两支专家队伍引领着我们的课程建设。二是经验资源。我校90年代初即在全国创响了“我能行俱乐部”这一活动课程品牌,兴趣为先,以学生直接经验并触及多领域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自行组织、参与的六大类256个俱乐部课程已日趋成熟、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实施奠定了行动基础。三是基地资源。我校坐落在曾承载着先贤智慧、孕育着江南才子,寄托着文人雅士梦想的十里秦淮,如今,夫子庙大成殿、江南贡院、王谢故居、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一批传统文化基地已成为我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要平台,此外,夫子庙社区等相关单位也与我们共建了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四是环境资源。我校以“尚礼、近思”为特色的教育环境弥彰着丰厚的孔韵文化,“爱众亲仁”也亦成为夫小人努力践行的行为准则,这样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鲜活了尽显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更映射出课程校本化建设、实施的盎然生机。五是文本资源。藉由我校师生自主开发、编制的校本课程读本——《星星论语》低、中、高年级3个版本系列丛书,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读论语,学做人”,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童心。六是导师资源。我校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征寻了一批各行各业中优秀的家长、校友,经过校本课程咨询委员会的资格审查,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聘请他们成为校本课程辅导教师团队中成员,增强课程的专业指导力量。七是制度资源。从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到计划的撰写,从课程活动实施的过程到成果累计、活动评价及反思,从课程资料常规性检查到教研组定期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保障了课程管理到位,并以此为基点,做好课程实施的监控,完善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估、奖励机制,以追求课程实施的有效性。6八是案例资源。在多年的实践中,老师们研制了许多“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实践方案和成功辅导案例。这些案例不断丰富着,不断提升着“星星论语”校本课程,使课程永葆其青春活力。课程资源管理库的建立,拓宽了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使课程资源在不断地收集、筛选、整理、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共同体。(二)架构课程整体性依据丰富的课程资源,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在充分进行各方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本着“择善而从”的理念,研究制定了学校层面的《夫子庙小学“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纲要》,以“星星论语课程”为主干,生发出若干微型课程,形成“星星论语课程群”。每一个星星论语微型课程都有系统的课程规划,对课程时间、内容、实施、评价有着清晰的要求。星星论语课程正式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学年方案和学期方案。“亲仁”主题课程:亲近“仁者”,培养“仁人”,“爱众亲仁”、其微型课程有:亲父母的“孝敬长辈”课程;亲教师的“击掌敬师”课程;亲友人的“手拉手”课程;亲圣贤的“走近名人”课程;亲社会的“爱心大义卖”课程等。“尚礼”主题课程:着力于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践行“孝、恭、敬、宽、和、信、敏、惠”等传统美德,其微型课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传统礼仪课程,如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三年级学生的“成童礼”、六年级毕业生的“状元礼”等;一类是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如“文明小天使”等;一类是礼仪实践课程,如“秦淮小导游”课程等。“志学”主题课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其微型课程有:以学生自主开发为内容的“小小孔子研究院”课程;体现教师个性特长的创想课程——“乐学坊”课程;注重家长、社区参与的“我们零距离”课程。“善艺”主题课程:以全面发展素质为宗旨,以注重体验为核心,其微型课程有:7彰显探究、实践与创新特质的“我能行俱乐部”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享受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民间小艺人”课程;张扬学生个性、锻炼学生特长的“星星乐”课程等。“星星论语课程群”涉及了儿童的全部生活,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晨会、队会、班级活动、学校传统活动、节假日、放学课余时间;教室、操场、家庭、社区、各个活动基地,它呈现的是一种通透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同时融合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