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麻风病的防治知识衡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文标防治麻风的政策2012年卫生部(现在是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通知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目标:(一)到2015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20%,即控制在5300例以内。到2020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50%,即控制在3300例以内。目标:(二)到2015年,全国所有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156个以内;到2020年,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70个以内,各省份分解指标详见附件1。目标:(三)到2015年和2020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在一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0%和17%以内,在二、三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5%和23%以内。二、任务及要求(一)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二)完善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三)加强麻风病防治培训工作。(四)加大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五)规范麻风病治疗与管理。(六)大力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进度表省份2010年底未达标县(市)数2015年底未达标县(市)限额2020年底未达标县(市)限额福建830江西1570山东100湖北620湖南26144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一、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二、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三、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四、麻风病早期症状是浅色或红色皮肤斑片,常伴感觉丧失。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五、怀疑患麻风病,应当尽早到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站))就诊。六、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七、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报病有奖。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与结核病、梅毒、艾滋病一起被称为四大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抵抗力差的病人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内脏可致残前言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麻风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传染,残疾,歧视与偏见等。麻风病在我国被列为丙类传染病。麻风病是可以防治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是1873年挪威学者汉森发现的。麻风杆菌属放线菌目,分支杆菌科,分支杆菌属。与结核是一个属。麻风杆菌在显微镜下抗酸染色为红色,直或略弯曲的杆菌,无鞭毛,无芽孢。麻风杆菌的灭活麻风杆菌离体后仍能存活一段时间,且在潮湿环境中时间较长。一般煮沸20―30分钟或高压蒸汽灭菌15―20分完全可以杀死麻风菌。夏天阳光照射2―3小时繁殖能力完全丧失,紫外线照射30分钟活力完全丧失。常用的酒精,碘酒等可以很好消毒。麻风的流行病学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其中多菌型麻风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直接方式传播: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飞沫的呼吸道吸入等;间接方式传播:昆虫叮咬传播。易感人群:绝大多数人对麻风具有特异的免疫力,只有少数人对麻风易感。营养不良等因素可以增加对麻风的易感性。1、中医的防病1、调:“心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不要被别人伤害,更不要伤害自己。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2、中医的防病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3、中医的防病3、避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风,寒,署,湿,燥,火。四季调神大论: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4、中医的防病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5、中医的防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6、中医的防病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全国麻风病疫情情况麻风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流行史,建国以后经过50年的努力,累计治愈了近48万麻风患者。据2015年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统计,我国麻风病的患病人数已经从建国初期的52万人,减少到现在的6300多人。全国每年新发麻风病1600多例,60%以上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西藏五省区。全国麻风病疫情情况湖南省麻风防治十二五”期间,我省麻风病疫情明显下降,患病率从2010年底的0.830/10万降至2015年的0.322/10万,降低了61.2%;麻风病康复村病人生活医疗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目前,住村病人平均生活费基本不低于800元/月,医疗基本免费。所有住村病人都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麻风的潜伏期及早期表现大多数学者认为麻风的潜伏期一般为2-5年。部分患者可有全身不适,肌肉、关节酸痛或皮肤蚁行感。麻风的潜伏期及早期表现麻风最常见的早期损害为皮肤上有一块麻木区或可见的皮肤损害,皮损的外观、形态、大小与其他皮肤病差异不大,无特异性。其最大差异是不管何种麻风皮损一般都有浅感觉障碍和闭汗。神经痛。皮肤损害(斑疹)皮肤损害(丘疹)皮肤损害(结节)真皮结节皮下结节皮肤损害(斑块)环状损害浸润性损害弥漫性浸润为一种广泛的以真皮内炎症浸润为主的损害,皮下组织也可受累。由于浸润程度广泛,在皮肤外观上一般很难看出异常变化。弥漫性浸润1.浅在性弥漫性浸润:病变主要在真皮,发生于疾病较早阶段。表现为皮肤光滑发亮,轻度肿胀,光滑,淡红,一般无感觉障碍。如及时治疗,可消退不留痕迹或轻度皮肤萎缩。2.深部弥漫性浸润:病变部位深达皮下组织,常由浅在性弥漫性浸润发展而来,也可由斑块、结节融合而成。皮损明显肿胀变厚,很难用手指捏起,浅感觉障碍与闭汗明显,皮肤查菌为强阳性。浅在性弥漫性浸润深部弥漫性浸润麻风的神经损害周围神经损害是麻风的一种主要表现,几乎所有麻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和功能障碍。神经粗大、疼痛、局部麻木、闭汗、肌肉萎缩以及神经血管的营养和功能受累。闭汗、皮脂腺分泌障碍所致皲裂麻风的神经损害麻风的神经损害是慢性进行性的。在麻风反应时,神经损害迅速发生,功能急剧恶化,及时处理可获改善或完全恢复。有时在麻风停止治疗或治愈后,仍然会发生神经损害。耳大神经:分布在耳廓及其周围皮肤神经损害的特点感觉障碍:发生在结核样型麻风(TT)皮损3月左右,瘤型麻风(LL)皮损1年左右,界线类介于两者之间。可分为:末梢型,神经干型和手套、袜型。运动障碍:主要发生在手、足和面部。常有肌肉萎缩,肌无力和各种畸形。营养性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萎缩、指甲纵裂,甲板增厚及骨质疏松、骨吸收等现象。神经损害引起的最常见畸残兔眼(睑裂变宽、不能闭眼)口角下垂(面瘫)爪形手(大小鱼际变平、小指弯曲、大拇指外旋)猿掌垂足爪形趾严重的骨骼改变(指骨、趾骨、掌骨、跖骨的吸收)面神经损害—下部面瘫兔眼----面神经颞支、颧支损害尺神经损害(爪形指)正中神经损害(猿掌)桡神经损害(垂腕)胫神经损害---足麻木及爪形趾腓总神经损害(垂足)麻风的分型五级分类法:1962年提出光谱概念分类法,此分类法是根据麻风的临床、细菌、病理和免疫进行分类。(1)结核样型麻风(TT);(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3)中间界线类麻风(BB);(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5)瘤型麻风(LL)。结核样型麻风(TT)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有浅感觉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为很重要的特征。斑疹颜色有浅色和淡红色,表面常无鳞屑。斑块的颜色常为暗红色,轮廓清楚,损害的附近可摸到粗大的皮神经。有时损害附近的淋巴结也变大。头发,眉毛一般不脱落好发于四肢、面部、臀部,除头皮,腹股沟,腋窝外,其他部位均可出现。结核样型麻风(TT)本型的周围神经受累后,神经杆变粗大呈梭状、结节状或串珠状,质硬有触痛,多为单侧性,严重时因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形成脓疡或瘘管。部分病人中人神经症状而无皮肤损害,称为纯神经炎。临床上表现神经粗大,相应部位的皮肤感觉障碍和肌无力。神经受累严重时,神经营养、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则出现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形成“爪手”、“猿手”、“垂腕”、“溃疡”、“兔眼”、“指(趾)骨吸收”等多种表现。畸形发生比较早。本型查菌一般为阴性。麻风菌素实验晚期反应为阳性。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本型发生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部分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上附少许鳞屑。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有的散在,以躯干、四肢、面部为多,分布较广泛,但不对称。除面部外,一般皮损浅感觉障碍明显,但较TT轻而稍迟。除非局部有皮损,头发、眉睫一般不脱落。神经受累粗大而不对称,不如TT粗硬而不规则。黏膜、淋巴结、睾丸、眼及内脏受累较少而轻。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本型查菌一般为阳性,细胞密度指数2~3+。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为弱阳性、可疑。细胞免疫功能试验较正常人低下。预后一般较好。“升级反应”可变TT,“降级反应”可变为BB。麻风反应后易致畸形和残废。中间界线类麻风(BB)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枯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有时在一块皮损上呈现两种颜色。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损害的形态有带状、蛇行状或不规则形,若为条片状,则一侧清楚,一侧浸润不清。若为斑块,中央有“打洞区”,其内环清楚高起,渐向外体面斜,外缘浸润而不清,呈倒碟状外观。有的损害呈红白的环状或多环状,形似靶子或徽章,称为“靶形斑”“徽章样斑”。中间界线类麻风(BB)有的病人面部皮损呈展翅的蝙蝠状,颜色灰褐,称为“蝙蝠状面孔”。常见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皮肤上存在似瘤型和结核样型的损害。有时可见到“卫星状”损害。有的病人在肘、膝的伸面和髋部可风由结节组成的厚垫状块片。损害表面滑、触之较软。损害数目较多,大小不一,分布广泛,多不对称。神经受损后,轻度麻木,比结核样型轻,比瘤型重,中度粗大,质较软,较均匀。眉睫稀疏脱落,常不对称。黏膜、淋巴结、眼、睾丸及内脏可以受累。中间界线类麻风(BB)本型查菌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3~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界于两极型之间。本型最不稳定,“升级反应”向BT发展,“降级反应”向BL发展。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损害大多似瘤型损害,数目较多,形态较小,边界不清,表面光亮,颜色为红或桔红色。分布较广泛,有对称的倾向。损害内的感觉障碍较轻,出现较迟。有的损害较大,中央呈“打洞区”,内缘清楚,外界浸润模糊。眉、睫、发可以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也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黏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触之较软,畸形出现较晚且不完全对称。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本型查菌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为4~5+。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显示有缺陷。预后多数演变为LL,也可演变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