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刮痧法2一、何谓刮痧术?刮痧术是中医治疗学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用手指,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或腧穴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使皮肤发红、充血、淤血或点状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3二、刮痧器具与介质1)特制刮痧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且不导电、不传热的水牛角或玉石,制成具有不同弯度、不同角度、不同长短边缘及不同厚薄的几何形状。2)汤匙:边缘光滑的瓷、金属或塑料汤匙。3)纽扣:边缘光滑的,较大的有机玻璃纽扣。4)瓷碗、瓷酒杯:选取边缘较厚且光滑无破损的瓷碗或瓷杯。4•17世纪至20世纪初使用工具三、刮痧常用器具56四、刮痧介质1)水、酒剂:通常用冷开水、温开水或白酒。2)油剂:常用芝麻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无毒性的)。3)刮痧活血剂:采用中药提炼浓缩调配而成,具有活血化瘀作用。7五、刮痧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清热解表、醒神救厥、疏经通络、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等的效用。8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细胞新陈代谢,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9(一)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10(二)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11(三)疏筋通络•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12(四)信息调整•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13(五)排除毒素•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14(六)行气活血•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15六、刮痧方法:1、刮痧:使用刮痧器具沾上介质,刮一定部位,使皮肤局部充血发红,甚至呈现暗紫点。2、撮痧法:用手指抓、扯、揪、夹、挤、拍等。3、挑痧、放痧:施术者用某种方法使皮肤充血呈紫红斑点时,在斑点上用针挑痧点出血。刮痧法操作目的评估患者实施要点指导患者操作目的•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通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和体质。2.评估患者刮痧部位皮肤状况。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序。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太阳刮夹脊行•腰背部:较瘦的患者刮痧时,手法宜轻以免损伤脊柱。实施要点(一)仪表:符合要求。(二)操作用物: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牛角玉器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两人核对)。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3.洗手、戴口罩。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5.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6.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7.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以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8.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9.刮痧的顺序:从上至下,从里到内。•沿膀胱经两侧从上至下10-20次•然后避开肩胛骨下缘,呈“非”字型,沿肋间隙有弧度的从内向外刮。8-10次。10.期间一定要注意及时沾水,注意观察和咨询患者面色舒适度。11.刮板与皮肤保持45度左右,利用腕力和臂力,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顺一个方向进行刮拭,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刮完一个部位再刮另一处。12.如果发生晕刮,病人面色改变,不舒适等等,立即停止,并且报告医生。24何为晕刮?•(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25•(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13.操作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的体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14.分类处理用物。15.洗手、取口罩。16.记录。27刮痧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痧斑3-6天会逐渐消失。—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休息15-20分钟即可离开。疗程:一般5-7天一次,7-10次一个疗程。28痧色•寒症:青色痧•风症:痧色青,皮肤敏感——痒•寒症:痧色紫,寒气侵犯关节滑囊里面•湿症:痧色黑紫•热症:痧色红,由轻到重燥——浅红(侵肺心胃);火——片红痧(侵肺心胃肝):署——大红(重者头晕、恶心、呕吐);深红色——肝火旺,易发脾气。29紫色:湿热30紫红色:湿热.风湿气垂.肝热31紫黑色:湿气.邪气.阴虚32红色:血热.肺热33颗粒状:宫寒.体寒.胃寒指导患者•1.操作前向患者介绍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告知患者刮痧部位出现红色紫色痧点或瘀班,数日后方可消失。•3.告知患者刮痧部位的皮肤可有疼痛、灼热的感觉。35禁忌症:1、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骶部;有出血倾向疾病禁刮。2、皮肤高度过敏,或皮肤伤口处,或外伤骨折处禁刮。3、五官处、前后二阴、肚脐(神阙穴〉处禁刮。4、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极度虚弱、消瘦者禁刮,以免出现晕刮现象。5、大血管显现处禁用重刮,可用棱角避开血管用点按轻手法刮拭。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的客人,刮试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注意事项•1.保持空气清新,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冬季或天气寒冷时刮痧时间宜稍长,夏季或天气热时则刮痧时间宜缩短。•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刮痧后瞩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对于不出痧或出较少的病人,未必强求出痧。6、刮痧出痧后1-2小时内忌洗凉水澡。7、若有晕刮者,应停止刮痧,让其平卧,休息片刻。若不缓解可指按百会、内关、涌泉等腧穴。8、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不可连续大面积出痧治疗,以保护正气。9、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10、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