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电话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基础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后面常用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相关计算。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而且初二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边角边”公理来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讨论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合作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②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使用PPT课件,1在导入环节方便学生回顾旧知识,节约书写的时间;2在探究环节演示动态,直观,学生易于接受;3在应用环节展示规范步骤,使学生深化印象;4所有的图形都由课件出示,节约了画图时间。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已学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哪些条件?我们还没有研究三个条件的哪一种情况?学生举手回答。学生积极的回顾旧知,利于知识的连贯。课件展示已学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方便规范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想一想,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时会有几种不同的基本情况?2.探究研讨。(1)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使它满足两条边长分别为2cm和3cm,且它们的夹角为40°。画完后用剪刀剪下来,和其他同学剪的三角形比较,看看是否能够重合。(2)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使它满足两条边长分别为4cm和3cm,且其中一条边的对角是45°。(3)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出现了两种形状完回答:(1)两边及它们的夹角;(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由实践操作可知:当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确定,且它们所夹的角的度数也课件展示画三角形,剪三角形的过程。全不同的三角形(如图1)。使得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为什么两条边及一边的对角这三个条件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道理。3、概括:“边角边”公理由此得: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即“SAS公理”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画完后,用剪刀剪下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看是否能够重合。动态演示叠合的情况应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例1如图,AC=AD,AB平分∠CAD,那么△ABC和△ABD全等吗?为什么?分析:①说明两三角形全等需要在个条件②注意图中隐含条件解:△ABC≌△ABD理由是:∵AB平分∠CAD∴∠CAB=∠DAB。在△ABC和△ABD中,AC=AD(已知)∠CAB=∠DAB(已证)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师生讨论解题思路,口述过程后出示规范写法。AB=AB(公共边)∴△ABC≌△ABD(SAS)例2如图,AD∥CB,AD=CB,那么△ABC≌△CDA吗?为什么?分析:转化两边夹角相等解:△ABC≌△CDA理由是:AD∥CB∠DAC=∠BCA。在△ABC和△CDA中,AD=CB(已知)∠BCA=∠DAC(已证)AC=CA(公共边)△ABC≌△CDA(SAS)4.做一做如图,AO=CO,BO=DO,那么△AOB和△COD全等吗?为什么?分析:隐含两边夹角对顶角相等做一做中,找△AOB和△COD全等的条件?抽学生到黑板上做小结1.本课时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在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出示问题,判还有哪些疑问?3.这三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定方法小结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①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的形式及效果较好。本节课在探究过程采用了分组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开展分课前、课上完成,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究条件的过程,感受到了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②课堂例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变式练习增加了课堂容量。课堂例题的变式从条件变式到结论变式,体现了一题多变,既节约了时间也为今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奠定了基础。③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题目之间注重渗透图形变换,题后有小结,强调分析题目的方法及思路,课后小结注重思想方法及图形变换的总结,小结全面充分,利用PPT对基本图形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的小结也注重了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④板书工整,重点知识呈现出来,注重彩笔,PPT的使用。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