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为临床常见症状,由各种原因刺激颅内外的疼痛敏感结构所引起。颅内血管、神经和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颈肌、韧带等均为疼痛的敏感结构。凡这些敏感结构受挤压、牵拉、移位、炎症、以及血管的扩张或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可引起头痛。(一)临床表现1.偏头痛2.颅内压增高性头痛3.颅外局部因素所致头痛(1)眼源性头痛(2)耳源性头痛(3)鼻源性头痛4.神经性头痛(二)住院健康指导1.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用药方法,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依赖性或成瘾性的特点,以及长期用药的副作用。鼓励患者用松弛、理疗等方法配合药物来缓减疼痛。2.疾病指导(1)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可使患者有焦虑、紧张心理。应帮助其寻找诱因,消除紧张情绪,理解、同情患者的痛苦,教会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的方法,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发作次数。(2)帮助患者了解头痛的原因并告知患者可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如情绪紧张、饥饿、失眠、噪声、强光和气候的变化。偏头痛患者进食奶酪、熏鱼、酒类、巧克力也可诱发疼痛,女性患者服避孕药可加重头痛,使患者学会避免各种诱因。(3)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行气功、引导式想象、冷敷或热敷、理疗、按摩及指压止痛等方法减轻头痛。(4)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告知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一)病因本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在认识上还有很多争论。多数研究者认为:虽然TI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症,但绝大多数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反复性发作主要是供应脑部的小动脉发生微栓塞所致;也可能由于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异常等触发因素所引起。(二)临床表现TIA多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较多。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与体征,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不遗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临床上将TIA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大类。(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1)告知患者及家属,说明情绪变化与发生TIA的关系,避免情绪激动、生气或过度兴奋,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导致TIA再次发生,甚至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2)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加强功能运动。2.饮食指导(1)告知其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3)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3.休息运动指导告知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血压控制不稳定及反复TIA发作患者应有家属陪伴,避免单独活动,以防疾病发作时摔倒。如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通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避免突然变换体位,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4.用药指导(1)在使用抗凝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久服阿司匹林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服药,以防胃肠道刺激。(2)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5.疾病指导告知患者或家属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其了解肥胖、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与本病的关系,以及此病反复发作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使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TIA。(四)出院健康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如不注意控制诱发因素此病会反复发作,因此应重点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粘稠度增高及高血脂等。出院后应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戒烟。忌酒。2.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本病可能发生脑梗死及脑出血,经常发作的患者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单独外出,以防疾病发作时跌倒。3.可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如保健操、打太极拳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晨起空腹运动。4.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5.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未产生后遗症则认为“小毛病”不予重视。应向患者强调此病的危害性,及时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本病如未经适当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约1/3的患者强调在数年内发生完全性卒中;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的功能;仅有1/3可能出现自然缓解。因此TIA为脑卒中的一种先兆和警报,在防治脑血管病工作中,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TIA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如能积极治疗,预后较好。脑梗死脑梗死或称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一)病因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它常与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其他外周动脉硬化同时发生;脑动脉硬化常伴有高血压,二者互相影响,使病变加重。其次为脑动脉炎,少见为先天血管畸形等。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发生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二)临床表现1.脑血栓形成(1)一般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或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最初可有头痛、头昏、肢体麻木、无力等,约有1/4的患者曾有TIA史。常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或睡眠中发生,于次晨起床时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2)临床类型1)完全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进展较迅速,常于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2)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2.脑栓塞起病年龄不一,因多数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所以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冠心病引起者多为中老年。起病急骤是脑栓塞的主要特征,在数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达高峰,常见的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如有意识障碍亦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因突然瘫痪、失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早期表现为焦虑、情感脆弱、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常出现抑郁、苦闷、悲观等,应积极稳定患者的情绪,做好心理护理。(1)多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情绪波动的原因,鼓励家人多探视,使其充分享受亲情,消除有害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2)耐心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法及目的,鼓励患者振奋精神,持之以恒投身康复锻炼。2.饮食指导(1)告知其饮食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3)吞咽困难患者应于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健侧在下方)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不催促患者加快吞咽速度。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时返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4)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食或糊状物为宜。3.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溶栓、抗凝、降压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告知出血倾向的早期表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意义。如发现鼻及齿龈出血或皮肤出血点等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免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说明血压波动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血压过高会增加潜在出血的危险性,血压过低会降低脑灌注而导致疾病恶化。因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数。4.疾病指导(1)告知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急性期卧床休息,为防止脑血流减少;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死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3)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的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在训练时环境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4)鼓励患者用健侧手进食,消除患者依赖心理,必要时协助进食。训练患者定时协助排便。(5)恢复期尽量要求患者完成生活自理活动,指导患者简单而有效的交流技巧,循序渐进,以增进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5.并发症观察指导告知患者家属随着病情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情况、肢体运动障碍及失语程度等进一步加重,提示梗死灶扩大或合并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6.康复指导(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智能康复、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康复的目的是减少病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康复锻炼应尽早进行,使已发生的残疾降至最低程度。(2)应尽早告知卧床姿势,置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做被动运动及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肢失用性萎缩或功能丧失。锻炼的方式应从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床旁至床下活动,时间由短至长,次数由少至多,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练习摇头、抬头、坐立、两腿下垂、站立、走路等。对失语患者,根据不同失语方式进行训练,促进语言功力恢复。(四)出院健康指导1.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忌烟、酒。2.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根据病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教会家属掌握鼻饲护理,包括鼻饲的方法,喂食的种类、量、温度、时间及注入速度等,交代鼻饲注意事项。指导掌握处理排尿和排便障碍的方法。4.说明抗凝药和控制血压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服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告知再发脑卒中时可能出现的前驱症状及家庭急救措施。5.注意安全,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慢起床,以防直立性低血压;体位变化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要防摔倒,注意保暖,预防感染。6.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应树立长期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智能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的恢复一年内最快,但长期坚持锻炼,数年后仍有恢复进展的可能。康复训练时应有家人陪护,不可操之过急,随意更改训练计划。定期回医院复查,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开展训练。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脑卒中的10%~50%,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一)病因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2.颅内动脉瘤。3.脑内动静脉畸形。4.其他原因脑动脉炎,血液病,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时。(二)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70岁高血压患者最常见,冬春季易发。出血前多无预兆,少数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多在活动和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时骤然起病。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呼吸深沉带有鼾声,重则成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全身大汗。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常见临床类型包括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1)急性期患者生命垂危,家属心情焦急,应主动关心患者与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知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的重要性。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2)患者急性期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而易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护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鼓励患者应增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