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两个部分•(一)科尔施的人物生平•(二)两篇作品(一)科尔施的人物生平科尔施(1986--1961),德国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并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三个阶段:•1(1911--1919),前马克思主义时期•2(1920--1926),在德国共产党内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事政治活动和理论活动•3(1926—1961),脱离共产主义运动,独立从事教学、研究(二)两篇作品1《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第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危机”和总体性复归第二方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2《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对列宁的批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哲学危机”和总体性复归“哲学危机”的主要表现:1.资产阶级学者忽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贡献库诺·费舍九卷本《近代哲学史》只言片语提了一下马克思2.以第二国际理论家为代表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实证化“资产阶级的哲学教授们一再互相担保,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它自己的哲学内容,并认为他们说的是重要的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一再互相担保,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从其本性来说与哲学没有任何联系,并认为他们说的是很重要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和哲学》3.一部分理论研究者认为马克思本身确缺乏哲学内容,因此要对其哲学性进行“补充”伯恩施坦主张用康德和马赫的哲学思想来补充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原则复归的两个方面:1.“消灭哲学”的正确解读2.以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和革命的统一为内涵的总体性原则1.“消灭哲学”的正确解读正确的解读是实现“哲学转折”的一个基点。“德国实践派要求否定哲学是正当的,该派的错误并不在于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在于只限于提出了这个要求,没有认真实现它,也不可能实现它。该派认为,只要扭过头去,背朝着它,嘟囔几句陈腐的气话,哲学的否定就实现了······一句话,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在这本著作中还指出,当我们认识到“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的时候,对天国的批判就应该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又因为“德国人在思想中、哲学中经历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因此对尘世的批判首先要对哲学批判,批判的实质在于“哲学的否定”;而否定和消灭哲学,根本在于“现实中实现哲学”。科指出,马克思对作为独立观念形态哲学的一般超越,本身就具有哲学性。他是把哲学从一种外在于社会历史进程的纯粹的观念形态转变为一种内在于社会历史进程的批判维度,这实际上是一种革命哲学。科认为,马克思基本的哲学思想在于:历史不应只在哲学中以观念的形式展开,而哲学也不应保持独立的理论游离于现实之上,它应该成为历史的现实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和革命的统一为内涵的总体性原则(1)把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当作一个活的有机整体加以把握,尤其要把理论和实践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把握,由此形成一种辩证的总体性概念(2)总体性原则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一)1843-1848,起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止于《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总体性时期1.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有着内在本质的关联2.理论和实践的统一3.充满深刻的批判精神(二)起于1848欧洲革命止于19世纪末,非批判的实证性理论时期1.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本质关联被割断2.批判性和革命性的丧失(三)从20世纪开始,一个待续的过程,总体性理论重建时期《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判》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哲学提出批评:(一)列宁的哲学带有革命功能主义的倾向(二)列宁的辩证法和反映论是非辩证和机械的,实质上是一种旧唯物主义(三)列宁的唯物主义哲学变成了评判科学发现的依据,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综上所述,可以将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有着本质和必然的联系2.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理论3.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一个作者的这些或那些观点,有多少为我们所接受,这一点在历史考察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给了理论和实践以什么推动。而科尔施的视野广阔,他的思维的批判性,以及他同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所有那些致力于克服生存的异化形式的愿望紧密联系,对于那些不认为革命理论已经完善,问题只在于运用这一理论的人来说,将始终是一个鼓舞!”——弗兰尼茨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