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代表性国家:德国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从支出看,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影响公平和效率。2宏观: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微观: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作用。风险: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保险:借助于大数法则,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在被保人之间分散风险。保险市场失灵:商业保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保险市场失灵;2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3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4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1、资源配置效率;2、合理的收入分配;3、保护个人的自由的目标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增加的来源:一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社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政府干预再分配;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的结果是收入差距的分化。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出现有效需要不足。而总有效需要不足会导致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进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药方是通过财政政策\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有效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保护社会人力资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公平:经济公平(客观)和公平感(主观)经济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过程公平:竞争的规则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所有的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对与经济活动;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励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个性、需要、动机等因素。结果的公平≠平等或均等,后者指的是收入分配的量的一致性,而前者带有价值判断,指的是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基础上的各人贡献与其收入的一致性。Op/Ip=Or/Ir式中O和I分别代表有关人的所得和他们的贡献,而p和r分别代表当事人和参照者。所得与贡献的比值(O/I)可以称为公平指数。当等式两边的公平指数相等时,当事人会感觉公平。这样,当事人的所得即使与参照者的所得在绝对量上差异悬殊也不会觉得不公平;相反,公平指数不相等,即使两者间的绝对收入差距不大也可能产生不公平感。公平的重要性:1、是打断不平等链条的有效手段2、不平等阻碍长期经济繁荣和发展的总体进程3、收入不平等使主观福利下降4、收入不平等引起直接和间接损失效率。效率:指资源的最优的配置状态。资源配置得当,资源利用充分,则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则是低效率或效率损失。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一,市场是不完善的,机会不平等是普遍现象;二,市场分配的标准是要素的功能,即要素的生产能力或贡献;三,垄断的存在造成机会、过程和结果的不平等;四,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主动的经济政策引致的不平等存在;此外,存在权力参与市场分配的问题。奥肯漏桶:1再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失灵:当政府的干预过度或不当引致效率损失时,甚至是既无效率又无公平时,政府就失灵了。2税收制度可能损失效率和公平:设计和实施得当的累进税和转移支付制度,既能促进公平也能保证效率,反之可能公平和效率都受损。如果边际所得的税率太高,以至于人们减少工作和投资的热情的话,那么这种税制就损害了效率3社会保障支出可能是反激励的:社会保障支出制度的设计和管理不当也会形成反激励作用并引起公平效率的损失。反再分配:高收入者相对低收入者多纳社会保险税,但由于高收入者平均寿命较长,相对而言从社会养老保险获得更多退休金。过高的保障水平可能导致“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4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不当引起效率损失:管理成本形成奥肯漏桶,引起效率损失;给付环节的道德风险会使从富人那里取来的粥不是给了应得的穷人而是被其他人分享了,在这种情况下既无效率也无公平。5理论及美国的经验:。同营养不良、不健康、丧失工作技能、人生苦难等的经济代价相比,再分配损失的效率代价显得要更少一些。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部分积累模式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按受益确定方式实施,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所需支付的保险金总额进行社会筹资,一般由雇员和雇主(或全部由雇主)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或社会保险税。这种模式以支定收,不做积累特点:一,可依靠需求变动及时调整缴费额度或征税比例保持收支平衡;第二,政策取向是实现相对公平,互济性强;三,操作简便,管理成本低;四,以支定收,注重当期平衡,可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五,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较大,每年筹集的资金和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有资格享受社会保险金的人数不断增长而相应增,抗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较弱.完全积累模式也称基金积累制,是以远期纵向平衡为原则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方式,其实质是个体一生中的跨时性(代内)收入再分配制度。特点:一,由于该财务制度由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且资金记入个人账户,未来收益与参保期间的缴费高度正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二,透明度高,基金提取的比例相对稳定,充分体现基金的储备功能;三,制度建立初期费率较高,筹资见效快,长期内费率相对稳定,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较小;四,积累的预筹资金可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以便保值增值,同时可为经济增长积累资金,促进资本形成,既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又能使制度本身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弊病:1该制度无再分配功能,不利于缓和贫富差,远离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初衷;2由于基金积累制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管理成本较高。3个人账户上基金的积累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过程,其最重要的保值增值功能面临许多不确定性风险。部分基金积累制是对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的整合,是一种兼容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和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保险费用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方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采取基金积累方式,以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增长。特点:初期的社会保险缴费低,以后将逐渐稳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避免了基金制的较大风险,又可缓解现收现付制存在的缺乏储备和负担不均的问题。现收现付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一,资产替代效应是存在的,但可能会因受到资本市场不完善、人们的收入水平差异和消费倾向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弱化。而被弱化。二,引致退休效应也是存在的,但其强弱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制度下是不同的。三,对于那些短视、认识到为养老进行储蓄的重要性或者自我控制力差的人,社会保障确实有促使其增加私人储蓄的作用。第四,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对私人储蓄既有挤出效应又有挤进效应,其相对强度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储蓄习惯和社会初次收入分配状况。五,自愿性的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确实存在,因而会对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产生一定的抵消,但是这种抵消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但通常难以抵消干净。基金积累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一)世界银行的观点:实行完全积累制的老年保障计划,一方面要求人们积累一定的储蓄额,另一方面会减弱现收现付制对储蓄消极影响,从而增加完全积累制对储蓄的消极影响,从而增加完全积累制对储蓄的促进作用。(二)戴维斯:基金制养老计划对私人储蓄的影响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即针对一个具体经济而言,通过养老基金而实行的强制储蓄和私人储蓄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调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储蓄的影响:1储蓄的变化更多的是缘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发展和变化。2不论采取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的财务制度,当一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普遍比较乐观,因此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量,即对储蓄产生“挤出”作用;相反,当一国保障水平降低时,人们就会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对储蓄产生“挤进”作用。社会保障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促进其他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竞争。促进金融创新。促进理性投资。促进市场交易现代化。参与公司治理。养老金基金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有利于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通过收入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3、通过对劳动力的修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4、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1、推迟劳动者进入劳动力队伍的时间2、使失业者推迟或不再重新就业3、使工作者减少劳动力供给4、引致提前退休社会保障通常会导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取决于雇主与雇员的力量对比、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雇主可接受的赢利或亏损水平等因素。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力流动的速度;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合适度;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成本首先,在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市场机制缺陷的一种弥补,起到了社会安全网的作用。其次,社会保障制度是否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的可携带性如何都会对劳动力的流动性产生影响。第三,一些社会保障政策一般会可以直接提高劳动力流动的速度,降低劳动力配置的成本。最后,另外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对雇主解雇雇员的严格限制,会直接妨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覆盖范围、保障水平等都倚赖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它既能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养老保险财务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种是以储蓄为中间变量,另一种思路则是不考虑储蓄这一变量,而基于经济增长的“黄金律”理论:如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