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营销破壁崇洋媚外不能仅诉诸消费者合肥市政府采购对中央空调必须“原装进口”的要求在激起舆论的轩然大波之后,终于影响到当地的政府决策部门,最近的消息是,合肥市政府已经决定撤销“封杀国产空调”的采购公告,并向对此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安徽商报》表示感谢。作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危机公关,合肥市政府对这次事件迅速采取事后纠正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在这种错误的公告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令人忧虑的事实,那就是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心理却成为自主品牌在自己国度内的无形壁垒,甚至这种崇洋媚外已经对政府消费产生支配作用,而这又靠什么来纠正和消除呢?汽车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半年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曾经以韩国美女金喜善拒坐奔驰车为例炮轰中国娱乐界不买国产车的现象,但这种炮轰于事无补,国产车依然还是低档的代名词。而在最近出笼的一则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国产车也因为没有申请环境标志而被拒之门外。作为一种弱国心态,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暗藏并且渗透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已经反过来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定位,所以我们看到欧典地板才敢于冒“欺天下”的风险而虚构自己的德国血统;也不难理解劲霸男装整天吆喝自己“入选巴黎卢浮宫”的真正动机了,而很多中国品牌却热衷于取一些洋名字的目的更是自不待言。平心而论,崇洋媚外这种普遍存在的民族心理是我们的弱势文化面对西方强势文化而自然产生的,作为一种文明落差的必然产物,这种心态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消除,因此,它也就在长期内构成了自主品牌在自己国度内的非贸易壁垒,从而成为国货营销的普遍困境。中国企业界应该承认,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这种心理的出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我们的制造水平、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密不可分,一名日本工程师在中国考察时被铝合金门窗的棱角划破了手指,而在他看来,这样的活在他们国家是交不了差的;而另一则案例则是,一位在国内养成了猛摔车门习惯的留学生却在韩国发现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乃是因为国内汽车制造的车门不好关而造成的,并为此感慨--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已经影响到人们的国际交往。而在这一方面,国外企业确实在总体上要高于中国企业,所以,崇洋媚外思想的客观根源是国外产品和品牌确实值得尊崇,中国企业不能把崇洋媚外的板子只打到消费者屁股上,还应该扪心自问反躬自省,中国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到底比跨国公司差在哪里?然而,面对国货营销的这一困局,很多中国企业采取的做法是向政府部门和消费者诉求“采购自主品牌”与“消费国货”,当然,利用政策法规为国货争取暂时的市场空间也未尝不可,但应该认识到,这只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更为根本的则是国货的真正自强,这种自强应该包括产品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甚至企业的管理和文化等各个层面。韩国之所以倡导国货消费取得了成功,不仅是因为其消费者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也是在于韩国企业将那种真正自强的民族信念一以贯之地倾注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之中,企业的自强与消费者的自尊一旦形成良性互动,国货才能真正屹立于自己的市场,而难以形成这种互动,正是中国国货营销困境的根本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