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姓名:马红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张元智20090606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作者:马红岩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吕向东中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2008多元化是一个单一产品生产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之路,故而多元化模式选择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做出的一个战略决策。研究表明:多元化模式与多元化类型一起,显著影响到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在做出多元化模式选择的决策时必须慎重。现实中,不同企业的多元化模式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实施的多元化,其多元化模式也会不同:有时选择了内部发展模式,有时却选择了并购模式。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即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多元化模式选择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首先回答:进行多元化模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或者说,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多元化模式选择?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介绍选题动因及意义、研究思路及论文结论和创新点,第二章对国内外研究同一问题的文献做了回顾;第三章则为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提出部分;第四章是对实证研究设计的说明;第五章为实证研究结果及其讨论;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文章主要以企业的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同时借鉴交易成本理论的思想,从微观(企业自身)、中观(行业)和宏观三个方面,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分析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在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下,搜集了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在2001-2005年间的多元化行动样本共计54个,运用logistic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以下结论:企业的内部财务资源、外部财务资源和国有股比例对企业选择内部发展模式的概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它们的数量越大,企业在多元化时选择内部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企业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多元化进入行业与原有行业的相关性、进入行业类别以及法律环境因素,对其多元化模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论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模式时,更多的还是基于自身资源的考虑,受外部因素(行业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较小。这反映出:随着中国制造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在战略制定方面逐步接近以内因为主、同时兼顾外因的决策模式;同时,企业非财务资源(物质资源、无形资源)在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决策中的地位要显著低于财务资源,反映出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模式时,对非财务资源如技术、品牌等不太重视。其原因可能是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多以利润率或投资报酬率等少数标准为决策依据,而较少考虑发展新业务所需的核心能力同企业原有核心能力的关系。文章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的数据:文章数据来自中国这一典型转轨经济国家中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第二,更为全面的研究视角:同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研究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三,新的结论:以上两个方面的创新,使得文章得出了新的结论:发现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讲,国有股比例越高,在多元化时,企业选择内部发展模式的概率越大。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没有发现国内或者国外的哪位学者理论阐述或实证这一观点。2.期刊论文喻缨.霍国庆.YUYing.HUOGuoqing中国制造业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5)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多元化的诱惑与选择,这种选择的回报和风险都是巨大的.应用多元化战略理论,通过对我国421个上市公司2001年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检验了多元化战略与其绩效关系的理论假设,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与其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和经验解释.3.期刊论文吴文静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与融资策略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6)在我国,制造业是第一大产业,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行为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多元化作为一种典型的经营战略.受到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视角,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多元化行为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融资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化战略提高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而且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4.学位论文张伟转型期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及结构优化研究2006一、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本文由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部分组成。基本框架是: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包括第一、二章,主要从企业边界、企业规模效应和企业规模与产业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企业规模及结构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从理论上说明企业规模变动的原因及方式,以上二点作为本文立论的基础,为后续的研究创造理论平台。第一章企业规模的基本界定与理论基础,分别从企业性质与边界、企业规模结构的效率、产业竞争力与企业规模的内在联系三方面论述企业规模。传统的新古典理论没有很好地解释企业的性质及其决定企业规模的内外因素,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企业的性质。市场和企业都是协调机制,企业最明显的特征是取代了的价格机制。企业通过相对价格和成本与外部网络联系,而在企业内部则由企业家组织与分配劳动。企业存在的原因在于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企业边界是企业组织机构在与市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力传递的最终体现。它以企业产品和企业能力的市场作用程度为依据,与交易费用、组织费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共同确定企业生产的范围和规模。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一般是根据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等的影响来判定市场结构的效率状况,这种分析思路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市场结构效率的主要方面。产业内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是产业市场结构变化的重要决定因素,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逻辑关系。因此,本文对企业规模结构效率的分析借鉴这种思路,从生产、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对企业规模结构的效率进行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规模结构所反映出的企业组织的效率表现。在市场经济占主体和经济发展处于工业社会的当今世界,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的低成本和市场营销的高效率。现实经济中许多因素决定着一国的产业竞争力的变化,归结起来这些因素分为两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于一个产业来说,比较优势是其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从短期来看,整个产业中企业管理水平是一定的,企业的平均获利能力取决于产业和技术选择是否合理。只有选择得当的产业和技术,企业才能够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带来的比较优势,在这一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企业发展的规模,进而决定产业的规模结构。第二章企业规模变化的原因及方式影响企业规模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是自然的不可控的因素,如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而有些是企业可以选择甚至可以控制的因素,如生产技术、资本和市场。本文选择企业市场竞争和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研究企业规模变化,目的是将企业规模的变化置于产业组织的框架之中,揭示企业规模结构变化的规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部市场,外部市场的容量和结构决定着企业的战略决策和行为方式,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规模大小。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于市场规模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产业生命周期中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产业环境的改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的影响,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企业网络作为一种越来越普遍推行的企业存在方式,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企业规模的变化。第二部分为历史与现实研究,包括第三、四、五章。主要考察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变,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制造业企业规模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上世纪70,80年代以前,也即新经济高速发展以前,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随着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也在上升,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回顾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及企业规模的演变,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与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之间的联系。第三章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规模演变分析,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和发展的。19世纪最后30年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股份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集中。到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集中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第四章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企业规模的演变分析,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亚洲“四小龙”: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自60年代中期起,“四小龙”迅速改变着昔日的旧貌。在1960-1990年的30年间,“四小龙”一直执世界经济增长之牛耳,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8%以上。近年来虽有起伏,但基本保持在7%左右,经济正步入成熟增长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各国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制造业发展道路,最终使企业规模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第五章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演变分析,制造业中企业规模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产业组织变化的反映,产业组织的变化决定行业企业的规模结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影响产业组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变化、和由产业技术、经济、组织和销售特点决定的进入和退出障碍和政府的规制壁垒。而对于我国来说,建国以来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现实,因此,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因素,除了上述的因素以外,基本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府政策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第三部分是现实的企业规模最新变化研究。本部分为第六章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的变化特征,在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的生存空间从区域化到全球化,企业的产品组合从多元化到专业化,企业间的组织形式从一体化到联盟化。面对新经济,为了做大、做强,企业不能一味向着多元化、集团化及上下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应当根据新经济的特点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据此,我们可知,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变化的特征和企业规模结构将有别于传统经济。本章主要从新经济的特征出发,研究在新的企业组织一企业网络条件下,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并提出,产业环境、企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三者互动的观点。二、论文的创新本文基于转型期我国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环境,对制造业企业规模及其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企业规模结构优化的思路。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影响制造业企业规模变化的基础性因素在现实经济中,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资本扩张的角度,对企业规模变化的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这对于促进企业的成长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企业规模的实质对于企业规模,一般可以从雇员人数、资本数量和销售额来界定。在我国,过去几十年,尤其在高度计划经济年代,谈到企业规模,往往都是由职工人数指标来衡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衡量是不科学的。本文提出,从企业职工人数来衡量企业的规模,会使企业的发展迷失方向,给企业带来许多弊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还必须重视企业的资本规模。(3)企业资本规模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本文认为,企业资本规模是产业的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从企业资本规模来研究产业竞争力,是从现象层面的解释向内在动因的深入,找到了影响竞争力因素的作用机制。从企业资本规模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的竞争力,目前在国内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加以弥补。(4)企业网络中企业资本规模的新特征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交通快速便捷通道的网络化,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本文认为,随着企业网络的发展,企业和企业网络资本规模的扩大将会增强整个企业网络和网络中企业的竞争力。(5)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的背后是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反映。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制造业发展的空间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