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Utility)效用:消费者从消费一种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主观满意程度(最好吃的东西?最好看的颜色?主观性和相对性)。效用理论用于解释理性的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可能带来最大满足程度的各种商品组合;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消费量为xi,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效用为U,则效用函数写为:U=f(x1,x2,…,xn)基数效用理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即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基数效用理论利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问题。序数效用理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理论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消费者均衡问题。效用函数效用函数:效用是消费的商品数量的函数。U=f(Q)–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U=f(x,y)–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消费者的均衡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假设有效用函数U=f(Q);总效用TU:效用总量,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边际效用:每增加或者减少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时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化。边际校园是效用函数的微分;“七个馒头”:正效用、零效用、负效用–理性的消费者花钱买负的效用?;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个单位的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的变化(小-大-小)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TUQMUQ总效用TU=f(Q)倒U形,穹顶状,斜率正-零-负。MU=向下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dQdTUMUQPQ第二章“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随边际效用的递减,消费者意愿支付的价格递减生理和心理的极限:重复增加消费同一商品,消费者的主观满意度递减。利益最大化原则:消费者是按照商品的“重要性”排序来作出理性选择,所以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用在“自认为最重要”的用途上。现代效用理论源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理性思潮的一大主流。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理性的人们应该根据每个物品所能增减的效用来做出他们的消费决策,这是一种“愉快与痛苦的计算”。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从春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与员工福利管理”“上瘾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增?”Stayhungry,Stayfoolish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一、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等效用曲线”或“效用等高线”。消费者在偏好一定的条件下对商品组合进行选择时,满足程度相同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x,y)的集合。无差异曲线含义:TU=f(X1,X2)=U0组合方式YXA530B1018C1513D2010E258F307XYI消费者偏好假定偏好的完整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且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对A的偏好必然大于C。偏好的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较多的商品组合。偏好不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也不取决于收入,只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与不喜爱的程度(主观的价值判断)。现代需求理论一般更注重序数效用理论,即重点考察消费者对商品组合的偏好顺序,以此描述市场需求曲线的一般性质。把无差异组合从表的形式转达换为几何形式,并作出变量连续性假设,即为无差异曲线。QYQXAB。。。。DCU1U2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构成无差异曲线群(族);距离坐标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决不会相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且其绝对值递减。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决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且其绝对值(边际替代率)递减。二、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PossibilityLineC=PXQX+PYQY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的各种可能组合,又称为预算约束(budgetline)线。QY=-QXyxppQYQXC/PYC/PXYPC消费可能线的移动(C,PX,PY)商品价格不变,收入的变动收入增加,右平移;收入减少,左平移;QYQX收入C、PY不变,PX下降,预算线右移(缓);收入C、PY不变,PX上升,预算线左移(陡);QYQXC/PX收入C、PX不变,PY下降,预算线上移(陡);收入C、PX不变,PY上升,预算线下移(缓);如果C、PX与PY按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同时变化,预算线的移动需作具体分析。QYQXC/PY三、边际替代率递减(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消费者的选择受其支付能力(预算)的约束。边际替代率MRSXY=ΔY/ΔX: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的条件下(相同的效用水平、同一条无差异曲线),每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不得不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YOXU=f(x,y)AB⊿y⊿xMRSXY=-yB-yAxB-xA=-⊿y⊿xMRSXY=-dydx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斜率的绝对值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其绝对值不断减少,它必然是凸向原点的。假设有效用函数U=f(x,y),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有:ΔY×MUY+ΔX×MUX=0ΔY/ΔX=-MUX/MUY若消费者偏好和收入既定,那么其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效用之比。即有MRSXY=-ΔY/ΔX=MUX/MUY边际替代率递减:在保持消费者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ΔY/ΔX)的消费数量递减。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最优的消费组合(x,y)在哪里?第三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消费者行为受到其支付能力Yd的约束。消费者收入为Yd,消费支出为∑PnQn=P1Q1+P2Q2+……PnQn,Yd>∑PnQn,消费者还有可能提高效用水平;Yd<∑PnQn,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可能实现;Yd=∑PnQn,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于其效用水平的提高;预算线之上的A点;预算线之外的C点;预算线之内的B点;。。ABQYQX。C目标:在预算约束条件下实现总效用最大化;如果有:MUx/Px>MUy/Py,意味消费X的效用大于消费Y的效用;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即是增加X的消费,并相应减少Y的消费;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影响,MUY/PY由此而上升,而MUX/PX相应下降;反之亦然,直到这二者相等为止。一、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推导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有:ΔY×MUY+ΔX×MUX=0或MRSXY=-ΔY/ΔX=MUX/MUY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A,消费者实现了既定收入条件下效用的最大化。在A点,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正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AQYQXB。。C1、-ΔY/ΔX=PX/PY(A点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2、-ΔY/ΔX=MUX/MUY(A点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有=在A点,每一个单位的货币不论用于购买哪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既定收入水平下的效用最大化。YXMUMUyxpp消费者均衡的等边际法则MUx,Muy分别代表商品x,y的边际效用,Px,Py分别代表商品x和y的价格;当:MUx/Py=MUx/Py(=……=MUn/Pn)时,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消费者面对若干种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即实现了总效用的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又被称为“最佳购买”、“最佳购买组合”、“效用最大化组合”等。“消费者均衡”即是受支付能力(预算线)约束的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均等的结果。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的分配?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是以“食品券”还是以现金方式发放更为合理?不同利益相关人的观点?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均衡发生变动,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减少对该物品的消费,而增加其替代物品的消费,从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满足。二、需求曲线的推导若收入不变,商品Y的价格PY不变,则商品X的价格PX与“最佳购买量”Q之间的关系即为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曲线。Px1(E1)Px2(E1)PX3(E1),X11X12X13.QYQXPQX三、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额。消费量愿意支付的价格实际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19542853375246515550合计3525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需求量;消费者剩余:“我们得到的大于我们所支付的”,这种额外的“好处”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感受,而非消费者的实际收入。Q2P2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p1变到p2)数量价格0需求原来的消费者剩余原来消费者额外的消费者剩余新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Q1P1EFCA市场均衡中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价格均衡价格P0数量均衡数量QA供给曲线CD需求曲线SE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经济福利和总剩余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意愿支付-买者的实际支付生产者剩余=卖者的实际收入-买者的意愿收入总福利=总剩余=生产者福利+消费者福利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关键概念IQPQPYYXX消费者均衡条件的证明),(maxYXQQUTU0YYXXQPQPI拉格朗日函数:)(),(YYXXYXQPQPIQQUL000YYXXYYYXXXQPQPIPQUQPQUQLLLYYXXPMUP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