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商品经营业绩评估一、商品周转商品周转也叫存货周转,在零售企业中,它是企业获利能力的关键。之所以用商品周转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商品出售以前在企业停留的时间。周转快的商品在企业停留时间少,周转慢的商品在企业停留的时间长。零售企业可以使用下述计算周转次数的4种方法之一:(一)纯销售额÷按零售价计算的平均库存额(二)所售商品的进货成本÷按进货成本计算的平均库存额(三)所售商品的数量÷平均库存数量(四)纯销售额÷按进货成本计算的平均库存额通过对第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周转与销售额和库存水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五)纯销售额=周转次数×按零售价计算的平均库存额(六)按零售价计算的平均库存额=纯销售额÷周转次数第五种方法表明,如果企业能够知道周转速度为6次,平均库存100000元,那么企业每年就能创造600000元销售额(6×l00000)。第6种方法可被用来确定实现带有一定周转速度目标的预期销售量所需要的库存额是多少。如果零售企业预测的销售额是500000,经验显示此时周转速度为4次比较合理,那么,企业需要按零售价计算的库存是125000元(500000÷4)。前面我们说周转是零售企业获利的关键,不意味着周转越快,利润会无限地越高;也不是周转越慢,利润越低。商品周转快能使企业减少一些费用,周转越快,所需平均库存越低。低库存显然只要较少的资金,因而企业的利息费用就较低。同样,随着库存减少,所需要的保险费、商品税金、仓位费也减少。另一方面,周转快也可能增加费用。平均库存商品少,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需要更频繁地订货,这样会损失一定的数量折扣,运输成本、通讯费、管理费、办公费也会增加。因此,假设企业走一个极端,每年只订一次货,那么订货成本很低,但因为平均库存大,相应的库存成本就高。再假设企业走另一个极端,每周都订一次货,那么订货成本较高,但平均库存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就相对较低。因此,周转这一概念对于商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一个商店以最佳的周转速度运营是很困难的,但它却又是推动企业向高业绩目标前进所必需的。不过,周转不是业绩的衡量标准。二、利润商品购销存业绩最终的衡量标准不是周转速度,而是利润。一个零售企业可能销售很好因而周转不错,但这不是目的。零售企业管理者的任务是管理需求和供应诸因素,以实现能维持生存和未来发展的投资回报。库存商品投资影响供应(成本)函数和需求(销售)函数。因此我们来看看库存是如何帮助实现利润目标的。零售企业的商品管理对获得利润有多大帮助?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利润进行界定。商品经理在评价商品经营业绩时可以用三种利润标准。(一)毛利毛利是销售净额减去所售成本。如果除了能够直接追溯到该商品上的成本以外没有其它费用,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但是,有时情况不是如此,比如我们不可以直接将所有广告和销售费用与某一商品线联系起来。(二)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是销售净额减去所售商品的成本和所有可直接追溯到该商品的费用之后的余额。广告费用等是可以直接与某一商品线联系起来的。(三)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销售净额减去所售商品成本、直接费用、所有间接费用的分摊额。这种方法只能在间接费用能合理地分摊的情况下使用。但是一般来说,这很难做到,因为将总裁的工资或办公费用等分摊到商品线上,是很难不带有随意性的。这三种利润数字都可以与销售额联系起来,以获得利润率:在这几种可以使用的利润衡量标准中,毛利率是用途最广的。其原因有二个。首先,这个数字是最精确的,因为销售额和所售商品成本都是由商品线或商品项目直接计算出来的。这是毛利率法相对于贡献毛益率法和营业利润率法的一个大的优点。后二者都要确定哪些费用(除所售商品成本)应该从销售净额中减去。第二,许多行业协会定期公布商品线的毛利率数据,使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业绩与其它企业作比较。三、商品资金毛利率商品资金毛利率是将周转速度和利润合并成一个指标。它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毛利额÷销售净额)X(销售净额÷按成本价计算的平均库存额)=毛利额÷按成本价计算的平均库存额在这个式子中,毛利率被乘以周转次数,以获得库存商品资金毛利率。因此,如果某一商品线的毛利率是30%,每年周转6次,那么库存商品资金毛利率就是1.80(O.30X6)。就是说,投资于库存商品一元,企业平均每年获得1.80元的毛利。这个毛利额可以用来支付营业费用,帮助创造利润。上述公式虽然很简单,但能告许我们三点:(一)管理商品投资的基本目标应该是投资回报率,特别是库存商品毛利率。毛利和周转速度不是目标,追求它们是为了提高库存商品毛利率。(二)商品管理中有二个基本决策,一是毛利管理,一是周转管理。(三)能够很好地将毛利管理和周转管理结合起来的商品经理能够获得好的业绩。运用库存商品毛利率框架来进行商品决策和业绩评价的优势之一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提供若干商品线的毛利率的统计数字,它们使企业可以用自己的业绩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