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推广信用卡的基本模式是:团队作业+礼品促销,通过礼品促销产生的进件占总进件量的80%左右。在本市,礼品促销不是被动应付市场竞争的简单结果,而是前瞻性适应市场的一种主动选择。事实上,本市信用卡市场持续性规模性的重型礼品投入就是从公司开始的,当然,以当前眼光来看,当时的所谓重型礼品现在已经成一般礼品了。礼品促销是信用卡营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手段,公司正是窥破了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而将其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才主动干预并正确指导了广大推广人员的礼品作业实践。这种理论就是“价值转移”理论。信用卡客户依其对信用卡的认同程度大致可分为3类:A类客户认为信用卡非常好非常有用非常有价值,渴望拥有,乐于申办,不需要外界刺激,这类客户约占10%;B类客户认为信用卡不是急需品,对自己没太大用处,价值不高,有也行,没有也行,办卡意愿不强,有刺激就可能办,没刺激就不办,这类客户约占80%;C类客户认为信用卡不仅没有价值,还会带来麻烦,即使有外界刺激也拒绝办卡,这类客户也约占10%。可以看出,推广人员主要接触的是B类客户。面对这一类客户,单靠信用卡本身的功能价值去直接吸引它办卡是不够的,必须转移它的视线,靠间接刺激—提供富有吸引力的附加价值才可能有效,比如赠送一桶食用油、一把遮阳伞或一个咖啡壶,客户为了得到赠品这种附加价值,往往捎带的把卡给办了,而且是很快速地办了。这就是价值转移理论的逻辑关系,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只要礼品适当、促动得力,价值能有效转移,客户就会办卡。那么,什么礼品是适当的礼品呢?这需要在礼品选用时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实用性。信用卡价值为“虚”,礼品价值为“实”,价值才能顺利转移。二是体积大。体积大不仅使礼品显得实在,而且能形成视觉冲击力,可在瞬间打动客户,快速促成交易,特别是在作业点有堆头摆放的时候,更容易形成强烈的办卡氛围。三是普适性。普适性的礼品有助于实现规模作业,迅速上量。四是价格适中。价格适中是个相对概念,一般情况下,礼品价格占员工单卡收入比例在25—40%之间为适中,否则为偏高或偏低。价格偏高则员工经济负担过重,心理失衡,影响作业积极性,如价格过高还会让客户感觉有圈套,不敢接受;价格偏低则客户不屑一顾,根本起不到促销作用,不仅没有降低作业难度,反而造成交易时间延长、交易成本增大,还容易在市场竞争中丧失机会。需要强调的是,在市场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即使竞争对手将礼品价格抬高了,也不能盲目跟进,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现金流、竞争策略等)与礼品应用原则,重点以差异化手段妥善应对。不用怕,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东西终将出局。一般情况下,适当的礼品应该具有以上四个特点。礼品选用适当后,还有个使用问题,使用不当,常常事倍功半。首先说一下采购方式。礼品采购有两种方式:机构统一采购和员工个人采购。机构统一采购礼品,能够形成规模效应,能够充分压制竞争对手,还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员工满意度。而员工个人采购礼品,达不成上述效果,故不宜采用。其次说一下管理方式。员工成熟度不高的机构,应当强制员工使用机构统一采购的固定礼品,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员工觉悟,降低作业恐惧感,拔升战斗力。只要员工看到使用礼品后销量迅速提高了,投入产出比更优,他们是乐于接受这种“强制”的。员工成熟度逐渐提高以后,礼品管理方式可过渡到引导员工使用。再次说一下赠送方式。礼品有三种赠送方式:现场发放、现场发一部分滞后发一部分、滞后发放。现场发放方式效果最佳,因为信用卡是瞬间产品,对客户来说,现场有刺激,现场就办,对脱离眼前的承诺,它们基本不感兴趣。后两种方式只应在礼品断货、抢占市场等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最后说一下组合方式。同一作业点使用的礼品不论从品类、花色还是规格方面来分,都不宜超过3种。种类太多,客户会挑挑拣拣、来回退换,导致交易时间延长,作业成本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