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企业业绩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业绩、业绩评价与业绩管理业绩预算或管理规定执行的结果,分为经营和管理两方面;业绩评价是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者的管理业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评定,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找出增加企业价值的关键变量,并以此对经营者和管理者进行计酬。业绩管理业绩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业绩以财务指标反映,称为财务业绩以非财务指标反映22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业绩评价系统评价标准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报告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3(1)业绩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根据不同的业绩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可以将业绩评价分为四个基本层面:31)政府管理部门从行政管理和社会利益代表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的社会贡献评价。2)潜在的投资者从投资决策角度对于企业业绩的评价。3)企业所有者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4)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者的评价。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44(2)业绩评价标准——指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通常有以下五种:公司的战略目标与预算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或竞争对手标准;经验标准;公司制度和文化标准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55(3)业绩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对评价对象的相关方面进行衡量。(4)业绩评价目标——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所在,它服从或服务于业绩评价主体。(5)业绩评价报告——是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业绩评价系统的结论性文件。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6(一)长短期目标一致原则(二)战略性原则(三)可控性原则(四)协调性原则(五)公正与公平原则三、业绩评价原则77(一)长短期目标一致原则企业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必须集中注意以下因素,包括善待顾客、获利能力、质量、创新、灵活性、管理者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三、业绩评价原则88(二)战略性原则(1)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的平衡;(2)注重营利性指标与流动性指标、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间的均衡;(3)注重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协调。三、业绩评价原则99(三)可控性原则由于组织的分权及管理坏境的多变,在业绩评价实践中,管理者当且仅当对其可控事件与可控成本负债。可控——是指直接受管理者控制的事件与区域,这一区域可以是成本中心,也可以是利润中心,从总部看则是投资中心。三、业绩评价原则10(四)协调性原则指评价管理业绩时要注重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间的协调。(五)公正与公平原则业绩评价本身是主观的行为,但主观的行为必须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公平。10三、业绩评价原则11业绩评价的定义和意义意义在委托代理制度下,有利于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正确评价;从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次上看,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集团的经营行为,从而将企业远期目标和近期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对经营者绩效的考核有利于对企业集团经营者激励和约束。12业绩评价的影响因素影响企业业绩评价的外部因素外部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比如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等;政策法律指国家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经济运行环境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阶段、行业前景等;文化与价值观念当地人的生活购买习惯、价值取向、消费倾向、投资偏好及社会责任感等;13业绩评价的影响因素影响企业业绩评价的内部因素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企业的资本规模、资本结构、经营方式和管理战略等;财务政策与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政策积极性以及财务管理水平;人力资源与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政策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高素质的领导集体能够高效率的实施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与创新机制企业文化代表员工的进取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和企业形象等,协同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14财务业绩评价程序财务业绩评价程序以企业目标为核心,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目标的比较,确定差异,分析原因,评价责任主体的业绩。程序如下:收集相关资料首先收集和评价相关的资料,包括内部和外部资料,主要包括主体的执行情况、外部的可比信息;将评价标准和实际执行情况作比较,找出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利润有利的差异;对利润不利的差异;分析差异按照差异分析原因,找出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预算编制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编报评价报告对各责任主体的业绩进行评价,编写并逐级报告业绩评价报告,按照评价结果进行奖惩。15一、国外企业业绩评价系统早期的业绩评价19世纪,美国纺织、铁路、钢铁和商业管理者建立生产效率评价指标;1911年,美国会计工作者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19世纪中叶,外部影响加大,信用评价也随之产生。财务评价指标地位的确立20世纪初,杜邦公司首先设计了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指标的财务评价体系,自此几乎一直占据业绩评价主导地位;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提出采用访谈了解部门业绩的思想1950年,出现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世纪70年度,美国专家调查发现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等为较常用业绩评价指标;1985-86年,美国专家根据“权变理论”提出了由17项指标构成的“权变业绩计量”体系。16一、国外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续)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过分强调短期经营业绩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出现了顾客满意度、生产周期等非财务指标;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要形成保持核心竞争优势,使所有影响因素都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来。财务和非财务业务指标相结合出现了改革论效绩评价法、“四尺度”法、ABC成本核算法、“等级制度法”、业绩金字塔模型等;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设计了平衡计分卡,给出了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可操作性实施步骤,是平衡计分卡成为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17第二节单一指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一、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二、经济增加值三、非财务评价指标四、内部转移定价与组织内部责任中心业绩18一、传统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指标是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中最常用的评价指标。根据企业不同的评价重点,可选用具有不同功能的财务指标:1、盈利能力指标1.1利润1.2投资报酬率1.3剩余收益2、现金流量指标2.1现金回收率2.2剩余现金流量191.1利润企业业绩评价中最常见的评价指标,通常被定义为收入减成本之差。不同的利润计算方法:①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②部门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含变动费用)③部门可控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④部门营业利润=可控营业利润-不可控固定成本(含总部分配的管理费用)⑤部门净利润=单位营业利润×(1-所得税税率)使用不同方法计算所得的利润指标具有不同的评价意义,相应反映管理者不同的战略取向。20优点:简单易行,取数方便,计算结果易于各方面理解和使用,因此在现阶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局限性:-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账面利润与财务实力并不是完全相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虚增会计利润会导致业绩评价的结果出现错位,极易受到利益失真的制约;-会计利润是个短期财务指标,只可能促使经营管理者谋求短期利润增长,无法引导他们关注企业未来的增长、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会计利润的计算没有考虑企业投资规模、融资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财务角度分析,会计利润是不完整的。211.2投资报酬率也称投资利润率,是投资所获报酬与其对应的投资之间的比率。基本公式为:在企业实务中对于“投资”与“报酬”的含义也有多种理解。不同含义的投资与报酬结合所计算出的投资报酬率种类更多,每种计算方法各有其特殊意义,可体现管理者不同的战略意图和评估目的。%100投资额利润额投资报酬率22优点:比较简单而客观;便于比较,且具有公平性;可促使各部门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保持一致;其评价基准相对易于制定;有利于责任人关注所费与所得的关系,促进企业整体投资效益的提高。不足:部门经理面对该评价指标,可能放弃高于资金成本而低于目前部门投资报酬率的投资机会,或者减少现有的投资报酬率较低但高于资金成本的某些资产,从而通过加大上述公式中的分子或减少分母来提高这一比率,使部门业绩获得较好的评价,却损害了企业整体的利益。(次优化问题)231.3剩余收益采用绝对数指标来实现利润与投资之间的联系。计算公式为:剩余收益=部门利润-部门资产应计报酬=部门利润-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优点:可以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引导部门经理采纳高于企业也资金成本的投资方案,克服了投资报酬率指标的不足;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金成本,即可以对不同部门或者不同资产规定不同的资金成本率,增加剩余收益这一指标的灵活性。局限: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使用时,要事先建立与每个部门资产结构相适应的剩余收益预算,然后通过实际与预算相对比来评价部门业绩。242、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正日益为企业所广泛采用,原因有:(1)可以避免类似因使用投资报酬率或剩余收益指标可能带来的机能失调行为。(2)有利于统一事前预算与事后评价的口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决策的评估方法和投资决策结果的评价方法之间存在的矛盾。(3)有利于促进部门经理注意提高其经营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利润。252.1现金回收率计算公式为:其中,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年现金支出;总资产指所有生产经营用资产的历史成本的平均值。2.2剩余现金流量计算公式为:剩余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优点:与剩余收益相似,可以克服部门经理决策的次优化问题,促进部门经理在决策时能和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总资产营业现金流量现金回收率263、传统财务指标的局限性传统财务指标都是以会计核算资料及财务报表信息为主要依据,使用时主要有以下缺点:会计核算资料及财务报表信息失真会导致业绩评价的不真实。以财务报表信息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仅仅关注过去已实现的业绩,而忽略未来的发展能力,这样不仅使业绩评价不能真实反映投资者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影响企业战略意图的贯彻和实现。仅仅关注于财务信息会使业绩评价存在片面性。这种业绩评价是一种内部化的评价,忽略了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其变化的评价。27二、经济增加值1、EVA的含义与基本理念定义:公司经过调整的净营业利润减去其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公式表示为:EVA=税后营业利润-加权资本成本×投入资本=(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资本成本)×投入资本其中,税后营业利润=EBIT×(1-T)投资资本收益率=投资报酬率×(1-T)=EBIT×(1-T)÷投资资本28基本理念: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即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EVA是一种基于会计系统的公司业绩评估指标体系,除经济增加值外,还有单位资本经济增加值和每股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单位资本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资本总额=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称为投入资本收益率每股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普通股股数292、EVA的计算—主要变量(1)税后净营业利润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等于税后净利润+利息支出部分(如果税后净利润的计算中已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则应加回),亦即公司的销售收入-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经营成本和费用(包括所得税费用)后的净值。302、EVA的计算—主要变量(2)资本总额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债务资本是指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股本资本不仅包括普通股,还包括少数股东权益。资本总额还可理解为公司的全部资产减去商业信用负债后的净值。312、EVA的计算—主要变量(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指债务资本的单位成本和股本资本的单位成本,根据债务和股本在资本结构中各自所占的权重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经济增加值也可利用下式计算:EVA=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