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4.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2.存款业务3.其他负债业务学习目标与要求中央银行的负债种类较多,有些负债业务是其行使各项职能的基础。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与存款准备金业务尤其特殊作用和含义,但是也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本章重点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业务货币发行存款业务其他负债业务资本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发行已成为中央银行专属的垄断性业务,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类型、原则、准备制度等直接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实现稳定物价、稳定币值的政策目标。4.1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1、货币发行的含义1)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银行券化的纸币或纸币化的银行券),主要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接受商业票据再贴现、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收兑黄金、白银、外汇等方式投入流通的。第一层含义: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第二层含义:流通中货币流出量大于回笼量。2)作用:满足社会商品流通扩大的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筹集资金,满足履行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需要。4.1.1货币发行的含义和种类1、货币发行的含义4.1.1货币发行的含义和种类3)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收入及独立性的影响;对中央银行负债及能力的影响,使其负债规模大幅度萎缩2、货币发行的种类4.1.1货币发行的含义和种类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在政府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根据现金投放与回笼计划、货币流通规律,通过信贷程序,有计划的发行、投放货币,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注意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与现金的关系。•货币发行制度包括发行程序、最高限额和发行准备。财政发行: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情况一:有的国家财政部可以直接发行货币。•情况二:赤字货币化,财政部向中央银行举债或发行债券。3、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1)货币发行和回笼的渠道:贷款、购买证券、购买金银和外汇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2)现金在货币发行中的地位现金仍然是最普遍最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具有普遍性、最终性、匿名性。需要支付整理和运输成本,还有安全风险。4.1.1货币发行的含义和种类个人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①④②③⑤⑤②③回笼发行现金投放:工资、提取存款、采购农产品、企业管理支出等现金回笼:商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税收、存款等。购物工资货币发行货币回笼1.垄断发行原则: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者能够为货币当局所控制。2.信用保证原则:建立发行准备制度。3.弹性原则: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4.1.2货币发行的原则1.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含义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的规定,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这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的关系。2.发行准备1)金属货币制度下:贵金属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极具流动性的资产。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等,流动性强。4.1.3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3)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的区别A.前者相对缺乏弹性,而后者具有弹性优势。B.前者可控性强,后者可控性相对较差。各国经济货币化、金融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各不相同,证券准备发行的控制和管理比较困难。如果金融市场比较落后,通过公开市场发行货币就会受到限制。一般来说证券数量与经济景气是顺周期的,货币发行可能导致顺周期的货币政策。4.1.3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3.发行准备的比率1)两层含义含义1:是指用作货币发行的准备与货币发行量之间的比率。含义2:发行准备中现金准备与证券准备的比率。2)实践情况: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两种发行准备结合的发行。在规定现金准备比率的同时,又留有变通的余地。4.1.3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4.主要发行准备制度1)现金准备发行制:货币发行完全以黄金和外汇等现金作为准备。防止货币发行过量,但缺乏弹性。2)证券准备发行制:货币发行完全以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证券作准备。可以充当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经济,但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背景以及较高的控制技术。3)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如果货币发行数量超过规定的现金准备比例,则征收超额发行税。兼顾信用保证原则和弹性原则对于货币发行控制的效果取决于央行超额发行税的制约作用和央行独立性。4.1.3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4)证券准备限额发行制:在规定的发行限额内,可以全部用证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则以十足现金作为发行准备。有利于限制货币的财政发行,但弹性低。5)比例准备制度:法律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有价证券各占的比例。优势结合,扬长避短。4.1.3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1.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1)发行制度1980年以前:以黄金或黄金证券作准备,准备率为40%,低于此标准交纳“超额发行累进税”。1980年以后:随着黄金非货币化,改为证券准备限额发行制,货币发行必须有100%的合格证券作保证。2)发行程序联邦储备银行货币发行代理人(联储银行行长)申报发行数额,递交发行保证审核批准,用现钞交割注:上图是货币发行过程,箭头颠倒既可以表示为货币回笼过程。4.1.4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2.英国的货币发行制度1844年《银行法》规定:英格兰银行的信用货币发行额度为1400万英镑,用政府债券作准备,超过此限须用黄金或白银作保证,白银不得超过25%。1954年的法律规定,英格兰银行的信用发行总额为15.75亿英镑,限额内100%以政府债券或其他证券作为发行准备,变化须经同意。3.日本的货币发行制度实行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度,规定发行最高限额,超过则征收发行税。以金银、外汇及其他抵押品为保证。比率由大藏省决定。4.1.4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4.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资料实行准中央银行制度,货币发行银行有三家,即香港汇丰银行、标准渣打银行、中国银行。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货币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1983年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百分之百以美元作为发行保证。联系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港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固定保持固定联系(维持在1:7.7-7.8之间),但在外汇市场上则由市场规律来调节其汇率。发行银行以100%美元作为发行保证。4.1.4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4.1.4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1.人民币发行原则1)基本原则:按照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发行权高度集中统一,对货币发行实行计划管理;坚持经济发行,保持币值稳定;独立自主发行,不依附外币。2)发行部门:原则上为上一级中国人民银行机构设立的一级货币发行部门和一级货币发行库。自上而下以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20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人民币发行库,在其分支机构设立分支库,负责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各级人民币发行库主任由同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人行货币发行司和总库、一级分行货币发行处和分库、二级分行货币发行科和中心支库、县支行货币发行股和支库。3)发行部门的基本职责4.1.5人民币发行及管理2.发行基金1)含义:各级发行库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2)来源:人行所属印钞企业按计划印制解缴发行库的新人民币;开户的金融机构和人行业务库缴存发行库的回笼款。3)发行基金与流通中现金的区别与联系人行银行发行库商业银行个人单位收兑金银外汇入库出库送存提现贷款付息还款存款支付报酬购买印钞造币厂入库4.1.5人民币发行及管理3.发行基金计划含义:是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发行或回笼货币的计划。货币净投放=货币发行-货币回笼4.货币发行业务含义:是指人民币从发行库进入业务库的过程。发行库:为国家保管待发行的货币的金库。业务库: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两者区别:机构设置区别、保管货币的性质、业务对象区别、收付款项的起点区别。发行库(人行)业务库(商业银行)市场人民币存量入库现金回笼出库现金投放4.1.5人民币发行及管理5.货币发行管理发行基金运送管理:按照发行基金调拨令,把发行基金运送到异地的过程管理。以制度管理为主,以目标管理为辅。制度管理:保密制度、双人押运、交接制度。目标管理:实现整个运送过程的安全无事故。票样管理和反假票样的分发、保管、检查、流失的处理等。反假币及反破坏人民币,参照《人民币管理条例》。4.1.5人民币发行及管理所谓“铸币税”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税种,而是理论上对货币发行收入的界定。在金属货币时代,基本上不存在货币的发行收入(也有例外,如在铸造铜币时,由于成色不足,一单位货币可能价值只有0.5个单位,但是由于背后有国家的承认,货币就可以流通。国家在发行货币时,就赚了0.5个单位,这就叫“铸币税”。)。简单地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但当货币形式发展到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发行从技术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束缚,成为一种能为发行者带来发行收入的特权。西方政府曾以“铸币税”的形式对私人银行发行现钞课税,作为允许他们拥有货币发行特权的交换。在国家货币体系中,名义货币的使用给中央货币局带来了铸币收益税,可被中央政府挪用作为收入来源。正如凯恩斯所说,“在别无他法时,一个政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生存下去”。货币发行收入:铸币税(Seigniorage)1.目的:通过资金的运用创造资金来源。2.意义:为政府的经济分析与决策提供重要的金融信息;调节信用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调节负债结构比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执行资金清算功能,及时把握货币供求关系变动,了解资金流向。4.2.1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吸收存款的原则具有特殊性吸收存款的目的具有特殊性吸收存款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存款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4.2.1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3、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4.2.2准备金存款业务1、存款准备金制度:(产生)中央银行集中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做法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特殊作用(三个方面);准备金制度对于经济活动的作用(四个方面)。4.2.2准备金存款业务1、存款准备金制度:(2)演变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资产结构多元化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均已放弃存款准备金制度2、存款准备金业务的基本内容1)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调整频幅规定依据:按照存款类别规定准备率、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型、规模和经营环境规定准备率。2)规定可充当法定准备金的内容一线准备:库存现金、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又称为“现金准备”或“主要准备”。二线准备:银行流动性强的资产,如国库券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成为“保证准备”。法定准备金只能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4.2.2准备金存款业务2、存款准备金业务的基本内容3)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确定计算准备金存款的数量日平均余额法、旬末余额法、月末余额法确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基期当期准备金账户制前期准备金账户制4.2.2准备金存款业务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确定。在最初阶段(1984年4月1日)按存款种类分别核定。1985年统一比率,对城市信用合作社除外。2.存款准备金由两部分组成:存款准备金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另设—般存款账户—备付余存款,用于金融机构之间资金收付。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1.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3.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4.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补充: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