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案例【案例1】老牌子遇到新问题(市场营销环境)提起国酒茅台,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15年,茅台酒代表中国民族工商业进军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荣获殊荣,从此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行列,奠定了中国白酒在世界上的地位,亦将其自身确立为中国白酒之至尊。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又被确定为“国酒”,一直处于中国白酒领头羊地位的茅台酒,更因其在日内瓦会议、在中美、中日建交等外交活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而蜚声海内外。改革开放后,茅台酒业获得长足发展,自1985年至1994年又在国际上荣获多项荣誉。如今,茅台酒厂十年间,就为国家创利税11.5亿元,相当于国家对该厂原始投资的9倍,同时企业净资产增值10亿元,其产品进入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000万美元。新上马的年产2000吨的扩建工程1996年竣工后,茅台酒生产规模实现4年翻一番,完成了茅台酒厂建设史上的一次飞跃。茅台酒厂在全国同类企业中率先跨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一)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即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22户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1996年7月,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茅台酒厂2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以该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并命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集团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全资子公司2个:茅台酒厂进出口公司、茅台贸易(香港)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3个:贵州茅台大厦、贵州茅台威士忌有限公司、深圳茅台大酒家;参股单位4个:贵州久远物业有限公司、珠海龙狮瓶盖有限公司、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茅台酒厂附属酒厂。原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总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40多平方米,现有职工近4000人,年生产茅台酒4000吨,拥有资产总值15亿多元,固定资产11亿元,年利税近3亿元,年创汇1000万美元,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全国白酒行业惟一的国家一级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驰名商标第一名,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之一。贵州茅台酒与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同列为世界三大名酒。自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国际金奖以来,连续14次荣获国际金奖,并获得“亚洲之星”、“国际之星”包装奖、出口广告一等奖,蝉联历次国家名酒评比之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酒。1950年以前,茅台酒由三家私人作坊经营,1951年,人民政府在赎买三家私人作坊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几十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茅台酒厂发扬传统工艺,总结操作方法,加强科研管理,增加生产投3入,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茅台酒厂确定了“一品为主、多品开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一厂多制、全面发展”的经营战略,无论在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出口创汇上,还是在国有资产增值、产品知名度、企业形象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八五”期间,茅台酒厂通过投资、持股、合资等方式建立了一些各种类型的企业,形成了母子公司结构的集团格局。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梅、海南、深圳等地,分别从事酒店业、包装材料制造、内外贸易等跨行业经营管理;先后开发了43%(V/V)、38%(V/V)、33%(V/V)茅台酒、汉帝茅台酒、茅台女王酒、茅台不老酒、贵州醇、贵州特醇、茅台醇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多品开发、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1994年,茅台酒厂质量管理一次性通过GB/T19002—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在白酒行业中率先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1995年,在美国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80周年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再次夺得特别金奖第一名。1951年到1997年,茅台酒厂固定资产总值从10万元发展到15亿元,茅台酒年产量从75吨发展到4000吨,仅1992年到1995年4年间,茅台酒厂就为国家创利税8亿多元,上交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1996年,实现产量4365吨,实现销售收人5.3亿元,利税完成2.9亿4元,创外汇1000多万美元。(二)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改革开放以后,与其他许多传统品牌一样,茅台酒遇到了老牌子如何跟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对待产品质量。在产品质量问题上,茅台酒确定并坚持了“质量第一,以质促效”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茅台人从三个方面诠释“质量”:1.质量就是企业的长远效益。领导班子对此保持高度共识。茅台酒是世界名酒,中国国酒,自从1915年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在海内外市场上一直是“奇货可居”,“皇帝女儿不愁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在茅台的金字招牌下,只要企业愿意增加产量,就意味着随时可增加效益。但是,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季克良和总经理袁仁国说:“面对来自市场的各种诱惑,国酒人始终头脑清醒。茅台酒之所以近百年金牌不倒,创造出如此的市场信誉度,根本原因即在于其拥有卓而不群的品质。酒是陈的香,如果目光短浅,丢掉这个根本去杀鸡取卵,无疑最终反过来会葬送企业长远效益。”2.质量先于产量、效益和发展速度。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浸人每个国酒人血脉。近20余年间,茅台集团生产能力由原来不足千吨攀升至5000余吨,但是,产品必须经过5年以上的酿造窖藏周期才能出厂的规定,以及相应的质量否5决制却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每道工序、每一环节的质量都要与国酒、“中国第一酒”的身份地位相符合。当产量、效益、发展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都要服从于质量。茅台酒厂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仪器,从辅助材料、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对几十个项目要作科学严密的分析检验,使每一个项目都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指标。与此同时,不丢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传授下来的品评茅台酒的绝招,使用“眼观色,鼻嗅香,口尝味”的传统方法,凭人的感觉器官检验产品质量。理代科学检测手段与专家品评绝招相结合,恰似给茅台酒质量检测上了双保险。3.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需要创新。茅台人很重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引进、创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茅台酒厂就引进了日本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一改长期以来主要靠师傅把质量关的管理方法为全体员工都参与,经过全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和操作工艺,使质量有了全面提高。继80年代中期推广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90年代又通过了IS09000国际标准产品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结合企业特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检评制度。迄今,集团一直坚持每年按季度作内部质量审核,每年主动接受权威质量保证机构的审核。生产工艺基本上变成机械化、现代化的操作;同时,发挥技术中心的作用,大量更新科研管理设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提供了坚实的6基础。(三)及时转观念从1997年开始,白酒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多种香型、多种酒龄、不同酒度、不同酒种并存,各种品牌同堂竞争、激烈争斗的格局,我国酒业的生产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产品结构大调整时期,啤酒、葡萄酒等发展迅猛,风头甚劲。一批同行企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产量和效益跃居同类企业前列;同时,消费者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白酒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严峻的竞争现实,白酒产量总体过大等因素的影响,全国白酒行业市场情况呈现了总体下滑的趋势,到1998年形势更加严峻,1至7月,茅台酒全年销售任务只完成33%。酒还是那个酒,但前所未有的困难却蓦然而至,根子到底在哪里?关键时刻,茅台酒厂集团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调整。一次次决策会议上,领导班子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人并不轻松:排除宏观因素不说,就企业内部的微观原因而盲,还是在于上上下下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要求上面来,整个运作方式、思维模式事实上依然处于计划经济的状态。如果这种自以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态没有及时而根本的改变和突破,企业的未来将会非常危险。就这样,以季克良带头的领导班子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市场调研上,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国许7多有代表性的地方,一方面为自己“洗脑”,吸收新鲜气息,一方面寻求市场决策的突破口。稍后不久,一系列大气魄的面向市场的举措便在茅台酒厂集团接踵出台了。首先的一项举措是大力充实销售队伍,在全厂范围内公开招聘了一批销售员,经过一个月的培训,迅速撒向全国各地。紧接着,集团就破天荒地在全国10个大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季克良等领导带头出现在商场、专柜,亲自宣传自己的产品,一下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效果极佳。半年的奋斗下来,年终盘点,茅台酒厂(集团)公司本部不但弥补了上半年的亏空,而且全年实现利税4.41亿元,销售收入8.16亿元,比上年又有大幅度的上升。(四)该出手时就出手然而,“在有些人眼里,茅台酒这块金字招牌,却成了块不吃白不吃的肥肉”,茅台酒厂集团董事长季克良道出了茅台人内心深处的苦衷。自1984年在武汉发现第一批假茅台酒起,茅台酒成了我国最早一批被侵害的名酒。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茅台酒所遭受的商标、企业名称等知识产权的侵犯也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80年代,市场刚刚启动,各种直接盗用茅台酒包装、打茅台酒牌子的“茅台酒”横行于市,以致造成了人们爱茅台而不敢买茅台的恶劣局面,“假茅台”成了茅台酒厂集团的心腹大患。进入90年代以后,茅台酒厂集团依靠各级政府支持,加大打击假冒8的力度,并理顺销售渠道,采用一系列防伪技术,使得假冒“茅台”猖獗的气焰得以有效遏制。但是,不法分子又“暗度陈仓”,改而在“侵权”上做文章,打起了茅台商标的“擦边球”,并纷纷由“阵地战”转为“游击战”,公开转入地下,省内转向省外,由固定制售转向流动产销,制造商、经销商相互勾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需要什么牌子就包装什么,日益狡猾。茅台酒厂集团法制处负责人称,“李鬼”暗箭难防,已成为茅台酒最可怕的敌人。集团副总经理戴传典向会议作的报告,将不法商贩的种种侵权现象作了如下归纳:其一,侵犯“茅台”注册商标专用权;其二,伪造带有“茅台”二字的企业名称,或者把未经工商登记的名称使用在产品包装装潢上,用以误导消费者;其三,仿冒茅台酒包装外观图形;其四,在宣传上有意进行误导,如某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将茅台酒厂集团全貌作为广告照片印在酒盒上;其五,玩书法游戏,如产品名称取名与“茅台”十分相近等,包装上再刻意写成接近“茅台”的字样。面对假冒侵权产品对茅台酒厂集团权益的侵害和市场的蚕食,季克良忧心忡忡:“假冒侵权产品不根除,老祖宗千年留下的国宝,就可能要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断送我国的民族工业。”总经理袁仁国如是说。为了最大限度击退假冒侵权;为了保护名牌、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茅台酒厂积极主动地打假,抓大案要案,同时大力协助9各地工商、公安部门打假。在打假的同时,防假方面走出了几大步:第一步用激光防伪,第二步使用条码,第三步进口日本瓶子,第四步进口意大利瓶盖,第五步不惜高代价采用美国3M的防伪技术。茅台酒厂集团每年为此的花费都在千万元以上。当前,我国白酒产大于销、供过于求成为主要矛盾。1996年白酒产量达到我国白酒产量最高水平,超过了800万吨。1997年全国白酒生产开始出现负增长,为780多万吨,1998年大幅下挫为600万吨。白酒总量下降,据专家分析原因有多种:国家对白酒行业实行限制发展政策,对葡萄酒、啤酒的饮用进行建议和推祟,造成市场的分流;由于白酒的“烈性”,人们对白酒需求降低;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限制,人们不再放纵自己,且午餐时间饮酒减少以致酒量下降;高档的洋酒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公款消费减少。中源信咨询有限公司曾对白酒的现状在北京、上海、广州、南昌作过调查,结果见附表。由此可见,茅台酒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附件1:各城市早中晚餐饮白酒比例北京广州南昌上梅合计(平均)早餐27%0.4%中餐34.4%16.2%41.5%19.4%29.1%晚餐90.2%91.9%93.8%98.5%93.9%人数6137656723010分析讨论题:1.改革开放后,茅台酒的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2.你认为茅台酒在弘扬中国名牌方面有什么建议?3.在此案例中,你发现企业作为微观环境为什么